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京剧艺术传承人 李光献演《龙王》中日合作

京剧艺术传承人 李光献演《龙王》中日合作

【摘要】:《龙王》采用的是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联合演出的形式。后龙王率大军直捣陈塘关,威逼李靖交出儿子哪吒,否则将引来洪水淹城。而海彦夫妇受神谕指示,冒死设法让哪吒起死回生。《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后来演出的结果并非如此。

伴随着打开国门的步伐,《大闹天宫》在世界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在日本演出的过程中,日本艺术家市川猿之助通过这出戏领略到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主动要求和京剧艺术家合作,共同演出。

我觉得这个想法非常非常大胆,而且我觉得也可行。因为按照他们来讲就是说歌舞伎和中国的京剧好像在某种情况下有很多契合点,所以完全可以作为合作的理由,当时我就把这个信息带到了中国京剧院。那时候京剧院的领导是吕瑞明,马上得到他的支持。他不但口头支持,而且主动提出创作,将《哪吒闹海》的原剧本改编成为《龙王》。

《龙王》采用的是中国京剧和日本歌舞伎联合演出的形式。故事改编自中国传统神话《哪吒闹海》和日本神话传说。龙太子和夜叉前来抢夺倭国渔民海彦的妻子天道,海彦等虽力斗而不敌,被哪吒遇见,用神器乾坤圈降服龙太子,还抽了他的龙筋。海彦感其恩义,与哪吒结盟为兄弟。后龙王率大军直捣陈塘关,威逼李靖交出儿子哪吒,否则将引来洪水淹城。李靖要哪吒向龙王请罪,哪吒不肯,待洪水渐漫城头时,哪吒为保护村民,遂用鲜血写下遗书,引剑自刎。而海彦夫妇受神谕指示,冒死设法让哪吒起死回生。哪吒和海彦同心战胜龙王,中日间辽阔的海洋又恢复了和平与安宁,两人誓言永世友好。李光饰演的哪吒是京剧部分的主要角色,为了丰富这一角色的表演,李光挖掘传统,精心设计了许多别开生面的表演。

全本戏一共四个小时,日方的戏占了两个半小时,中方的戏占一个半小时。我们演了一百一十一场,可以说场场客满、座无虚席。就在两个城市演出,一个是东京,一个是名古屋。尤其到礼拜六、礼拜日还得要加座。有的观众看这个戏看了十五次,所以说可想而知,从效果来讲相当轰动。主创人员当时中方剧本创作是吕瑞明,中方的导演是我,我导演兼主演,日方的戏就归市川猿之助,还有那个日方的作者奈河彰辅先生。那么这两边互相交流学习,有的时候他们到中国来排练,有的时候我们到日本去排练,有的时候分头排练,最后在日本合成,就是这么样排出来的。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这个戏呢在当时来讲我主演场次并不是太多,但是戏份很重,你比如说沈健瑾扮演李靖夫人,李靖就由李欣扮演,龙王是由袁国林扮演。有一场戏是中方和日方要合起来排一场,怎么办?互相语言都不通,怎么接?在当时来讲,这就是一个大问题。怎么接呢?就约定你念到最后一句词的时候,来个动作,我就知道你念完了。你比如说日方那边说这怎么是好呢,加动作然后我念。中方这边类似,他就把我的动作记住了以后他再接词。所以后来就是说合作到什么程度呢?日方念几句中方的词,中方念几句日方的词。当时给观众的印象非常好,觉得这戏非常精彩。

