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唐隴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記伯三六〇八背

大唐隴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記伯三六〇八背

【摘要】:大唐隴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記〔一〕節度留後使朝議大夫尚書刑部郎中兼侍御史楊綬述敦煌之東南〔二〕,有山曰三危。本件文書爲李大賓修建莫高窟第一四八窟的功德碑文抄本。此碑保存完好,現存莫高窟第一四八窟前室南側北向面。〔一〕《大曆碑》額作《大唐隴西李府君修功德記》。

大唐隴西李氏莫高窟修功德記〔一〕

節度留後使朝議大夫尚書刑部郎中兼侍御史楊綬述

敦煌之東南〔二〕,有山曰三危。結積陰之氣,坤爲德;成凝質之形,艮爲象〔三〕。崚嶒千峰〔四〕,磅礴萬里。呀豁中绝,坱圠相嵌。鑿爲靈龕,上下雲矗。構以飛閣,南北霞連。依然地居,查出人境。聖燈時照,一川星懸。神鐘乍鳴,四山雷發。靈仙貴物〔五〕,往往而在。屬以賊臣干紀,勍寇幸灾〔六〕;磔裂地維,暴殲天物〔七〕。東自隴阪,舊陌走狐兔之群;西盡陽關,遺邑聚豺狼之窟。扸木夜驚〔八〕,和門晝扃;塔中委塵,禪處生草。時有住信士朝散大夫鄭王府諮議參軍隴西李大賓〔九〕,其先指樹命氏,紫氣度流沙之西;刺山騰芳,鴻名感懸泉之下。時高射虎,人望登龍。開土西凉,稱藩東晋。諮議即興聖皇帝十三代孫〔一〇〕。遠派天分,世濟其美,靈根地植,代不乏賢。六代祖寶,隨使持節侍中西陲諸軍事鎮西大將軍領護西戎校尉開府儀同三司沙州牧敦煌公玉門西封邑三千户。曾王父達〔一一〕,皇敦煌司馬,其後因家焉。王父操,皇大黄府車騎將軍。烈孝奉國,皇照武校尉、甘州和平鎮將〔一二〕。早逢昌運,得展雄材。一命是凌雲之姿,百齡捧日下之慶〔一三〕。垂條布穎,業繼弓裘。築室連閎,里成冠蓋。難兄令弟,卓然履道之賢;翼子謀孫,宛爾保家之主。諮議天授淳粹,神假正直;交遊仰其信,鄉黨稱其仁。義泉深沉,酌而不竭;道氣虚遠,感而遂通。嘗以(爲)挹江海者〔一四〕,莫測其深淺;望乾坤者,不究其方圓。况色空皆空,性相無相,豈可以名言悟,豈可以文字知。夫然,故方丈小室,默然入不二之妙;智度大道,法爾表無念之真。以其虚谷騰聲,洪鐘應物。所以魔宫山坼,佛日天開;愛水朝清,昏衢夜曉。一音演法,四衆隨緣;直解髻珠,密傳心印。凡依有相,即是所依;若住無爲,還成有住。由是巡山作禮,歷險經行;盤回未周,軒檻屹斷;□削有地,梯構無人〔一五〕。遂千金貿工,百堵興役。奮鎚聾壑,揭石聒山。素涅槃像一鋪〔一六〕,如意輪菩薩、不空絹索菩薩各一鋪;畫西方净土、東方藥師、彌勒上生下生、天請問、涅槃、報恩、如意輪、不空絹索、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等變各一鋪〔一七〕,賢劫千佛一千軀,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各一軀。初坯土塗,旋布錯彩。豁開石壁,儼現金容。本自不生,示生於千界;今則無滅,示滅於雙林。考經尋源,備物象設。梵王奔世,佛母下天。如意聖輪,圓轉三有;不空妙索,維持四生。人其報恩,天則請問。六牙象寶,摇紫佩以栖真;五色獸王,戴青蓮而捧聖。十二上願,列於净刹;十六觀門,開於樂土。大悲來儀於鷲領〔一八〕,慈氏降於迹龍花〔一九〕。丕休哉,千佛分身,聚成沙界;八部敷衆,重圍鐵山。希夷無聲,悉窣欲動。爾其簷飛雁翅,砌盤龍鱗,雲霧生於户牖,雷霆走於階陛,左豁平陸,目極遠山。前流長河,波映重閣。風嗚道樹,每韻苦空之聲;露滴禪池,更澄清净之趣。時節度觀察處置使開府儀同三司御史大夫蔡國公周公〔二〇〕,道洽生知,才膺命世。清明内照,英華外敷。氣邁風雲,心懸日月。文物居執憲之重,武威當杖鉞之雄。括囊九流,住持十信。爰因蒐練之暇,以申禮敬之誠。揭竿操矛,□戟以從。蓬頭胼脅,傍車而趨。熊羆启行,鵷鸞陪乘。隱隱軫軫,蕩谷摇川而至於斯窟也。層軒九空,復道一帶。前引簫唱,上干雲霓。雖以身容身,投迹無地;而舉足下足,登天有階。目窮二儀,心出三界。有若僧政沙門釋靈悟法師,即諮議之愛弟也。戒珠圓明,心鏡朗徹〔二一〕;學探萬偈,辯析千人。出火宅於一乘,破空遣相;指化城於四坐,虚往實歸。於是引兄大賓、弟朝英、侄子良、子液、子望、子羽等,拜手於階下。法師及侄僧志融,斂袂於堂上曰:主君恤人求瘼,勘難濟時。并稅且均,家財自給。是得傍開虚洞,横敞危樓。將以翼大化,將以福先烈。休庇一郡,光照六親。况祖孫五枝,圖素四刹。堂構免墜,詒厥無慚。非石何以表其貞,非文何以記其遠。且登高能賦,古或無遺;遇物斯銘,今其遐棄!紛然遞進,來以求蒙。蔡公乃指精廬而謂愚曰〔二二〕:操斧伐柯,取則不遠。屬詞比事,固可當仁。仰恭指歸,俯就誠懇,敢樸略其狂簡,庶仿佛於真宗。時大唐大曆十一年龍集景辰八月旬有十五日辛未建。

