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沙特阿拉伯民众运动与王室权位角逐

沙特阿拉伯民众运动与王室权位角逐

【摘要】:民众运动与王室内部权位角逐的错综交织,构成沙特阿拉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沙特阿拉伯之现代模式的政治运动,首先表现为世俗色彩的民众运动。阿拉伯世界的特定政治环境,尤其是纳赛尔主义影响的扩大和世俗政治势力的成长,构成沙特阿拉伯国内世俗民众运动兴起的外部条件。伴随着世俗民众运动的兴起,具有民族主义、宪政主义和社会主义倾向的世俗政治组织在沙特阿拉伯逐渐萌生。

沙特阿拉伯的现代化进程之区别于土耳其、埃及和伊朗的特征之一在于具有非殖民主义的历史背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的沙特阿拉伯明显缺乏殖民主义时代形成的诸多遗产,传统的经济活动与社会结构以及瓦哈卜派的宗教政治思想根深蒂固,外部影响微乎其微。尽管如此,油田的发现无疑开辟了沙特阿拉伯现代化进程的崭新时代。石油经济的兴起打破了沙特阿拉伯的封闭状态,进而提供了沙特阿拉伯与国际社会广泛交往的重要纽带。自“二战”结束以后,随着外籍移民的不断涌入,现代政治思潮在沙特阿拉伯始露端倪,新兴社会阶层逐渐登上沙特阿拉伯的历史舞台,进而导致现代模式的政治运动。从世俗民众运动的兴起到现代伊斯兰主义的高涨,标志着沙特阿拉伯民众运动的长足发展。民众运动与王室内部权位角逐的错综交织,构成沙特阿拉伯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沙特阿拉伯之现代模式的政治运动,首先表现为世俗色彩的民众运动。50年代可谓阿拉伯世界的革命年代,1952年的埃及革命和1958年的伊拉克革命皆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作为革命的首要目标,共和制的政治理念风行一时。阿拉伯世界的特定政治环境,尤其是纳赛尔主义影响的扩大和世俗政治势力的成长,构成沙特阿拉伯国内世俗民众运动兴起的外部条件。

1953年夏,宰赫兰油田的石油工人自发成立沙特王国史上首个工会组织“工人委员会”,要求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增加工资、取消种族歧视、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要求沙特政府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遭到拒绝。同年10月,正值王储沙特在东方省考察期间,东部油田约2万名工人举行罢工,迫使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做出让步,承诺增加工资12%—20%并初步改善石油工人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206]

1956年爆发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导致诸多阿拉伯国家掀起新的民族主义浪潮,进而波及沙特阿拉伯。1956年6月9日,国王沙特巡视宰赫兰油田,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的工人举行示威。示威者高呼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要求沙特政府关闭沙特阿拉伯境内的美军基地、承认工会的合法地位、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保障工人权利、取消种族歧视。6月11日,国王沙特颁布法令,禁止工人举行示威和成立工会,逮捕示威者。6月17日,石油工人举行总罢工,呼吁制定宪法和实行宪政,要求沙特政府承认民众享有组建政党和工会的合法权利、取消禁止罢工和示威运动的王室法令、收回宰赫兰空军基地和释放政治犯,遭到沙特政府的残酷镇压。[207]

1953年和1956年石油工人举行的两次罢工,开辟了沙特阿拉伯现代模式之民众运动的先河。1953年的罢工,主要局限于经济层面和福利性要求。相比之下,1956年罢工期间,石油工人的要求开始从经济层面延伸到政治层面,具有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浓厚色彩和民众政治参与的初步倾向。从经济层面的福利性要求发展为政治层面的民主诉求,是中东诸国现代化进程中工人运动的普遍现象。然而,由于石油经济的外向性和石油工人的外籍性以及沙特阿拉伯政治生活的宗教性,世俗领域的工人运动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政治影响微乎其微。

伴随着世俗民众运动的兴起,具有民族主义、宪政主义和社会主义倾向的世俗政治组织在沙特阿拉伯逐渐萌生。

“民族改革阵线”始建于1953年罢工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和西方石油公司对于沙特阿拉伯的控制和束缚,强调沙特阿拉伯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主张制定宪法,实行政党政治和选举政治基础上的宪政制度,实行新闻自由和结社自由,保障民众权利,发展民族经济,废除奴隶制,加强与其他阿拉伯国家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广泛合作。1956年,沙特政府取缔“民族改革阵线”,逮捕“民族改革阵线”的主要成员,“民族改革阵线”的残余势力被迫逃亡埃及、叙利亚和黎巴嫩。[208]

“阿拉伯半岛人民联盟”始建于1956年罢工期间,深受纳赛尔主义的影响,与埃及政府联系密切。1958年,“阿拉伯半岛人民联盟”的领导人纳赛尔·赛义德发表致国王沙特的公开信,主张举行议会选举、制定宪法和实行宪政,呼吁沙特政府承认民众的结社权和罢工权,保障民众的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释放政治犯,反对歧视什叶派穆斯林,废除奴隶制,关闭宰赫兰的美军基地。[209]

“民族解放阵线”始建于1958年,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倾向,反对帝国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要求废除与西方国家缔结的军事条约和关闭外国军事基地,主张实行民主制度、保障民众的基本权利、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石油开采的国有化、扩大与苏联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交往。1975年,“民族解放阵线”更名为“沙特阿拉伯共产党”,强调政治民主、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构成沙特阿拉伯政坛的左翼派别。[210]

上述世俗政治组织在不同程度上具有纳赛尔主义的政治色彩,体现纳赛尔主义的政治影响,与沙特阿拉伯的传统社会结构和政治环境不符,长期处于沙特阿拉伯政治舞台的边缘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