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平罗年鉴 2021: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好十四五局势

平罗年鉴 2021:贯彻新发展理念,开好十四五局势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到“十四五”末,力争培育百亿企业集团2家、50亿龙头企业1家、20亿骨干企业5家、10亿高成长型企业10家,培育上市企业2家,进入企业上市培育期3家,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全县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和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统筹安全和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政治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三条生命线”,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排头兵中打头阵当先锋,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和8%以上。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约束性指标,突出抓好5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聚力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9+3”重点特色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产能结构、产品结构,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在全区走在前、做表率。

推进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落实工业集群创新发展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制定行业标准、质量标准,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着力在锻长板、补短板上下功夫,推动形成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优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工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实施三大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工程。新材料产业聚焦高纯度、高强度、高精度、高性能,重点发展电子材料、高端碳基材料、精细化工和锰系特种合金等,延伸发展孕育剂、球化剂等下游产品,打造300亿级产业集群和全国重要的绿色化学品材料生产基地;绿色氰胺产业重点发展医药中间体、固化剂、高档涂料、印染材料等胍盐类下游产品,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和世界“氰胺之都”;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轮胎、成套设备、特材管件等高附加值产品,提高新兴产业投资比重,打造行业“单打冠军”。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支持企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人、生产换线、产品换代,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抓存量、挖增量、提质量,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出清“僵尸企业”,盘活闲置低效用地,清理整治废弃厂房,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智能化企业、智能化生产线,抓好滨河工业尾气乙醇、神州轮胎三期四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新兴产业投资比重稳步提高,推进传统产业现代化振兴、新兴产业规模化崛起。实施园区综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园区低成本化改造和智慧园区建设,完善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机制,推动财税体制改革,发挥园区投资运营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作用,推行“管委会+公司”实体化运作模式,提升园区综合承载力和吸引力,力争用3~5年时间把平罗工业园区打造成产值600亿园区。红崖子园重点建设绿色化学品专业园,抓好污水处理、路网管网、供热供气、生活服务等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建设医药农药、硅基材料等园中园,打造平罗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太西园鼓励现有企业加快技改、创新模式、扩大规模、延伸链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重点建设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新型能源基地,推动工业废气资源化利用,提高产业链附加值;支持组建活性炭产业集团,做专做精活性炭产品,延伸人防催化剂等下游产品,打造“平罗活性炭”区域品牌;支持贝利特化工、新安科技等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医药农药专业园;支持建设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专业园,提高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支持建设优质大米、高端乳制品、精品粮油等绿色食品加工专业园。崇岗园重点建设能源加工储备基地,引进大型煤炭加工项目,为耗煤产业做好能源储备,打造煤基炭材特色专业园。实施工业企业成长培育工程。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建立优质企业成长培育库,制订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支持引导企业通过联营合作、兼并重组、挂牌上市等方式,强强联合、以大带小、做大做强,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实现大中小企业规模、质量、效益“三提升”,年内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到“十四五”末,力争培育百亿企业集团2家、50亿龙头企业1家、20亿骨干企业5家、10亿高成长型企业10家,培育上市企业2家,进入企业上市培育期3家,形成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