在这个戏排练过程当中我们也有一个担心,我们就说人家是东道主,万一人家不欢迎京剧怎么办?凡是歌舞伎一上来,大家就掌声不断,一到了京剧就掉到冷水盆一样,这是我们担心的。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这个戏呢在当时来讲我主演场次并不是太多,但是戏份很重,你比如说沈健瑾扮演李靖夫人,李靖就由李欣扮演,龙王是由袁国林扮演。有一场戏是中方和日方要合起来排一场,怎么办?互相语言都不通,怎么接?在当时来讲,这就是一个大问题。怎么接呢?就约定你念到最后一句词的时候,来个动作,我就知道你念完了。你比如说日方那边说这怎么是好呢,加动作然后我念。中方这边类似,他就把我的动作记住了以后他再接词。所以后来就是说合作到什么程度呢?日方念几句中方的词,中方念几句日方的词。当时给观众的印象非常好,觉得这戏非常精彩。

在这个戏排练过程当中我们也有一个担心,我们就说人家是东道主,万一人家不欢迎京剧怎么办?凡是歌舞伎一上来,大家就掌声不断,一到了京剧就掉到冷水盆一样,这是我们担心的。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这个戏呢在当时来讲我主演场次并不是太多,但是戏份很重,你比如说沈健瑾扮演李靖夫人,李靖就由李欣扮演,龙王是由袁国林扮演。有一场戏是中方和日方要合起来排一场,怎么办?互相语言都不通,怎么接?在当时来讲,这就是一个大问题。怎么接呢?就约定你念到最后一句词的时候,来个动作,我就知道你念完了。你比如说日方那边说这怎么是好呢,加动作然后我念。中方这边类似,他就把我的动作记住了以后他再接词。所以后来就是说合作到什么程度呢?日方念几句中方的词,中方念几句日方的词。当时给观众的印象非常好,觉得这戏非常精彩。

在这个戏排练过程当中我们也有一个担心,我们就说人家是东道主,万一人家不欢迎京剧怎么办?凡是歌舞伎一上来,大家就掌声不断,一到了京剧就掉到冷水盆一样,这是我们担心的。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后来演出的结果并非如此。就说明我们动作的语汇相当强,就是说我们也是重视了这方面的这个情况。万一人看不懂怎么办,光看字幕,看不见演员的表演,看了演员的表演看不到字幕,导致不懂,就怕落到这种后果。结果没想到后来人家观众说,我们不用看字幕,通过你们的表演我们也明白意思了。所以这个戏给观众演完了以后,我就觉得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劳动力,我们对得起我们的艺术,我们可以说把我们的十八般武艺,所会的这些东西全都搁到里边去了。

比如说刀用上了,剑用上了。比如说鼓,我把《击鼓骂曹》的祢衡的鼓用上了,用在什么地方了呢?用在了哪吒身上。因为他把这个龙太子的筋给抽了,抽完以后龙王找李靖来算账,要以命抵命,怎么办?哪吒说我剔骨送父、抽筋送母。所以他用自己的生命做到了以命抵命。上一个楼台,上面有个天鼓,我就把《击鼓骂曹》那个【夜深沉】稍微改变了一下,变成了这个戏需要的鼓点子,这都是我自己编的,包括唱腔也是我自己编的。“慈母心感天地”就这些唱儿,我是根据“大雪飘扑人面”,从这儿想出来的。当时就是戏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方了,不这么唱不行了。所以说一天一宿,我把这个唱腔编出来了。一直到这个击鼓,击鼓完了哪吒自刎。

日方的布景你不能不服,他配合你的情节配合得相当好。整个龙爪把这个城池压倒,就是那个碎砖都显示出来了,然后哪吒死。哪吒死的时候,我还拿了一个红绸子,从这个领口里头抻出来,代表像血一样流出。然后接着上边就是雷电,下边就是大家喊“哪吒”。用了一种回音,重新这么一配,所以当时气氛相当好。最后这场完了,观众那掌声可以说经久不息。这就是我们运用了传统的东西。另外包括接下来演的混天绫也是,红绸舞嘛,就是说让哪吒浑身这些个武器都展现出来。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后来演出的结果并非如此。就说明我们动作的语汇相当强,就是说我们也是重视了这方面的这个情况。万一人看不懂怎么办,光看字幕,看不见演员的表演,看了演员的表演看不到字幕,导致不懂,就怕落到这种后果。结果没想到后来人家观众说,我们不用看字幕,通过你们的表演我们也明白意思了。所以这个戏给观众演完了以后,我就觉得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劳动力,我们对得起我们的艺术,我们可以说把我们的十八般武艺,所会的这些东西全都搁到里边去了。

