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侯辄避席,云:“不穀[3]何功?是乡士夫、黎庶募筑而成者。”沈先生恻然伤之,上其状于周侯,周侯慨然肩任,捐俸先焉。沈先生,名[6],介庵其号,立身忠耿,居家清白,曾同先祖讲明正学,称世谊,爰书以贻诏子姓庶知,尸祝畏垒焉。[1]本文录自康熙《诏安县志》卷十二“艺文志”。[2]庚申:即万历四十八年,是年周起元升四川副使,未任。[4]冠褐语:意思略近俚语。[5]贞珉:石刻碑铭的美称。......
2023-08-09
从康熙《麻城县志》记述可见,孝感乡在明成化八年因“户口消耗”被并入仙居乡,后又有部分划入黄安县,终清一代也未恢复。也就是说,它从此就在湖广的文献中消失了。于是,这里牵出了两个问题:其一,始见于康熙初年《麻城县志》记载的这一明代孝感乡的建置是否可靠?其二,孝感乡是否仅见于明代,在此前的时代是否还能找到存在的线索?
关于前者,需要从康熙《麻城县志》的编纂说起。根据该志序言可知,麻城志创修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称《麻城志略》,由县令苏松委托毛凤韶主修。《麻城志略》共9卷,“毁于前明”,业已失传。既然《麻城志略》创修之时,正值麻城县两次行政区划调整之际,则《志略》就不能不涉及一些乡镇调整的资料。于是,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如果其时志稿尚未完成,则康熙九年(1670年)《麻城县志》有关孝感乡被撤销的资料,当系第二次行政区划调整时的原始记录。如果《麻城志略》在调整行政建置区划之前已经成书,则这条资料可能就是康熙年间根据前代记录追述的。由于康熙志“简而有法,犹存明代志乘遗意”[32],证明它可能参考了残存的旧志篇章。总之,无论何种情况,康熙志上的这条资料绝非杜撰,其权威性与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
关于后者,即孝感乡始建的年代,涉及麻城县何时设立四乡的问题。最早完整记录麻城县下的乡镇的资料,可追溯至北宋时期。北宋初期的《太平寰宇记》载:
麻城县,(黄)州北一百七十里。旧四乡,今六乡。本汉西陵县,周大象元年置麻城县,唐元和三年三月并入黄冈县,后复置之,山原出茶。”[33]
又北宋《元丰九域志》载:
麻城。(黄)州北一百七十五里。四乡。岐亭、故县、白沙、永泰、桑林、永宁六镇。有龟山头、永泰河。[34]
上引资料证实,在唐至宋的历史长河中,麻城县下一直有四乡(或六乡)六镇的设置。当然,它仅存镇名,不载乡名。正因为如此,所以也无法查到宋代麻城县下所领四乡或六乡中是否有孝感乡的存在。康熙《麻城县志》对于明初县境中的太平、仙居、亭川、孝感四乡的记载,虽然没有提到各自的始建年代,但这并不等于说,孝感乡不可能上溯到明以前的年代。由于太平、仙居、亭川三乡的建置一直延续到了明清,而孝感乡的建置则终止于成化八年(1472年),也就是说,它在明朝277年的历史中,仅仅存在了105年。至于明代以前是否有孝感乡的记载,则只有依靠其他史料来建构了。
且看明正德四年(1509年)赐进士出身、知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杜文堂撰写的一篇谱序:
余家京兆西秦人……至七始祖……入籍山西太原……太祖先开公复徙江西吉安府太和县李家村,生俸爵公……宋末(俸爵次子)应举公迁居湖北黄州麻城孝感乡杜家冈。[35]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谱序作于“正德四年春王正月中浣吉日”,当时距孝感乡第一次行政区划调整仅37年。该序文称杜氏祖先杜应举迁入“麻城孝感乡杜家冈”的时间在“宋末”。经《杜氏族谱》世系核对证实,此处之“宋末”,实为北宋神宗之世。
除此之外,在四川民间不乏同样性质的文献记录,例如:
陈姓,自胡公受氏,宋高宗南渡时,进士陈温由楚北麻城孝感乡来厅。同马定虎平夷,授石柱安抚同知(见《厅志》并《陈氏宗谱》)。传子陈回应,袭职守土。派分十八支,巨族大姓,至今传三十余代。[36]
吾祖先祖……世居吉安府庐陵延福乡,其后于端平元年甲午(1234年)迁湖广黄州麻城孝感乡,落业沙子场马老湾(岩)孪湾郭家嘴。至大明洪熙元年(1425年),宽仁公为甲辰科举人……生二子:谟格、谟达。二公于大明弘治二年(1489年)入川,落业蓬邑。[37]
(江北姜氏)其祖承嗣公寓江西……明德公(承嗣公三世)于元朝明宗五年壬申岁(元至顺三年,1332年),偕弟迁北楚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38]
上述姓氏均为当地大姓,传主有名有姓,且其进士、举人身份与书写时代,出有所据,故其所追述的祖籍来源,即在两宋时代即有孝感乡的史实,应该是可以成立的。由此证明,至迟在北宋《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记载麻城有“四乡”之时,孝感乡就已经属于该县下辖的一个乡级地理单位了。
有关大迁民"湖广填四川"故乡记忆的文章
周侯辄避席,云:“不穀[3]何功?是乡士夫、黎庶募筑而成者。”沈先生恻然伤之,上其状于周侯,周侯慨然肩任,捐俸先焉。沈先生,名[6],介庵其号,立身忠耿,居家清白,曾同先祖讲明正学,称世谊,爰书以贻诏子姓庶知,尸祝畏垒焉。[1]本文录自康熙《诏安县志》卷十二“艺文志”。[2]庚申:即万历四十八年,是年周起元升四川副使,未任。[4]冠褐语:意思略近俚语。[5]贞珉:石刻碑铭的美称。......