推进绿色农业扩规提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产业园区为支撑,特色发展为目标,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出台扶持政策,整合建立农业绿色发展基金,支持企业建标准、优品类、提品质、打品牌,做大做优做精现代畜牧、优质瓜菜、特色制种三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河东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实施绿色产业培育工程。围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现代畜牧突出奶产业规模扩张,加快建设利垦、瑞丰源二期等标准化奶牛场,配套发展优质牧草基地,引进高端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成宁夏北部15万头优质奶源基地,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高端奶之乡”;突出肉牛肉羊产业富民增收,创新加工和营销模式,扩大消费半径,高标准推进黄渠桥羊羔肉、宝丰羊产业等特色小镇建设,支持市场主体适度规模养殖,打造高端肉牛肉羊生产基地。优质瓜菜突出绿色有机,加快优质番茄、沙漠瓜菜、高端蔬菜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番茄之乡”“沙漠瓜菜之乡”。特色制种突出育繁推全产业链发展,抓好现代化育苗工厂、标准化制种基地、自动化生产线建设,把种子小镇建设成集研发、示范、推广、展示、加工于一体的种业产业示范园,办好宁夏种业博览会,打响“平罗种子”品牌。积极抓好枸杞葡萄酒等特色产业发展,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7万吨以上。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围绕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河东现代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和河西现代化灌区建设,实施好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工程,抓好银川都市圈中线供水工程,完善农业水利设施,年内建设高标准农田2.3万亩,到“十四五”末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加强农业科技装备支撑,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农产品绿色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秸秆“收储运加”体系,扩大稻草编制环保板材等产业化利用规模,打造生态循环智慧农业。实施绿色品牌引领工程。围绕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有序适度推进土地流转,大力推广生产托管、股份合作等经营模式,支持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范提升302省道绿色农产品加工流通、通伏优质稻米加工等产业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绿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到“十四五”末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左右。依托“珍硒石嘴山”区域公用品牌,强化“两品一标”认证,巩固提升“黄渠桥羊羔肉”“沙漠西瓜”等国家地理标志品牌,打响“庙庙湖沙漠瓜菜”“富硒大米”“永惠种子”等绿色农产品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推进服务业提速扩容。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紧跟消费需求,紧贴生产需要,注重需求侧管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促进服务业做大规模、做优结构、做高层次。实施现代物流提档工程。扩容升级铁路综合货场、晟晏铁路专用线,推动星月安顺、晟元、财海迈星网络货运平台规模化发展,争取建设石嘴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平罗库,拓展保税物流、期货交割、网络货运等新业态,推广公铁联运模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打造区域性物流节点。实施全域旅游提升工程。发挥大沙湖旅游区龙头带动作用,加快推进瀚海丝路风情园、河东农沙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等项目建设,实施翰泉海、庙庙湖、拉巴湖等A级景区创建提升行动,做优黄渠桥红色文化、常青村红树莓、六顷地村怀旧文化等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一批农家客栈、乡村民宿,培育一批国家级休闲农庄、乡村旅游重点村,逐步探索打造河东沙漠绿洲、河西稻渔稻艺等农业主题公园,深入挖掘泥哇呜、剪纸等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与文化、生态、美食等深度融合,唱响“醉美沙湖、毓秀平罗”品牌,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消费融合升级工程。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进电商全域化发展,完善农村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提升鼓楼、阳光、汇融等商圈和农贸市场消费能级,激活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培育网络、定制等新兴消费,规范发展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挖掘夜间经济、假日经济,打响“平罗八点半”夜经济品牌,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支持养老护理、家政服务、托育托幼等行业发展,提升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增强个性化、多样化服务能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抓好国家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加快培育农业大数据、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协同办公等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二)聚力生态立县,担当起先行区建设新使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以先行区建设统领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五个区”战略部署,落实“一带三区”总体布局,加快建设宁夏北部绿色发展区,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生命线。

在建设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区上见实效。着眼高质量发展需求,面向转型发展主战场,大力实施人才强县、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塑造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制订科技创新双倍增计划,到“十四五”末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全区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一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年均增长5.5%。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支持开展研发活动、承担科技项目、加强技术合作,推动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年内抓好40个科技合作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以上。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工程。支持企业与国家大院大所大学等创新主体共同建设研发机构,鼓励县域企业联合组建研发中心,发挥好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宁夏分院、宁夏种业研究院、5G未来牧场创新中心等平台引领作用,加快攻关航空轮胎、分子育种等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创新人才培育工程。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服务体系,建立“企业+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柔性引才机制,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本土创新创业人才,推动人才向产业和企业聚集。

在建设河段堤防安全标准区上打头阵。把保障黄河平罗段长治久安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两岸堤防、河道控导、滩区治理、城市防洪工程,实施好黄河右岸月牙湖至红崖子段堤路合一工程,抓好都思兔河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黄河平罗段四排口河道治理等项目,积极争取实施黄河平罗段河道整治工程,有效控导主流、稳定河势、护滩保堤,保障黄河长久安澜。加快推进天河湾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推动黄河滩区10万亩滩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还湿,联通内外水系,打造河道水生态带、滩涂湿地生态带,提升生态功能。坚持“四定”原则,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科学精准实施节水控水行动,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节水型园区,逐步调整用水结构,推动建立节约集约、高效高质的水资源利用体系。

在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示范区上当先锋。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确保生态红线范围内生态性质不改变、生态面积不减少、生态功能不降低。实施贺兰山东麓汝箕沟生态修复治理等项目,加快推进翰泉海水环境及生态修复、黄河湿地林场生态修复等工程,年内保护修复湿地4万亩。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抓好平原绿洲绿网、村庄、城乡接合部、工业园区高压线走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典农河、四排、五排生态廊道等绿化工程,年内完成营造林面积3.5万亩,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加强沙漠生态系统建设,实施好黄河东岸防风固沙林、河东毛乌素沙漠防沙治沙等工程,年内完成草原修复、荒漠化治理5万亩。开展绿色园区、绿色厂区、绿色学校、绿色机关、绿色社区创建活动,营造保护生态、节约资源、低碳生活的新风尚。