比如说刀用上了,剑用上了。比如说鼓,我把《击鼓骂曹》的祢衡的鼓用上了,用在什么地方了呢?用在了哪吒身上。因为他把这个龙太子的筋给抽了,抽完以后龙王找李靖来算账,要以命抵命,怎么办?哪吒说我剔骨送父、抽筋送母。所以他用自己的生命做到了以命抵命。上一个楼台,上面有个天鼓,我就把《击鼓骂曹》那个【夜深沉】稍微改变了一下,变成了这个戏需要的鼓点子,这都是我自己编的,包括唱腔也是我自己编的。“慈母心感天地”就这些唱儿,我是根据“大雪飘扑人面”,从这儿想出来的。当时就是戏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方了,不这么唱不行了。所以说一天一宿,我把这个唱腔编出来了。一直到这个击鼓,击鼓完了哪吒自刎。

日方的布景你不能不服,他配合你的情节配合得相当好。整个龙爪把这个城池压倒,就是那个碎砖都显示出来了,然后哪吒死。哪吒死的时候,我还拿了一个红绸子,从这个领口里头抻出来,代表像血一样流出。然后接着上边就是雷电,下边就是大家喊“哪吒”。用了一种回音,重新这么一配,所以当时气氛相当好。最后这场完了,观众那掌声可以说经久不息。这就是我们运用了传统的东西。另外包括接下来演的混天绫也是,红绸舞嘛,就是说让哪吒浑身这些个武器都展现出来。

《龙王》中李光饰演哪吒

后来演出的结果并非如此。就说明我们动作的语汇相当强,就是说我们也是重视了这方面的这个情况。万一人看不懂怎么办,光看字幕,看不见演员的表演,看了演员的表演看不到字幕,导致不懂,就怕落到这种后果。结果没想到后来人家观众说,我们不用看字幕,通过你们的表演我们也明白意思了。所以这个戏给观众演完了以后,我就觉得我们没有辜负自己的劳动力,我们对得起我们的艺术,我们可以说把我们的十八般武艺,所会的这些东西全都搁到里边去了。

比如说刀用上了,剑用上了。比如说鼓,我把《击鼓骂曹》的祢衡的鼓用上了,用在什么地方了呢?用在了哪吒身上。因为他把这个龙太子的筋给抽了,抽完以后龙王找李靖来算账,要以命抵命,怎么办?哪吒说我剔骨送父、抽筋送母。所以他用自己的生命做到了以命抵命。上一个楼台,上面有个天鼓,我就把《击鼓骂曹》那个【夜深沉】稍微改变了一下,变成了这个戏需要的鼓点子,这都是我自己编的,包括唱腔也是我自己编的。“慈母心感天地”就这些唱儿,我是根据“大雪飘扑人面”,从这儿想出来的。当时就是戏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方了,不这么唱不行了。所以说一天一宿,我把这个唱腔编出来了。一直到这个击鼓,击鼓完了哪吒自刎。

日方的布景你不能不服,他配合你的情节配合得相当好。整个龙爪把这个城池压倒,就是那个碎砖都显示出来了,然后哪吒死。哪吒死的时候,我还拿了一个红绸子,从这个领口里头抻出来,代表像血一样流出。然后接着上边就是雷电,下边就是大家喊“哪吒”。用了一种回音,重新这么一配,所以当时气氛相当好。最后这场完了,观众那掌声可以说经久不息。这就是我们运用了传统的东西。另外包括接下来演的混天绫也是,红绸舞嘛,就是说让哪吒浑身这些个武器都展现出来。

