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并把它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信,行必果。征,为证明,证验之意。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对别人的承诺言而无信,不仅有害于对方,有时也危及自己。......
2023-12-04
俭朴,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早在3000年前成书的《周易》中就有这样两句话:“甘节,吉”。意思是说,甘于节俭,乐于俭朴,美好;“不节,则嗟。”意思说,不能节俭,结果必定招致祸患,落到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地步。历史上有许多关于“俭”的名言佳句至今仍流传在广大劳动人民之中。“俭能养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似甘泉水,俭似聚宝盆”等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祖先非常重视俭朴问题。从传说中的尧、舜、禹起,各个历史时代的广大人民群众乃至封建统治阶级的有志之士,无不以勤俭为做人的美德,持家的要诀,治国的法宝,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
倡俭,贵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作为后代子孙,应保持发扬这种精神,如果说,古人倡俭,更多是为了守节保身,虑得失与祸福,那么,我们今天,则应该有更崇高的目的。首先“国家有困难,大家来分忧”,所以,应该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其次,俭朴的生活,是锤炼人的意志的炉火,是磨砺人的节操的砥石,它促人自主,助人成熟。
我们祖宗早就有“以俭朴为美”的思想,而且代代相传,典型迭出。
春秋战国时,晏婴在齐国作相,虽然官居高位,却节俭力行,食不重肉,一件皮衣穿了30年,别人笑他寒酸,他却泰然自若。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写过一首《对食戏作》的诗,诗中说:“香粳炊熟奉为红,苣甲莼丝放箸空,不为休官颂惜费,从来简朴作家风。”这首诗描述了诗人看到饭桌上的粗米饭、莴苣叶、莼菜丝被全吃光的真实心情。陆家并不贫穷,为什么他硬要在饭桌上放上粗米素菜呢?正如他在诗中所说,无非是为了让后人保持和发扬简朴的家风。在节俭上更感人的,还要数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据史书记载,范仲淹曾居相位,但在生活上从不奢华。他要求儿女们,平时要穿同平民一样的衣服。他的二儿子结婚时,新媳妇提出用绮罗做一床蚊帐,范仲淹听后生气地说:“我家素来以节俭为征,不能乱我家风。如果带那样的蚊帐来,我就把它烧了。”范仲淹这么“倔”是为了让子孙们也像他那样,“以节俭为征”、“贵以清苦俭约著于世”。
历代人民群众,一面辛勤劳作,开发着大自然,改造山河,创造社会财富;一面节衣缩食,减少开支,以丰补歉,他们对自己流血流汗创造的财富无比珍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正是历代劳动人民对劳动果实无比珍惜的真实写照,同时,历代人民对奢侈浪费行为痛加谴责,中华民族的勤俭传统主要体现在他们身上。在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老人临终时对两个儿子说:“我辛苦了一生,没什么留给你们,我只能给你兄弟俩留下一块匾。”这块匾分成两半,大儿子拿一块“勤”字,他起早贪黑,拼命劳动,确实收获不少,可他不知道节俭,平常大吃大喝,结果家里没有一点积蓄,日子过得很艰苦。小儿子拿了“俭”的一半,他只知道节省,吃饭穿衣都尽量节俭,却不知去劳动创造,没多久,家里东西用完了,日子过得同样很艰苦。后来,弟兄俩终于醒悟过来,把两块匾凑到一起,“勤俭”成了弟兄俩的致富法宝。
勤劳和节俭是相互联系的。勤劳是源泉,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节俭是节流,节约社会财富,以利积累财富、再生产和合理消费。如果只勤劳不节俭,犹如竹篮打水一场空。无怪乎唐代李商隐感叹:“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毛泽东从反面论证了节俭美德的真理性。没有勤劳,就没有财富的创造;没有节俭,就没有财富聚积,两者有机统一,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中某些开明帝王和有识之士,他们虽或有“四海之富”、“黄屋之尊”或者身处高官显位,但是由于稳定自己统治地位的需要,或因受到节俭传统的感召,也能倡导“躬行节俭”,因而有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封建时代的清明盛世。他们的节俭言行是中华民族节俭传统的体现。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节俭蔚然成风,不断发扬光大,这首先因为勤俭是个人、家庭、民族、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手段。一个人,一个家庭只有勤俭生产才能得到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正如北齐颜之推所说:“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劳,父子不能相存。”这是严峻的事实,明显的道理。同时,如果对有限的财富进行消费时没有节俭,不能节俭,财富必然亏空。正如汉代贾谊指出的“一夫不耕,或为之饥,一妇不织,或为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节,则物力必屈。”一个民族和国家要兴旺、发展,也必须靠节俭创业,节俭治国。节俭能使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财富积累逐年增加,逐步扩大再生产,创造经济繁荣,民富国强,社会安定的局面。历史实事求是地告诉我们,节俭是治国兴邦的法宝。
其次,节俭也是为了备荒。中国有史以来,洪水,旱灾等自然灾害屡屡发生,大面积的灾害十年左右一次,局部灾害几乎连年不断。如果在农业丰收之年,不节俭、不储备,到了灾荒歉收之年,人们的生存就毫无保障。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历代都很重视节俭、储备。《礼记·五制》说:“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只有提倡节俭,重储备,才能有备无患,渡过灾荒。这种储粮备荒的思想,直到现在仍然为人们所遵循。