在建设环境污染防治率先区上求突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去存量清销“旧账”、防变量压减“新账”、控增量杜绝“欠账”上下功夫,持续抓好中央和自治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整治崇岗园、西大滩、红崖子园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生态环境有新提升、新改观。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四尘”同治,深入推进工业源防治、扬尘防控、秸秆禁烧等9个专项行动,加强医药产业园异味问题治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充分发挥循环产业园污水处理厂、威镇湖截流净化、三排庄和三二支沟人工湿地净化作用,黄河平罗段水质稳定Ⅱ类进Ⅱ类出。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美丽河湖建设,打好“翻身仗”。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统筹推进“六废”联治,加快建设坤厚环保等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推进畜禽粪污、地膜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在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上创品牌。深度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培育文化市场,创新文化消费模式,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逐步提高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推动文化大县向文化强县转变。实施黄河文化传承创新工程。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规划建设黄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验中心,着力搭建有品牌的文化载体,建设有带动力的示范项目,打造有传播力的宣传平台,传承黄河文化基因,讲好“黄河故事”。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文化艺术网络平台,加快图书馆和文化馆智能化建设,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升级,提升村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六个一”工程。设立文化艺术创作基金,建立评选表彰激励机制,支持办好《平罗诗苑》等一批刊物,出版《书香平罗》一套丛书,创作《黄河画卷》一组长卷,打造一批黄河文化创作交流基地,开展一系列文体赛事活动,推出一批文化艺术名人,增加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加快创建“宁夏诗词之乡”,打响“书香平罗”品牌。

(三)聚力以城带乡,推动形成融合发展新局面。坚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抓,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加快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政府驻地为支撑、中心村为补充的新格局,蹚出一条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新路子。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聚焦人民群众需求,科学编制城市更新行动方案,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努力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实施居住品质提升工程。扎实抓好老旧小区、老旧街区、老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盘活闲置商业综合体,引进实力雄厚的房地产企业,开发建设改善性住宅小区,年内完成胜利巷等43个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水电暖气等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完善城市生活、产业、生态和人文功能,努力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打通人民路西延伸段等“断头路”,抓好积水道路、破损路面等维修改造,完善无障碍设施,推进停车场、节能路灯等智能化改造,亮化既有公共建筑,完善交通出行服务体系,畅通城市内部交通,让居民出行更便捷。实施绿色空间提升工程。继续清理整治剩余拆迁遗留场地,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健身广场、小微游园、街头绿地,加快城市裸露地绿化美化,推进唐徕渠带状公园等提标改造,提升住宅小区绿化档次,打造城市“绿肺”,让居民享有更多绿色空间,让美景处处环绕生活。

实施城市管理提标行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城市管理网格化、智慧化、法治化、精细化,用绣花功夫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争取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5G全覆盖,引进网络运营商建设智慧城市数字平台,整合综治、城管、交通、公安、社区、物业等行业平台,逐步实现“一网通管”,推动城市实时感知、智能管理,让城市更“聪明”。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推进机关单位卫生包片常态化,精细抓好环卫保洁、交通秩序和绿化管护,提升居民楼院和背街小巷环境品质。强化市容市貌整治,规范工地施工、运输车辆和建筑垃圾处理监管,清理违章户外广告。推进环卫市场改革,提高机械清扫率,适当提高环卫工人、城市协管员待遇。加强物业服务管理,推广“红色物业”模式,鼓励具备条件的小区破墙整合、一体管理,提高物业服务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深化“车让人·人守规”活动,加大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定不移打好乡村振兴“硬仗”,按照“一村一庄”原则,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适用性村庄规划,积极争取自治区生态乡村建设试点,完善“空心村”治理机制,整合抗震宜居农房、美丽小城镇、美丽村庄、污水处理、“一事一议”等项目和资金,加快陶乐、姚伏、黄渠桥、崇岗、沙湖等中心镇建设,每个乡镇每年新建或改造提升1个美丽村庄示范点,探索农村租赁住房建设试点,加强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养老、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让农民群众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持续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完成改厕1000户,建立垃圾分类标准体系,加强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管护,全面推行村庄环境积分制管理,逐步探索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运营模式,构建常态化治理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深入实施“一村一年一事”行动,新建改造农村公路34公里,全面推行路长制。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和“四个优先”的要求,建立领导包抓、部门帮扶、社会参与、乡村主体的工作机制,像抓脱贫攻坚一样抓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平罗模式”。

