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与照度的关系近似为L=PE/π 配光曲线配光曲线是照明设备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概念。配光曲线是照明布局和设计的重要依据。照明质量和眩光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详见表8-2。......
2023-06-28
已有研究试图寻找不同国家的人们对于某些行为的不可接受性和可谴责性能否在相当程度上达成共识,结论显示人们能够在相当高的程度上达成一致,包括认定它们为犯罪及其相对的严重程度。[45]对于犯罪严重程度的研究,目的更多的是服务刑事司法,如检察官可以根据犯罪严重程度分配起诉的优先权,也可以用在减刑犯和假释犯的风险测量上,还可以用来判断一个人成为职业罪犯的可能性,这些测量均来自于被试对于犯罪危险程度的评定分数的综合分析。
国外常用的犯罪严重程度测量工具包括:(1)Sellin-Wolfgang指数。在这个系统里,故意伤害致死被赋值26分,暴力强奸被赋值11分,持械抢劫被赋值5分,盗窃5000美元被赋值4分,无损害盗窃机动车被赋值2分,盗窃5美元被赋值1分,轻微的故意伤害被赋值1分。(2)Cullen,Link和Polanzi 9点量表。在这个系统里,受雇有计划的杀人被赋值8.9分,强奸邻居被赋值8.4分,武装抢劫银行被赋值8.2分,虐待儿童被赋值8.0分,持械抢劫200美元被赋值7.6分,在公共场所游荡被赋值3.5分。(3)1977年美国犯罪严重程度全国普查数量评定量表。这是美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犯罪严重程度研究,60 000户家庭接受了采访。得到的部分数据是:在公共建筑中放置炸弹为最高分,72.1分。一个男的强奸了一个妇女,由于造成了身体伤害,该妇女死了,得到52.8分。一个父亲对幼子拳脚相加,结果孩子死了,得到47.8分。某人吸毒成瘾为33.8分。一个男的强奸了一个妇女,妇女受伤需要就医得到30.0分。一个人绑架了一个受害者为21.2分。一个男的殴打自己的妻子,妻子受伤需要就医得分为18.3。一个立法者接受了某公司10 000美元的贿赂,表决了一项对该公司有利的法律,得分为16.9。一个男的使用暴力抢劫了10美元,受伤者受伤需要住院,得分为14.6。一个男的手持铅管抢劫了1000美元,受害者未受伤得分为9.0。某人从他/她的老板那里挪用了1000美元得分为6.2。某人入室盗窃100美元得分为3.1。某人是一家卖淫场所的主顾得分为1.6。某人因不满而16岁离家出走得分为0.8。某人在公共场合酗酒得分为0.8。某人玩掷骰子游戏得分为0.5。某人因不满而16岁逃学得分为0.2。[46]我国学者的经验研究结果与以上三种测量结果类似。[47]
以上结果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了公众对于犯罪严重程度的看法,与常识的看法似乎相同,可以看到:对于生命和身体的侵害严重于对公共秩序的侵害,盗窃的数额决定了盗窃行为的严重程度。对于抢劫来说,观众更关注的是受害者有无受到伤害。如果说每个人对于心目中的犯罪有着自己的理解,那么对于客观中的犯罪标准和量刑尺度当然应该有着同样的回答。然而以上结果也在某些地方不同于常识印象:对于同样受到伤害的强奸、殴打来说,分数均低于某人吸毒成瘾。来自家庭的对儿童使用暴力导致幼子死亡,得分远远高于殴打妻子导致妻子入院就医,而这一分数又高于抢劫陌生人导致伤者入院治疗。
犯罪的严重程度不仅仅取决于犯罪的客观损害,也包括犯罪自身引发的恐惧感。虽然对“犯罪恐惧感”(fear of crime)这一概念本身学者间还存在着理解上的分歧。有将之称为被害恐惧感(fear of victimization)、社会公众安全感(feeling of safety)、犯罪情感反应(emotional reactions)、犯罪忧虑(anxieties about crime)、社会安全感以及公众安全感的,也有简称之为安全感的。学术界广泛研究了恐惧感的成因。已知的会产生恐惧感的因素可以被分为三组:犯罪的严重性、个人的脆弱、环境/社区因素。关于人口学特征的统计结果显示,女性对犯罪恐惧更为敏感,[48]年长者也更倾向于表现出对犯罪恐惧的情绪。[49]使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所有人群中,孤独的人、不满的人、被隔离的人、焦虑的人、女性、老人、有色人种和穷人的恐惧度最高。[50]可见,泛泛而言,对于犯罪严重性的判断也受到判断者本身的主观感受影响。奇怪的是,关于美国社会的经验研究显示,直接或间接的犯罪被害经验与犯罪恐惧感无正相关性。在对比犯罪被害程度差异极大地区之后发现,这些身处犯罪危害程度不同地区的人对于犯罪严重程度的观点无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别。[51]一种解释是认为人们对待犯罪的价值观念和情感因素不同。[52]人们如果感受到官方正式控制的消减同时伴随着非官方的家庭控制一起消减时,不安全感会随之上升。[53]
