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敦煌写本莫高窟再修功德记伯二六四一背

敦煌写本莫高窟再修功德记伯二六四一背

【摘要】:本卷編號爲伯二六四一,本文是卷子背面第三篇,主要記載了某節度押衙重修某洞窟相關事宜。鄭炳林先生在《伯二六四一號背莫高窟再修功德記撰寫人探微》考證:本文與《觀音院主釋道真修龕句并序》寫作主題基本相同,都記述了對舊窟的重修,從書寫筆記來看,寫手相同,行文特點、寫作年代大致相同。

竊以州府平廣,毗耶接水精之堂;岩壁高深,壇特蓮宕泉之窟〔一〕。如乃人賢地傑,物産珍奇;鄉閭只務於謙恭,士庶各懷於佛道。而又知石火不實,風燭須臾;思十號之玄宗,墓三歸之正路者〔二〕。粤有弟子節度押牙某甲〔三〕,以(及)弟厶等〔四〕,儒門俊哲,塞表奇仁〔五〕;禮樂越時輩之先,文武冠群流之首。於家孝悌,庭荆芬不變之花〔六〕;□國端勤〔七〕。驅奉沐難量之寵。性靈出衆,見解殊方;悟泡影而不堅,覺電光而非久。乃因閑静,趨慕仙岩。睹先父之修葺未難全,顒然傷嘆。見白壁紅梁不就,始乃發心。遂請丹青上士、僧氏門人,繪十地之聖(賢)〔八〕,彩三身之相好。於門南壁畫文殊師利菩薩并侍從一鋪,北壁畫普賢菩薩并侍從一鋪,門仰畫地藏菩薩、窟廠仰畫藥師瑙璃光佛三會〔九〕,窟廠四壁畫四天王,門額畫金綱藏菩薩、虚空藏菩薩。其畫彩乃丹青皎皎,四八之相好端嚴;朱粉輝輝,八十之殊形異妙。文殊師利,乘師子而定萬方〔一〇〕;普賢能仁,馭象王而清北壁〔一一〕。藥師三會,設志願以拯生;天王四宫,現威積而護世。金剛地藏,助衛仙嚴;十方聖聖〔一二〕,保安蓮塞。福事既就,贊述難周。即將如上福田,資益三界九地。伏願君王萬歲,社稷千秋。烽煙不舉於三邊,〔乘〕瑞氣長隆於一境〔一三〕。亡過宗祖,遨遊刀利之天。現在親因〔一四〕,恒壽康强之慶。門興百代,家富千齡。普及法界,含靈賴此一時成佛,余鄭玄門内,徒慚綴賦之能;畢卓甕邊,乃有昏迷之夢。今因社家修窟,届此仙宫。沐頻頻之固邀,甚難逃於辭讓。慚惶并集,悚惕奚安,不懼睹顔而爲訟曰:敦煌嚴廣,一似耶離。危山泉湧,壽昌渥池。人賢地傑,勿産珍奇〔一五〕。思慕十號,解向三歸。厥有施主,懷抱文儒,遂請僧氏,彩畫神儀。文殊師利,鎮定邊隅。普賢大聖,拯拔幽微。三十二相,光耀分輝。八十種好,周遍身軀。福事既畢,讚詠昌時。令公萬歲,劫石無移。先亡父母,得遇阿彌。見在眷屬,快樂忻怡〔一六〕。頻頻邀請,難敢推辭。直申拙句,以俟他時。

【题解】

本卷編號爲伯二六四一,本文是卷子背面第三篇,主要記載了某節度押衙重修某洞窟相關事宜。原文無撰寫人署名,無撰寫題記,文中也没有記載修窟人。鄭炳林先生在《伯二六四一號背莫高窟再修功德記撰寫人探微》考證:本文與《觀音院主釋道真修龕句并序》寫作主題基本相同,都記述了對舊窟的重修,從書寫筆記來看,寫手相同,行文特點、寫作年代大致相同。全文共約七百字左右,全文共二十九行,行約二十二字至三十五字,首尾完整,字迹尚可,部分字迹比較模糊。唐耕耦、陸宏基《敦煌社會經濟文獻真迹釋録》(第五輯)、鄭炳林先生《敦煌碑銘讚輯釋》、馬德先生《敦煌莫高窟史研究》均對本篇功德記進行了校録。

【校記】

〔一〕壇,當作檀;蓮,當作連。

〔二〕墓,當爲慕。

〔三〕牙,當爲衙。

〔四〕以弟厶等,此句中『以』字後疑脱一字『及』。

〔五〕塞表,指敦煌。

〔六〕芬,當作芳。

〔七〕□國端勤,此處所缺文字據上下文意應補爲『奉國端勤』。

〔八〕繪十地之聖,後疑脱一『賢』字。

〔九〕廠,當作敞。

〔一〇〕師,當作獅。

〔一一〕北壁,當作北狄。

〔一二〕十方聖聖,應作十方聖賢。

〔一三〕乘瑞氣長隆於一境,根據上下文文意,此句中『乘』字疑爲衍字。

〔一四〕因,當作姻。

〔一五〕勿,當作物。

〔一六〕忻怡,心情開朗,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