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敦煌写本董保德佛事功德记

敦煌写本董保德佛事功德记

【摘要】:厥有節度押衙知畫行都料董保德等謙和作志,温雅爲懷;抱君子之清風,藴淑人之勵節。每廣受於纏盤〔一〇〕,亦厚霑於賞賜。功德即畢,心願斯圓。斯三九二九,原卷正面抄寫的佛經《法經卷》(卷一),本録文抄寫於背面。《索引》對本文進行了校録,并爲本文擬名爲《節度押衙董保德建造蘭若功德頌》。從録文内容來看,此文主要記述了董保德對佛教建築的營造活動,主要包括修建蘭若、與諸施主共修五龕,應召彩繪佛龕及建造普净塔等。

蓋聞三生化現,化周三界之儀;四智圓明,圓救四生之苦。迦毗示迹,夢瑞誕於峗巒;震旦垂風,靈祥生於宕谷。爰自樂僔遥禮,法良起崇;君臣締構而興隆,道俗隽妝而信仰〔一〕。石壁刀削,蟲書記仙巖之文;鐵嶺錐穿,像迹有維摩之室。金客寶相,晃耀千龕;月面星儀,晶輝萬窟。仙葩聖果,遍林麓以馨鮮;異獸祥禽,滿溪巒而遨躍。三賢道者,進道草庵。十地聖人,證聖草屋。矧以修行張老〔二〕,寂住其中,食苦參子以充齋,著麻莎裳而幣體〔三〕。乃有往來瞻禮,見燈炎於黄昏。去返巡游,睹香雲而白日〔四〕。疑是觀音菩薩,易體經行,薩訶聖人,改形化現。由是山頭谷地,佛刹之精麗難名;窟宇途見〔五〕,梵室之殊嚴莫喻。厥有節度押衙知畫行都料董保德等謙和作志,温雅爲懷;抱君子之清風,藴淑人之勵節。故得丹清巧妙〔六〕,粉墨希奇,手跡及於僧瑶〔七〕,筆勢鄰於曹氏。畫蠅如活,佛鋪妙手似於祇園;貌影如生〔八〕,聖會雅同於鷲嶺。而又經文粗曉,禮樂兼精,實聖代之賢能,乃明時之應世。時遇曹王累代,道俗興平,營善事而無停,增福因而不绝。或奉上命驅策,或承信仕招携〔九〕。每廣受於纏盤〔一〇〕,亦厚霑於賞賜。家資豐足,人食有餘,乃與上下商宜,行侣評薄〔一一〕:君王之恩隆須報,信心之敬重要酬,共修功德,衆意如何?尋即大之與小,尊之與卑,異口齊歡,同音共辦。保德自己先依當府子城内北街西横巷東口幣居〔一二〕,聯壁形勝之地,創建蘭若一所。刹心四廊,圖塑諸妙佛鋪;結脊四角,垂拽鐵索鳴鈴〔一三〕,宛然具足。新疑彌勒之宫,創似育王之塔。其斯積善之家,長幼歸依敬信。(又云又云)又於窟宇講堂後,建此普净之塔。四壁圖會云云。是以五土分平,迥開靈刹,三峗特秀,勢接隆基。輝浮孟敏之津,影輝神農之水。門開慧日,窗豁慈雲,清風鳴金鐸之音,白鶴沐玉毫之舞。果唇疑笑,演花勾於花臺。蓮臉將然,披葉文於葉座〔一四〕。威靈罕測,諒瞻仰之難思;色相可求,固歸依而有屬〔一五〕。功德即畢,心願斯圓。

【题解】

斯三九二九,原卷正面抄寫的佛經《法經卷》(卷一),本録文抄寫於背面。從墨迹來看,與正面佛經書手爲同一人。《索引》對本文進行了校録,并爲本文擬名爲《節度押衙董保德建造蘭若功德頌》。原文共二十五行,行約二十六字,字迹較工整,無句隔,失題。從録文内容來看,此文主要記述了董保德對佛教建築的營造活動,主要包括修建蘭若、與諸施主共修五龕,應召彩繪佛龕及建造普净塔等。

【校記】

〔一〕隽,當作鎸。

〔二〕張,當作長。

〔三〕幣,當作敝。

〔四〕而,當作於。

〔五〕見,當作現。

〔六〕清,當作青。

〔七〕瑶,當作繇。

〔八〕貌,當作邈。

〔九〕仕,當作士。

〔一〇〕纏盤,同盤纏。

〔一一〕侣,當作旅。

〔一二〕幣,當作敝。

〔一三〕拽,當作曳。

〔一四〕葉,當作蓮。

〔一五〕固,當作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