之所以对于同样的暴力行为感受不同,除了暴力本身造成的损害之外,还包括暴力发生的具体情境对于公众的影响。犯罪越是严重、越是罕见、发生的情境越是“平常”,越容易增加公众的代入感,就越会高估同样的犯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可能性,这种假想被害的感受造成了恐惧感的提高:吸毒成瘾的人被视为社会的“异类”;不是每个人都是妻子并且拥有一个家庭暴力的丈夫,但是每个人都曾经是家庭的幼子,所以对幼子的家暴比对妻子的家暴更容易使公众感受到问题的严重;在公共建筑中放置炸弹可能造成根本没有任何预期可能的无关公众死伤,而立法者接受贿赂并表决了一项对该公司有利的法律可能与我们没有什么关系;买淫、酗酒、赌博、未成年人的离家出走和逃学则根本不会发生在我们的世界里。
有关人格与犯罪的文章
亮度与照度的关系近似为L=PE/π 配光曲线配光曲线是照明设备技术性能的一个重要概念。配光曲线是照明布局和设计的重要依据。照明质量和眩光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详见表8-2。......
2023-06-28
类推法利用经济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似发展规律,通过找出先导事件进行预测。选择合适的先导事件与模型是类推法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同类型预测目标有不同类型的先导模型。这些学者和专家们采用类推法预测的先导事件是全世界平均汽车普及程度。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汽车平均拥有量为1:6.75,即每6.75个人拥有1辆汽车。在美国,这个比例是1:1.3;在法国、日本和英国,这个比例大约为1:1.7;在中国,这个比例约为1:17.2。......
2023-07-15
两种犯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共安全,在主观方面都表现为对失火事故引起的严重后果的过失心理态度,都以造成法定的严重后果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失火罪的作为义务来源于行为人的先行行为,由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产生特定的消除火灾隐患的义务。失火罪的严重危害后果是由行为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用火不慎引起的。......
2023-08-15
这似乎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在传媒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受众的主动权、受众对传者的影响也越大。传者有时会以自己的强势地位,千方百计迫使对方接受自己,高明的追逐者应使自己成为被追逐者。传媒数量已大大增加,社会环境、接收条件等限制大为减少。......
2023-11-18
海啸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印度洋海啸不仅严重地危害了印度尼西亚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且还严重破坏了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灾害是转瞬之间就能造成的,但是要恢复则需要长期的努力。大海啸冲击灾区产生的污水,严重污染了水源。印度洋地震和海啸也对震中周围的一些岛屿产生了影响。印尼方面研究发现,一次海啸造成的灾害至少需要4年时间,才能使海啸灾区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然而海啸是频繁发生的,有时不只一年一次。......
2023-08-18
以新疆为例,其对外交流的频率直接影响着宗教极端思想与民族分裂思想的传播,也影响着本地民众的极端化程度。下面我们将以新疆为例,探讨对外交流要素与暴恐犯罪之间的关系。新疆地区对外交流的限制性要素1.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这样的地形也就使得新疆对内对外都很难发展交通事业,对外交流也十分匮乏。......
2023-07-28
现代恐怖主义与古代恐怖主义、近代恐怖主义的不同不仅仅表现在恐怖主义的类型上,在行为方式上,现代国际恐怖主义逐渐脱离原有的以刺杀、袭击为主的方式,开始愈发残酷地袭击无辜平民并使用威力更大的炸药或炸弹。现阶段,国际恐怖主义犯罪主要具有以下特征:恐怖袭击多样化、极端化恐怖袭击的多样化、极端化主要包括袭击手段与袭击目标两方面。......
2023-07-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