《龙王》剧照

一直到后边,我的跟头也在这出戏里亮出来了,因为之前毕竟我这跟头没地方亮。最后一场是第一百一十一场,原来我走三虎跳仨前扑,最后一场走了五个虎跳五个前扑,画了一个非常非常完美的句号。可以说这个戏在当时震动了日本,不光震动了日本,其中有一场戏,招待全世界各国的使馆人员看。当时有很多大使馆,就要跟中国订合同,要这个戏。就说明这个戏在日本的影响相当相当之大。

《龙王》剧照

一直到后边,我的跟头也在这出戏里亮出来了,因为之前毕竟我这跟头没地方亮。最后一场是第一百一十一场,原来我走三虎跳仨前扑,最后一场走了五个虎跳五个前扑,画了一个非常非常完美的句号。可以说这个戏在当时震动了日本,不光震动了日本,其中有一场戏,招待全世界各国的使馆人员看。当时有很多大使馆,就要跟中国订合同,要这个戏。就说明这个戏在日本的影响相当相当之大。

《龙王》剧照

一直到后边,我的跟头也在这出戏里亮出来了,因为之前毕竟我这跟头没地方亮。最后一场是第一百一十一场,原来我走三虎跳仨前扑,最后一场走了五个虎跳五个前扑,画了一个非常非常完美的句号。可以说这个戏在当时震动了日本,不光震动了日本,其中有一场戏,招待全世界各国的使馆人员看。当时有很多大使馆,就要跟中国订合同,要这个戏。就说明这个戏在日本的影响相当相当之大。

《龙王》剧照

“夜深沉”这段击鼓纯属于是我处理的,因为是我自己的戏,我想方设法也得把这个戏、把这场戏画上很好的句号,而且让人想象不到。甭说日本观众能看得精彩,就是拿到中国来,观众也照样给你喝彩。但是喝彩不是喝的你这个【夜深沉】,是喝彩在你这个情节,已经发展到这儿了,所以只有这么处理。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这方面处理成功的一点。

有一个朋友来看我们这个戏,看之前已经快开戏了,他就问我,您是李光先生吗?我说对。他说您可能不知道我,您可能知道我父亲是谁。我说谁?他说周信芳。我一听,这老艺术家,我们当然知道了。他说我是他的儿子,大陆的京剧我也不知道现在发展到什么样了,我今天想问问您,这个戏您跟日方怎么排的。我说现在马上就要开戏了,您看完了戏以后就全明白了。他说好。结果他看完了以后,就默默地走到了台上,跟我握手时说,李光先生我送您四个字,望尘莫及。所以就说明他心服口服了,就觉得京剧你们要是在大陆这么演多好。我就觉得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故事,但说明这个戏非常成功。

还有就是后边开打,《龙王》的武打呢,可以说也是经过多方面的吸收然后形成的。你比如说像市川猿之助先生,他本身是歌舞伎演员,但他非常喜欢京剧,他想方设法也要把京剧的东西、好的东西拿到他这儿来为他所用。最后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和愿望,所以他就把这个杂腔小调糅到他的表演中。他看的是什么,他看的是中国的出手戏。我们的出手戏是旦角在中间,四边神将围着她扔。他是什么呢?让这两个龙女给他扔,他在中间踢。所以当时他运用中国的这些传统京剧技艺运用得非常之好。

《龙王》的演出在日本引起很大的轰动。有很多艺术家也都想通过京剧的艺术形式排演日本戏。日本有一个话剧团,这个话剧团的作者曾经写过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叫《坂本龙马》。

《龙王》剧照

“夜深沉”这段击鼓纯属于是我处理的,因为是我自己的戏,我想方设法也得把这个戏、把这场戏画上很好的句号,而且让人想象不到。甭说日本观众能看得精彩,就是拿到中国来,观众也照样给你喝彩。但是喝彩不是喝的你这个【夜深沉】,是喝彩在你这个情节,已经发展到这儿了,所以只有这么处理。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这方面处理成功的一点。

