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行之人为事物和现代行之人为事物设计和使用的人类活动情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不论从道路设施、人文社会因素、政治经济环境,还是各种技术基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中国古车设计思想和现代设计理念互读互释、取长补短,汲取传统设计思想精髓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支持。图6.8设计思想和文化基因古今传承映射模型图6.8设计思想和文化基因古今传承映射模型图6.8设计思想和文化基因古今传承映射模型......
2023-07-31
对于商至秦古独辀马车使用者、生产者、设计者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廓清古车发展演进中人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古车设计思想离析工作奠定基础。
商至秦时期,乘用车不论物质或精神上都是高贵的奢侈品,其使用者大多为皇室成员或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族官僚,如帝王专用的“辂车”以及贵族官僚所乘坐的“服车”等。《尚书大传》曰:“古者诸侯之于天子,有功者,天子赐以车服弓矢”[176]。《左传·襄公九年》亦云:“宾以特牲,器用不作,车服从给,行之期年,国乃有节”[137]。从这些古籍记载可知,商至秦时期乘用车的分配由政府统一管理,并有着严格的使用制度。
战车的使用者无疑是打仗的将士。战车在行军作战时,常常是尊者居中,御者居左。“古代军制:天子、诸侯亲为元帅,或其他人为元帅,立于兵车之中,在鼓之下。若非元帅,则御者在中,本人在左”[177]。
运输车的使用者主要是平民百姓和奴隶,主要用来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交通运输需求。
商至秦时期政府部门往往设立专管宫室、车服、器械营造的机构,负责生产制造的人包括“督造者”“工师”以及“造者”。“督造者”是政府配备的各级管理人员,是代表中央督造器具的行政官员,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器物的生产制造,检验所造器物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工师”是器物的设计者和具体工艺的制定者,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是“工官之长”,审核库藏原料、监督百工制作、检验产品质量并主要负责技术工艺等,解决设计中的技术问题。“造者”简单说就是掌握了一定生产技能和某项专业技术,负责器物具体加工制造的百工,是器具的直接生产者,详见6.1.4。
《周礼·考工记》曰:“知者创物,巧者述职,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121]。可知中国古车的设计者就是所谓的“圣人”或者叫“知者”。关于“圣人”,《抱朴子·辨问篇》的解释为“圣人,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为圣”[178],认为圣人是“众所不及”的首创者、设计者。关于器物的原创者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是由神开展的,“亚里士多德是把自然或者神看做一个艺术家,把任何事物的形成都看作艺术创作”[179]。两者似乎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具体是哪个“圣人”发明了古车呢?古籍记载最多的两个人是奚仲和黄帝。《墨子·非儒篇》曰:“奚仲作车”[131];《荀子·解蔽篇》曰:“奚仲作车,乘杜作乘马”[127];《管子·形势篇》曰:“奚仲之为车器也”[130];《吕氏春秋·君守篇》曰:“奚仲作车”[170];《左传·定公元年》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为夏车正”[137]等这些古文献均认为是夏朝的奚仲发明了古车。《释名》曰:“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151];《古史考》曰:“黄帝造车”[120];黄帝造车这种说法出现比较晚,但也有一定的影响力。虽然根据古籍记载中国古车乃是圣人所创,然而笔者认为车辆这种复杂的机械很难由一两个人在短时间内发明出来,是千百年来无数的能工巧匠们不断针对问题而改进的结果,“圣人”也许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已。
古代行之人为事物和现代行之人为事物设计和使用的人类活动情境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不论从道路设施、人文社会因素、政治经济环境,还是各种技术基础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接下来笔者将中国古车设计思想和现代设计理念互读互释、取长补短,汲取传统设计思想精髓为现代产品设计提供支持。图6.8设计思想和文化基因古今传承映射模型图6.8设计思想和文化基因古今传承映射模型图6.8设计思想和文化基因古今传承映射模型......
2023-07-31
[170]殷为夏属国,尚有战车七十乘,据此可知道夏代的车战已初具规模。战车形制和乘用车基本一致,商至秦战车基本上都是独辀车,至少驾两马。战车既要能够打击敌人还必须要能够保护车上的士兵免受敌人武器的袭击,所以战车相对于普通乘用车需进行一些特殊的改装。革路车之下有广车、阙车、苹车、轻车,古时称五戎。然而战车也有其自身的显著缺点,譬如对作战地理环境要求很高。......
2023-07-31
传统设计思想是中国传统造物艺术的思想精华,也是先民造物的经验规范总结,饱含大量的传统文化符码和基因,对于开发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产品风格至关重要。如对于汽车造型设计,就要从中国传统“引重致远,载道明礼”的“行”文化中去寻找,积极挖掘与传统“行”文化相关的思想和文化元素,并采用适当的方式在现代汽车造型设计中合理运用。......
2023-07-31
关于“文质关系”,也就是“形式、装饰”与“内容、功能”的关系,一直是设计领域争论的热点。中国自古以来倾向于重视“质”,力求物以致用的同时又强调文质彬彬,即文能够与质相匹配,参看本书6.2.1。笔者将系统考察西方现代设计运动中功能与形式的角逐过程,并将其和中国传统文质观进行比对研究。......
2023-07-31
因此,本文在研究思路上,并非只将目光聚焦在车辆本身,而是透过古车物象本身,从其使用、设计制造所处的人类活动情境等方面探讨文化对于古车的影响,也就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调查收集文献资料,并加以解构、重构与整合,据此达到预想的研究目的。......
2023-07-31
《淮南子·主术训》云:“故古之为车也,漆者不画,凿者不斫,工无二伎,士不兼官,各守其职,不得相奸。人得其宜,物得其安,是以器械不苦,而职事不嫚”[135],强调了古代制车过程中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孟轲认为社会上任何一个人的需要,都是由“百工之所为备”。墨翟亦认为社会分工是势所必致、理所当然。《考工记》开篇便写道:“国有六职,百工与居一焉”[121]。表6.1《周礼·冬宫·考工记》所记载五材三十工......
2023-07-31
车轮由毂、辐、牙三个部件组成,毂是受力非常集中的部件,对材料要求很高。图5.15烘烤木材的阴面示意图图片来源:胡伟峰摄于淄博古车博物馆辐是支撑重量的承力部件,所以选用性质比较硬的槐木或檀木制作。车轴是古车中重要的承重、受摩擦部件,其要求材料坚硬、耐磨,故先民选用檀木、枣木、梨木等硬木制作车轴。商至秦古车的金属部件多数是起加固和降低部件摩擦损伤的作用,通常采用青铜制成。......
2023-07-31
分别从“地理交通环境及古代道路”、“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等层面进行分析商至秦古车的使用背景;从“手工业发展概况”“木材、金属加工”“马匹驯养”等技术基础层面探讨商至秦古车的设计背景。针对研究载体本身的研究:第4章研究了商至秦独辀马车部件、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发展历程、演进逻辑等,主要是从求“真”的角度对商至秦独辀车的“物理结构”进行研究。......
2023-0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