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敦煌写本《修佛堂功德记》辑释

敦煌写本《修佛堂功德记》辑释

【摘要】:本卷編號爲伯二五八八,經卷正反面共存文八篇。正面有《開蒙要訓一卷》《亡文》《燃燈文》《齋文》,反面有《嘆像》《慶經文》《慶幡文》《修佛堂功德文》。原文共十七行,行約十五至二十九字不等。黄徵、吴偉《敦煌願文集》對此篇文獻進行了校録。〔三〕是以爐熱中首,黄徵、吴偉《敦煌願文集》中認作中首,當作牛首。

厥今虔恭奉聖,懇慕真宗〔一〕;常陰千善之因〔二〕,每叶莊嚴之念。造彌勒之大像,創建真容;譯一佛而現生,出興於世。是以爐熱中首〔三〕,財捨七珍;用上彩而造□〔四〕將大寶而化出者,有誰施作?時則我府主太傳先奉爲龍天八部,護塞表而恒昌;梵釋四王,保龍沙而晏謚。當今帝主,業北辰而永昌;太傅鴻基,應五星而順化;刺史玉昆金季,遞代詔降;小娘子姊妹,歡顔寵同。金燧創初,起願金骨,承斯速值蓮宫。應是助成,同霑福祐。次爲小娘子染患,四大相違,針藥雖施,未蒙痊差之嘉會也。伏惟我太傅云云。加以慇崇三寶,輕賤七珍;財施之志不移,敬信之誠(不)竭〔五〕。遂使割捨珍玩,選就良工,建立大聖之慈尊,創成如來之寶體。其像乃四弘願備,十地功充,現八相而降生,應三身而化世。其頭冠、胸衣及裳乃并金銀間彩,七寶莊成〔六〕;龍鳳交馳,輝光勝日。造之者,隨心而降福;禮之者,應願以消灾。

【题解】

本卷編號爲伯二五八八,經卷正反面共存文八篇。正面有《開蒙要訓一卷》《亡文》《燃燈文》《齋文》,反面有《嘆像》《慶經文》《慶幡文》《修佛堂功德文》。本文换行并空數行接寫於前文之後。從字迹判斷,書手不同於前文。原文共十七行,行約十五至二十九字不等。字迹比較清晰,有殘缺、失題。黄徵、吴偉《敦煌願文集》對此篇文獻進行了校録。

【校記】

〔一〕懇慕真宗,黄徵、吴偉《敦煌願文集》録作邈慕真宗,誤。

〔二〕陰,當作蔭。

〔三〕是以爐熱中首,黄徵、吴偉《敦煌願文集》中認作中首,當作牛首。

〔四〕原文此處殘缺一個字,據上下文文意,當是『像』字。

〔五〕財施之志不移敬信之誠竭,此句疑脱一字,據上下文意,此句應作『財施之志不移,敬信之誠不竭』。

〔六〕莊,當作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