2023-08-09
[43]本课题为推进麻城孝感乡共同祖源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注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掘新的史料来源作为支撑:第一,官方史料的运用。本课题注意从此前学者较少取用的元、明实录和官方文书中挖掘与孝感乡相关的史料。通过这些金石碑刻资料,不仅可以见证麻城孝感乡现象在明代的流传状况,而且有助于从多种史料来源研讨共同祖源问题。......
2023-07-31
周起元,字仲先,唐周匡物之裔也。方其为御史也,东林议初起,起元特疏纠辩劾,去朝贵数人。明年为中丞,出治吴。起元特疏参之,中珰已心衔矣。珰在吴,于上供岁额外,浮取数万计。起元欲疏论,或曰:“彼多内援,不虑祸至乎?”缇使亦心服,起元加慰,护至都。崇祯改元,赠兵部侍郎,谥介愍,特祠于乡,春秋致祭。(后志)[1]本文录自康熙《海澄县志》卷之十“人物下”。......
2023-08-09
康熙三年,吴六奇出兵围剿木窖,杀人数千,成为惊动粤东地方的大事。乾隆九年白堠明通进士杨缵烈在参修《大埔县志》时,以“木窖乡之难”为题,记录了这一事件的始末:康熙三年,闽平和县大溪里人蔡满,素暴横,以军功除授惠州协镇中军。至林密无人之处,竟将蔡满杀死,并及其仆。“木窖乡之难”发生的背景,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2023-08-30
并谋求均当之计,以“五分均当”之法以应之:迨康熙甲寅,时际沧桑。乡绅衿依念曲从,因议堠甲里族正余户,酌量五分均当。[280]白堠的“五分均当”,实在康熙二十二年知县宋嗣京实行“编图出甲之令”之前就出现了。据民国时期大埔著名学者温廷敬研究,白堠“五分均当”,始于康熙初年。吾父乃与萧右溪舅父、池石麟侍翁谋为均当之策。二十五年丙寅,应轮值杨姓。......
2023-08-30
而又据一些档案记载分析,康熙帝的死不仅出乎人们的意料,也是他没想到的。首先,人们认为康熙帝觉得自己的安全没有保障。允禵执手延信,痛哭失声,反复问询有关康熙帝去世前的情形。遍查档案记载发现,皇四子胤禛对康熙帝的“病情”最为关心关注,并且行迹最为可疑。于是,康熙帝的皇四子胤禛便成了人们最大的怀疑对象。康熙帝与胤禛的对话时间是巳刻,康熙帝死亡时间为戌刻。......
2023-11-02
研究进程及观点评述川渝两地对“麻城孝感乡”问题的关注较早,其质疑和讨论多见于方志记载之中。[26]麻城孝感乡问题再次引起川渝地区的关注,始于21世纪之初。他们可以说是对“麻城孝感乡”进行证实和证伪的两个代表。[39]这些文章的发表,标志“麻城孝感乡”现象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较之于前一阶段,新阶段围绕麻城孝感乡共同祖源问题开展的研究有了明显的起色。......
2023-07-31
麻城孝感乡虽然在巴蜀大地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但在正史中却罕有记载。复并孝感一乡入仙居,为三乡。[27]这段文字完整地记录了有关麻城县下乡镇一级行政区划变迁过程,同时也最翔实地记述了孝感乡由并到撤的历史。根据这段文字证实,孝感乡作为麻城下辖的一个乡级行政建置,确实在历史长河中存在过。这是撤并孝感乡后,有关麻城与黄安这两个县差役负担情况的真实记录。......
2023-0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