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化学教学的智慧实践:设立教学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的智慧实践:设立教学目标

【摘要】:在教学目标描述的过程中,常常将行为主体“学生”忽略,是因为行为主体已经隐含在教学目标中,是站在学生这个行为主体上来叙述的。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是指导教学有效开展的指引灯,是检验学生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有力说明。另外,化学教学目标的底线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对于不能达标者,要采取补救措施,帮助他们达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实践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确立教学目标有助于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运用教学媒体以及进行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起到了一个向导的作用,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行动指南。故而,教学目标设计应该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一)化学教学目标的含义

化学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师在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生水平、学校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应该达到的知识和能力层次,最后用简单、具体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的过程。化学教学目标设计需要坚持科学性、全面性、层次性、差异性、操作性、连续性、侧重性、预设性、生成性的原则。

教学目标是学校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形式之一,是教育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宏观、抽象的目标,是学校教育的总目标,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二是课程目标,是一门课程要达成的目标,每一门课程都担任一定的任务,共同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三是课堂教学目标,具体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具有操作性的明确目标。

在这里主要说的是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者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学习标准或结果。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提出,不仅是教育观念的一种变革,也是文化价值观的一种引领,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二)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

教学目标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特点、学生的学习情况等设计教学目标;第二步,确定教学目标的类型,分析教学应达到的目标层次,确立行为动词;第三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学什么”,教师对“学什么”的思考和编写不仅有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要求,还有对学习认知行为、学习态度的要求,提出了行为目标,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有利于多层次、全方位地设计教学目标。

教师知道了“学什么”之后,就能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使之更加清晰、直观、有操作性。明确了学习的内容之后,接下来“怎样学”又是一个重点考虑的问题,也就是学习策略的使用,有计划地使得学生获得学习内容的活动过程。学习策略的使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学习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教师需要在综合各项因素之后,寻找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怎样学”的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怎样学”确定之后,接下来就面临“学得如何”的问题,也就是对于学生的培养以及过程与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

(三)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要素

1.行为主体

教学目标设计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目标是预期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也就是预期学习者通过学习后产生的行为变化,内在能力的发展和情感的变化。例如,“使学生……”“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等这些对教学目标的描述都是不符合要求的,并没有将学习者放在教学目标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目标描述的过程中,常常将行为主体“学生”忽略,是因为行为主体已经隐含在教学目标中,是站在学生这个行为主体上来叙述的。

2.行为动词

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叙述并不是随意选择的,必须把握住可测量、可评价、具体而明确的原则,不能描述得模糊、笼统、抽象、不可测量。教学目标中的行为动词是指导教学有效开展的指引灯,是检验学生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有力说明。因此,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不能轻易下笔,需要在以课程标准的行为动词为依据的情况下,科学、合理、准确地用词。确保所使用的每一个行为动词在后期测量的时候,都能够准确地评价。

根据教学目标的学习领域,分为认知性学习目标、技能性学习目标、体验性学习目标。其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行为动词见表3-1、表3-2、表3-3。

表3-1 课程标准规定的认知性学习目标要求

表3-2 课程标准规定的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要求

表3-3 课程标准规定的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要求

3.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范围或者限制,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行为条件不可太夸张,不切实际,需要因学生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而定。例如,初步学会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实验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

4.表现程度

教学目标中表现程度是评判某项能力的标准,也是新课程学生所要求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平。例如,正确程度、数量程度、所要求的正确反应比例等,在水平层次的叙写上要有层次性。教学目标设计的四要素即为 ABCD 目标叙写模式。“A”为行为主体,“B”为行为动词,“C”为行为条件,“D”为表现程度。ABCD 目标叙写要求及实例见表3-4。

表3-4 ABCD目标叙写案例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正确把握这四个要素,始终以这四个要素为描述准则,确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策略的设计以及教学媒体等的设计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只有打下坚实的起点才能达成最美好的归宿。

(四)化学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

1.平衡性原则

所谓平衡性,有三层含义:(1)化学教学目标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有反映具有质与量规定性的、可观测的行为的结果性目标,又不忽视表现内部心理过程的定性目标。(2)目标的内容要全面,既要有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重视探究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要充分发挥目标的整体效应。(3)教学目标的多少应符合学习规律,即教学目标既要有主次区分,突出重点,又要考虑多样性的教学目标的交替运用。

2.弹性原则

弹性原则,是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灵活变通、区别对待。由于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如发现有预料之外的变化,应及时更正或修改既定的目标,而不应把它视为神圣不可改变的东西。另外,化学教学目标的底线是要求全体学生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目标,对于不能达标者,要采取补救措施,帮助他们达标。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应专门为他们制订拓宽的目标,促进其个性特长得到发展。

3.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所制订的化学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够实现。例如,“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实验条件控制方法”这样的化学教学目标陈述就显得笼统,不可能通过某一课时的教学来实现,而是整个化学教学才能实现的课程目标。如果改为“体验应用实验条件控制方法进行化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认识实验条件控制方法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就比较好落实。

4.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是指要处理好化学教学目标与化学课程目标,教材单元的化学教学目标与教材章的化学教学目标、教材节的化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化学教学目标是化学课程目标的具体化,所以制订的化学教学目标应充分体现化学课程目标的要求,二者应具有一致性。单元化学教学目标、章化学教学目标、节化学教学目标在内容上应该依次更加具体化、可操作化,教学目标的水平层次应该体现阶段性和发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