(四)聚力改革开放,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动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以改革促进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网一门一次”“一件事一次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便民模式,认真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乡镇民生事项全部实现“全科窗口”受理,社区政务服务“一岗通办”全覆盖。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完善审批事项清单和流程图,实行规划、土地、立项限时办结制度,推行帮办代办制度,实现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80个、55个工作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建立“三集中三到位”审批机制,构建“一个主体对外、一枚印章管审批”的格局。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实施优秀企业家培育计划,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厚植民营经济发展土壤。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全力抓好全国集成农村改革试点,加快探索“一户一田”“一村一庄”“一家一证”“一社一型”发展模式,再创“平罗经验”;实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完善宅基地退出、收储、利用机制,深入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形成“平罗样本”;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制度,推动“订单农业+保险+期货+融资”改革试点提标扩面,抓好二轮承包地到期后延包试点工作,努力为全国摸索经验、探索路子;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围绕资源经营、土地盘活做文章,谋划实施一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力争5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切实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6月底前全面完成基层组织架构、审批服务体系、综合行政执法等6项改革任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企业对接融入资本市场,采取挂牌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统筹推进科技、教育、卫生等领域改革。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不断强化开放意识,加快破解开放不足短板,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畅通对外开放通道,配合实施好高仁黄河大桥及连接线前期、包银高铁平罗段、国道109线黄渠桥段改扩建工程,积极推进省道302线蒙宁省界至陶乐段公路、国道109线姚伏段改扩建工程,谋划好银昆高速北延伸、三新铁路连接线等工程。加快市场化招商改革,围绕“9+3”重点特色产业,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加快编制招商目录,建立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就业程度、能耗、环保、安全等约束性指标体系,突出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接续引进一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企业有利润、就业有岗位、政府有税收,力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投资抓发展的理念,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和滚动接续,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集中精力推进40个重点项目和年度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抓好先行区建设“十大工程”,确保项目建设有亮点有看点、固定资产投资有新突破。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主动研究国家政策走向、社会资本流向、产业发展导向,围绕产业项目强链、基础设施项目配套、生态环境项目提标、社会民生项目补短,谋划实施一批关系全局、事关根本、引领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撬动市场化投资,推动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大幅提升。着力强化要素保障,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抓企业和项目责任制,围绕项目谋划、立项、用地、用工、用电、环评、招投标等关键环节,强化跟踪服务,盘活存量资源,畅通审批通道,提高办事效率,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五)聚力共同富裕,顺应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统筹抓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事业,补齐短板弱项,改善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

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多渠道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切实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确保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援企稳岗、就业援助等政策,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老灌区相对贫困人口帮扶,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以上。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扩面。推进移民增收致富行动,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抓好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情,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移民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深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和康养产业发展。

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抓好四中、六中改扩建等教育惠民工程,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落实特殊教育保障机制,深化普职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教中心升格并逐步办成高职专科学校,大力培育护理、汽修等技术技能人才,打造平罗优质教育品牌,打响平罗职业教育品牌,努力建设教育强县。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试点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三名”工程,完善教师队伍稳定机制,加强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素质。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实施全民健身运动,加快全民健身中心建设,积极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县,促进体育事业健康发展。

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强医疗卫生体系、队伍和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健康平罗建设。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加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县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抓好姚伏等3个区域基层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做优做强中医优势学科,提升中医院服务能力水平,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疾控中心和队伍建设,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落实公共卫生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提升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残疾健康服务质量,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支持社会办医,加快发展健康产业。

实施社会治理能力提升行动。认真落实“1+6”基层治理方案,制定年度任务清单,完善督查督办机制,扎实推进乡村、社区、宗教、校园、企业、社团六大领域治理,突出党建引领,夯实治理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社区综合治理试点提标扩面,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力争创造一批基层治理“平罗模式”。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深化“五进”宗教场所活动,推进“合坊并寺、团结开寺”,逐步压减宗教活动场所,持续巩固“三化”等宗教领域突出问题治理成果,年内创建自治区级宗教治理示范点1个,守好维护政治安全生命线。坚持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坚决防范和打击暴力恐怖、黑恶势力和新型网络犯罪。深化法治平罗建设,抓好“八五”普法和民法典实施。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坚决守好促进民族团结生命线。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全域“食品药品安全区”建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严格防范政治、经济、资源、社会安全等方面风险挑战,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建立不良贷款处置化解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