历史发展到了近现代,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了民富国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发扬节俭朴素的传统。在这方面,革命前辈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方志敏烈士被捕时,担任的是赣苏北苏区军政委员会主席职务,经手的款项,总数在数百万元,但他却“一点一滴用之于革命事业”。被捕时,国民党士兵以为抓住了一个大官,油水一定不小,但他们将方志敏浑身上下搜了一遍,连衣缝也拆开检查了,就是没找到一分钱,只有一只怀表和一支钢笔。
抗日爱国将领渎范亭初到延安,第一次见到朱德同志便不胜惊讶,他万万没想到战功赫赫、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竟衣着朴素,活像一个普通农民。他写诗赞曰:“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
我们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解放后20多年一直盖的是战争时期公家发的那床军被,被面旧了,多处“开花”,也不同意换新的。
我国前粮食部、商业部副部长,革命60年的老红军喻杰退出领导岗位回乡定居,乡亲们以为他行李很多,纷纷挑担推车到火车站迎接。谁知喻老一身布衣,全部家当只有两套旧铺盖,两只延安时用的旧箱子和一台缝纫机。
封建社会流传两句民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说的是封建社会的三年清廉的知府,也可捞到十万两白银。前面说到的几位革命前辈,官阶不知比知府大多少,经过他们手的财物也数不清,但他们不但没有去捞“十万”,而且十分珍惜党和人民所赋予的权力,“居高位而一贫如洗,理万金而分文不沾”。充分显示了革命者崇高的道德品质和美好情怀。
有关思想品德篇之勤俭节约的文章
1.言必信,行必果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之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十分注重讲信用,守信义,并把它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言必信,行必果。征,为证明,证验之意。墨子也极讲诚信:“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诚信作为人生行为的重要准则:“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对别人的承诺言而无信,不仅有害于对方,有时也危及自己。......
2023-12-04
为世界谋大同,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凝聚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情怀”和“天人合一”理念。经过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争鸣和分裂割据,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迎来第一次大熔铸,“胸怀天下”成为我国古代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起点。......
2023-07-28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顺应它来治理国家就会吉祥,顺应它而出现秩序混乱就会产生凶患。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幽深又幽深的道,是一切变化的法门。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2023-09-23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说:“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这句话当然不是说,其他民族就不刻苦,不勤劳,而是强调勤劳精神之宝贵,是民族兴亡之所系,也是革命精神的源泉和出发点。中华民族能够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是靠几千年来创造了举世公认、足以自豪的辉煌的古代文明和中世纪文明赢得这种荣誉的。这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使中华民族长期享誉全球。......
2023-07-31
第九章优秀传统相声具有优秀的艺术传统。下面结合相声成长时期的一些情况略述相声艺术的优秀传统。官吏横征暴敛,人民怨声载道。九门提督衙门在鼓楼前帽儿胡同口内。直到1910年,善耆卸去九门提督的职务,禁令才无形中取消,李德钖等相声艺人又逐渐回到北京。通过嬉笑怒骂,抒发了对反动统治的不满。“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提出“不抵抗主义”,汪精卫则扬言“中日开战,三个月中国必亡”,把大片国土拱手让给日本帝国主义者。......
2024-06-06
我们中国是一个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其中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春节文化则是中国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的代表,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心态、生活方式和情感依托的流变。......
2023-11-17
有一次,齐国国君齐景公来到纪国的地盘视察。齐景公心想,这纪国也够浪费的,吃个鱼还只吃其中的一面,难怪要亡国。品格传承纪律严明的人民解放军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解放了上海市。就是因为这铁的纪律,因为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民解放军战士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为接管上海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3-08-02
应当说,泰山刻石是泰山文化的载体之一,它在石头上书写着中国历史,文字记载着中国传统文化。泰山石刻折射出来的文化光辉,凝结着中国的灿烂文化结晶。泰山刻石书写的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它标志着时代性文化成果。泰山的每一处刻石、每一通碑刻,既是时代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某一个历史时期文化发展成果的显著标志。例如,泰山最早的《秦泰山刻石》,不仅篆书艺术备受历代书界推崇,而且刻石内容彰显了大一统的政治文化。......
2023-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