【题解】

本卷編號爲伯三六〇八,正反面抄寫。正面抄寫有《唐律疏議》,背面除本文外,還有《殘願文》八行、《咒願文》、《寒食篇》、《夜燒篇》、《諷諫今上破鮮于叔明令狐峘等請試僧尼及不許交易書》及《賈耽上表》。本件文書爲李大賓修建莫高窟第一四八窟的功德碑文抄本。此碑保存完好,現存莫高窟第一四八窟前室南側北向面。據碑文記載,此碑修建於大曆十一年(七七六)龍集景辰八月十五日,學界俗稱其爲《大曆碑》。伯三六〇八、伯四六四〇、斯六二〇三都有此碑部分銘文的抄卷,其中伯三六〇八保存最爲完整。全文約一千六百字,共五十六行,每行約二十三至三十三字,無句隔,字迹較工整。清徐松的《西域水道記》三,後羅振玉《西陲石刻録》、張維《隴右金石録》、蔣斧《沙洲文録》、王仁俊《敦煌石室真迹録》、李永寧《敦煌莫高窟碑文録及有關問題》(《敦煌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鄭炳林《敦煌碑銘讚輯釋》均有録文。

【校記】

〔一〕《大曆碑》額作《大唐隴西李府君修功德記》。

〔二〕敦煌之東南,李永寧《敦煌莫高窟碑文録及有關問題》録爲敦煌之東。

〔三〕艮,諸家録文及伯四六四〇寫作地。

〔四〕崚嶒,高聳突兀。

〔五〕貴,伯四六四〇作鬼。

〔六〕勍寇,指强敵。

〔七〕殲,當作殄。

〔八〕扸,當作拆。

〔九〕參軍,《大曆碑》無此二字。

〔一〇〕興盛皇帝,指的是西凉武昭王李暠。

〔一一〕曾王父,當作曾祖父。

〔一二〕照,當作昭。

〔一三〕下,原碑無此字。

〔一四〕以,後疑脱一『爲』字。

〔一五〕梯,當作締。

〔一六〕素,當作塑。

〔一七〕此處與碑文有一定的差異,原碑文:『畫報恩、天請問、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東方藥師、西方净土、千手千眼觀世音、彌勒上生下生、如意輪、不空絹索菩薩等變各一鋪。』

〔一八〕領,當作嶺。

〔一九〕花,當作華。

〔二〇〕周公,指周鼎。

〔二一〕徹,當作澈。

〔二二〕蔡公乃指精廬而謂愚曰,原碑此句後有:『妹夫多貢名經攝敦煌州學博士陰庭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