首页 理论教育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第二章文化史批判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第二章文化史批判

【摘要】:所谓的“文化史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多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述及的几处“文化史”演绎出一个虚拟的“文化史观”,将之等同于“唯心史观”,这应是一个误解。症结主要在于忽略了马克思恩格斯写作时代“文化”这个概念的使用语境。相反“文化”在这里的所指主要是物质层面的,与精神层面的“自由”形成对举。至此我们清楚了,恩格斯在这里所谈到的“文化”不是别的,它就是“文明”。

所谓的“文化史批判”,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多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述及的几处“文化史”演绎出一个虚拟的“文化史观”,将之等同于“唯心史观”,这应是一个误解。症结主要在于忽略了马克思恩格斯写作时代“文化”这个概念的使用语境。言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化思想,恩格斯《反杜林论》中有一句话多为人援引:“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事实上对这句话望文生义的理解不在少数,仿佛恩格斯是在宣示一种与时俱进的当代视野的文化自觉意识。但这样的解读实为典型的断章取义。我们可以来看这句话的上下文:

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在人类历史的初期,发现了从机械运动到热的转化,即摩擦生火;在到目前为止的发展的末期,发现了从热到机械运动的转化,即蒸汽机。[1]

很显然,这里恩格斯并不是在强调文化的至高重要性,说明精神生活可以怎样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恩格斯这里所说的“文化”,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观念信仰等以后文化的种种宏大叙事释义,基本上没有关系。相反“文化”在这里的所指主要是物质层面的,与精神层面的“自由”形成对举。所以不奇怪,就人对自然力的支配而言,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的意义要远超过蒸汽机,因为它使人类最终与动物区分开来。与之相比,即便蒸汽机代表了巨大的生产力,有可能使我们展望消灭阶级的社会,有可能第一次开始来谈真正的人的自由,它与火的发明也还不能等量齐观。至此我们清楚了,恩格斯在这里所谈到的“文化”不是别的,它就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