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先秦独辀马车设计与使用中的人的逻辑关系

中国先秦独辀马车设计与使用中的人的逻辑关系

【摘要】:对于商至秦古独辀马车使用者、生产者、设计者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廓清古车发展演进中人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古车设计思想离析工作奠定基础。从这些古籍记载可知,商至秦时期乘用车的分配由政府统一管理,并有着严格的使用制度。战车的使用者无疑是打仗的将士。可知中国古车的设计者就是所谓的“圣人”或者叫“知者”。古籍记载最多的两个人是奚仲和黄帝。

对于商至秦古独辀马车使用者、生产者、设计者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廓清古车发展演进中人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古车设计思想离析工作奠定基础。

商至秦时期,乘用车不论物质或精神上都是高贵的奢侈品,其使用者大多为皇室成员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族官僚,如帝王专用的“辂车”以及贵族官僚所乘坐的“服车”等。《尚书大传》曰:“古者诸侯之于天子,有功者,天子赐以车服弓矢”[176]。《左传·襄公九年》亦云:“宾以特牲,器用不作,车服从给,行之期年,国乃有节”[137]。从这些古籍记载可知,商至秦时期乘用车的分配由政府统一管理,并有着严格的使用制度。

战车的使用者无疑是打仗的将士。战车在行军作战时,常常是尊者居中,御者居左。“古代军制:天子、诸侯亲为元帅,或其他人为元帅,立于兵车之中,在鼓之下。若非元帅,则御者在中,本人在左”[177]

运输车的使用者主要是平民百姓和奴隶,主要用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交通运输需求。

商至秦时期政府部门往往设立专管宫室、车服、器械营造的机构,负责生产制造的人包括“督造者”“工师”以及“造者”。“督造者”是政府配备的各级管理人员,是代表中央督造器具的行政官员,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器物的生产制造,检验所造器物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工师”是器物的设计者和具体工艺的制定者,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是“工官之长”,审核库藏原料、监督百工制作、检验产品质量并主要负责技术工艺等,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造者”简单说就是掌握了一定生产技能和某项专业技术,负责器物具体加工制造的百工,是器具的直接生产者,详见6.1.4。

《周礼·考工记》曰:“知者创物,巧者述职,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121]。可知中国古车的设计者就是所谓的“圣人”或者叫“知者”。关于“圣人”,《抱朴子·辨问篇》的解释为“圣人,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为圣”[178],认为圣人是“众所不及”的首创者、设计者。关于器物的原创者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是由神开展的,“亚里士多德是把自然或者神看做一个艺术家,把任何事物的形成都看作艺术创作”[179]。两者似乎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具体是哪个“圣人”发明了古车呢?古籍记载最多的两个人是奚仲和黄帝。《墨子·非儒篇》曰:“奚仲作车”[131];《荀子·解蔽篇》曰:“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127];《管子·形势篇》曰:“奚仲之为车器也”[130];《吕氏春秋·君守篇》曰:“奚仲作车”[170];《左传·定公元年》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137]等这些古文献均认为是夏朝的奚仲发明了古车。《释名》曰:“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151];《古史考》曰:“黄帝造车”[120];黄帝造车这种说法出现比较晚,但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根据古籍记载中国古车乃是圣人所创,然而笔者认为车辆这种复杂的机械很难由一两个人在短时间内发明出来,是千百年来无数的能工巧匠们不断针对问题而改进的结果,“圣人”也许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