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知识管理:创新,整合和共享知识的目标

知识管理:创新,整合和共享知识的目标

【摘要】: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推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创新、挖掘、整合与共享,将信息和智力资本转化为持久的价值,将组织成员与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结合起来,使正确的知识能够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人所获得,从而使组织获得突破性的竞争优势。知识共享的目标就是要消除各种知识共享障碍,运用知识共享机制来调节主体间的隐性知识共享。同时,以网络为纽带,以实时信息汇总为管理制度,强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知识管理的两个核心目标是知识积累和知识共享的最佳结合,在管理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知识传播与共享,最终提高组织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促进知识创新,增强组织的生存与竞争能力。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创新,而创新知识即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有机的动态转化(具体的转化模型参见书介绍的SECI模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致力于推进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创新、挖掘、整合与共享,将信息和智力资本转化为持久的价值,将组织成员与他们所需要的知识结合起来,使正确的知识能够在正确的时间为正确的人所获得,从而使组织获得突破性的竞争优势。

(一)知识积累

组织知识是一切组织中知识学习过程的自然产物。任何知识无论是否经过规范化处理,都包含了产生、审核和利用三个阶段,都自然存在于组织体系中。组织应该不断从外界吸收对本组织有用的各种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存储在内部的知识管理系统中,汇成知识仓库,确保员工直接而有效地得到其所需的知识,至少需要确保组织内部的人知道所需的知识在何处,保证这些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迅速地被检索出来,并确保实践中所采用的知识是最新、最快和最准确的。

(二)知识共享

知识管理把知识共享作为核心目标之一。知识共享是指员工个人的知识(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通过各种交流方式(如电话、口头交谈和网络等)为组织中其他成员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组织的知识财富。知识共享要求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组织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的共享,以及知识共享空间的营造—信息技术的采用(硬性技术)和知识共享文化的建立(软环境)。知识共享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员工之间知识交流,涉及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转化,知识在个人、团队和组织三个层次之间的流动。知识共享全过程有五个环节:个人知识、知识的阐明、知识的交流、知识的理解和组织知识创新。前三个环节主要是个人行为,后两个环节则依赖于组织工作。

知识共享中最困难和最有意义的是隐性知识的共享。知识共享的目标就是要消除各种知识共享障碍,运用知识共享机制来调节主体间的隐性知识共享。综合这两大因素,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寻求知识共享实现的对策和方法。

1.克服知识共享障碍

知识共享中最难克服的是社会障碍,或人为障碍。要克服知识共享中存在的各种社会障碍,首先,要改变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建立知识网络,变等级结构为网络结构。其次,要突破知识产权保护的藩篱,合理利用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2.培养知识共享文化

知识共享文化是决定知识共享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知识共享需要有尊重知识的文化,高度认识到学习的价值,并且重视经验、技能、专业技术和创新。知识共享还需要与现有的主体文化协调起来,不适应主体文化的知识共享,不可能得到大的成效。

3.建立知识共享激励机制

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多种多样,如:提供各种条件,鼓励员工;定期贡献自己的经验知识;知识管理者就定期检查知识共享的效果,不断加以完善;建立专家贡献经验知识的奖惩措施,建立员工贡献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奖惩措施;建立知识管理者监控知识共享的奖惩措施以及建立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等。

4.开发知识共享方式

开展知识共享,需要灵活运用现存的各种知识共享方式。知识共享的主要方式有:知识个体经验交流会、午餐会议茶话会、年会、联欢会、周末沙龙、组建知识网络、安排不经意的会面和交谈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又十分有效的知识共享方式。

5.利用知识共享技术

实现知识共享需要一些基本的技术保证:知识共享的基础措施(如关系数据库、知识库、多库协调系统、网络等),组织业务流程重组,知识共享的具体方法(如内容管理、文件管理、记录管理和通讯管理等),知识的获取和检索(包括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例如智能客体检索、多策略获取、多模式获取和检索、多方法多层次获取和检索、网络搜索工具等),知识的传递(如建立知识分布图电子文档、光盘、网上传递、打印等),建立知识与信息共享网络(包括内部网和虚拟网),建立知识管理评估体系(如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建立从市场和客户那里获得信息和知识的体系。

6.建立知识共享机制

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一是逐渐改变工作环境和方式,筹建以网络为平台的工作环境,在网上实现工作流程和工作档案的记录与存档,通过严格的授权制度确保不同等级组织人员的信息获取权,同时注意保证网络安全;二是在组织局域网上最大限度地提供公共信息资源,如组织人员指南、建立知识地图、已完成项目数据库、项目小组协作、研究项目报告、市场分析、人员技能评估、建议箱和讨论组等,借助网络打破组织部门之间的界限,实现跨部门办公和信息共享,创造一种信息共建与共享的机制,使网络成为组织向学习型组织转变的助动器;三是在建立研发梯队和销售梯队中,形成团队工作机制,让组织更多人员参与和共享研发与销售活动中隐性知识的生产与利用过程,以此削弱个别人员流失所造成隐性知识的流失。同时,以网络为纽带,以实时信息汇总为管理制度,强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