有一个朋友来看我们这个戏,看之前已经快开戏了,他就问我,您是李光先生吗?我说对。他说您可能不知道我,您可能知道我父亲是谁。我说谁?他说周信芳。我一听,这老艺术家,我们当然知道了。他说我是他的儿子,大陆的京剧我也不知道现在发展到什么样了,我今天想问问您,这个戏您跟日方怎么排的。我说现在马上就要开戏了,您看完了戏以后就全明白了。他说好。结果他看完了以后,就默默地走到了台上,跟我握手时说,李光先生我送您四个字,望尘莫及。所以就说明他心服口服了,就觉得京剧你们要是在大陆这么演多好。我就觉得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故事,但说明这个戏非常成功。

还有就是后边开打,《龙王》的武打呢,可以说也是经过多方面的吸收然后形成的。你比如说像市川猿之助先生,他本身是歌舞伎演员,但他非常喜欢京剧,他想方设法也要把京剧的东西、好的东西拿到他这儿来为他所用。最后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和愿望,所以他就把这个杂腔小调糅到他的表演中。他看的是什么,他看的是中国的出手戏。我们的出手戏是旦角在中间,四边神将围着她扔。他是什么呢?让这两个龙女给他扔,他在中间踢。所以当时他运用中国的这些传统京剧技艺运用得非常之好。

《龙王》的演出在日本引起很大的轰动。有很多艺术家也都想通过京剧的艺术形式排演日本戏。日本有一个话剧团,这个话剧团的作者曾经写过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叫《坂本龙马》。

《龙王》剧照

“夜深沉”这段击鼓纯属于是我处理的,因为是我自己的戏,我想方设法也得把这个戏、把这场戏画上很好的句号,而且让人想象不到。甭说日本观众能看得精彩,就是拿到中国来,观众也照样给你喝彩。但是喝彩不是喝的你这个【夜深沉】,是喝彩在你这个情节,已经发展到这儿了,所以只有这么处理。我觉得这是我们在这方面处理成功的一点。

有一个朋友来看我们这个戏,看之前已经快开戏了,他就问我,您是李光先生吗?我说对。他说您可能不知道我,您可能知道我父亲是谁。我说谁?他说周信芳。我一听,这老艺术家,我们当然知道了。他说我是他的儿子,大陆的京剧我也不知道现在发展到什么样了,我今天想问问您,这个戏您跟日方怎么排的。我说现在马上就要开戏了,您看完了戏以后就全明白了。他说好。结果他看完了以后,就默默地走到了台上,跟我握手时说,李光先生我送您四个字,望尘莫及。所以就说明他心服口服了,就觉得京剧你们要是在大陆这么演多好。我就觉得虽然这是一个很小的故事,但说明这个戏非常成功。

还有就是后边开打,《龙王》的武打呢,可以说也是经过多方面的吸收然后形成的。你比如说像市川猿之助先生,他本身是歌舞伎演员,但他非常喜欢京剧,他想方设法也要把京剧的东西、好的东西拿到他这儿来为他所用。最后终于实现了他的理想和愿望,所以他就把这个杂腔小调糅到他的表演中。他看的是什么,他看的是中国的出手戏。我们的出手戏是旦角在中间,四边神将围着她扔。他是什么呢?让这两个龙女给他扔,他在中间踢。所以当时他运用中国的这些传统京剧技艺运用得非常之好。

《龙王》的演出在日本引起很大的轰动。有很多艺术家也都想通过京剧的艺术形式排演日本戏。日本有一个话剧团,这个话剧团的作者曾经写过一部非常著名的小说叫《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中李光饰演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中李光饰演坂本龙马

《坂本龙马》中李光饰演坂本龙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