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独辀马车设计特征探究

中国古代独辀马车设计特征探究

【摘要】:通过对商至秦独辀马车选材及加工工艺分析,可以归纳出商至秦独辀马车选材及工艺设计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方法、经验、原则如下:材美工巧。先秦时期的能工巧匠已经可以做到在加工处理器物表面时,既注意保持材料的自然质地和纹理,又巧妙通过多种工艺手法丰富材料质感和纹理变化,从而使材料质感的美妙得到极大的表现。商至秦独辀马车中车毂、车轭、轮绠装辐以及车辀的加工制造,都是体现“工巧”的典型之作。

通过对商至秦独辀马车选材及加工工艺分析,可以归纳出商至秦独辀马车选材及工艺设计所体现出来的设计方法、经验、原则如下:材美工巧。

“材美工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选材、用材首先要能满足车辆功能属性要求。功能属性始终是器物的关键属性,也是制器造物的最主要目标。古代造物技术相对落后,器物功能实现对于材料技术有很强的依赖性,材料本身的属性(强度、韧性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器物的功能属性优劣。所以商至秦独辀马车的选材及加工工艺首先要保证能够满足其“引重致远”的功能需求,还要能够经久耐用。

在满足古车功能属性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展现材料本身的质感、色彩、纹理等自然美。材料质感和纹理是材质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人以强烈的心理享受和审美满足,对器物的外观风貌也具有决定性影响。先秦时期的能工巧匠已经可以做到在加工处理器物表面时,既注意保持材料的自然质地和纹理,又巧妙通过多种工艺手法丰富材料质感和纹理变化,从而使材料质感的美妙得到极大的表现。

巧工在加工材料时既要满足车辆功能属性需求,又要顺应材料本身的物理特性,体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和谐设计思想。先秦时期的造物准则就十分强调“工巧”,《荀子·荣辱》曰:“农以力尽田,贾以察尽财,百工以巧尽械器”[127],“工巧”是对造物中人类智慧之关键作用的肯定,百工之“巧”关键体现在对天、地、人等各种制约因素协调处理能力,以及在复杂情境下的问题求解能力。商至秦独辀马车中车毂、车轭、轮绠装辐以及车辀的加工制造,都是体现“工巧”的典型之作。

“材美工巧”是中国古代工艺美学观中最关键的两个因素,只有二者配合恰当,所制作的器物才能称作精良。如《考工记·序官》中说:“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朴属,无以为完久也;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121]。这里的“朴属而微至”就反映出了“材美”和“工巧”两方面的要求。朴属是指车轮安装在车上一定要坚固,要求选材得当;微至则是指车轮要做得正圆,着地之处要少,才能运行得快,要求工要巧。反之,如果车轮不精密结实,就不会耐久;轮子着地的面积若不微少,就不会转动得快。所以说,只有将“材美”和“工巧”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制作的器物达到实用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