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商至秦造物古籍文献研究从大的文化背景研究看,“重道轻器”的传统思想对器物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致使长期以来文人士子不重视“器”,将从事器物制造视为“末业”“小道”,君子不为。......
2025-09-29
“转动”是车辆的关键行为模式,是满足人类“引重致远”需求的重要功能特征。车辆只有通过车轮运转才能实现空间位置移动,从而完成交通运输之“事”。那么古车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定“物理结构”,才能实现其“运转”“移动”等意向功能呢?

图4.1 商至秦独辀马车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刘永华. 中国古代车舆马具.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图4.2 双辕车结构示意图
图片来源:胡伟峰摄于河南新郑郑公墓博物馆
商至秦古独辀马车转动部分由车轮和车轴组成。车轴位于车舆底部,其功用为承舆持轮。车轮贯穿于轴的两端,用以承重、运转。车轴和车轮都是古车的关键承重运转部件。车轮由毂、辐、牙三部分构成,毂居圆心,牙在圆周,辐是由圆心到圆周的连接支柱(见图4.3)。《考工记》曰:“毂也者,以为利转也;牙也者,以为固抱也;辐也者,以为直指也。”[121],分别道出了三者的功用。毂是位于车轮中心的一个圆木部件,由于车轴要从其中间穿过,所以毂中心要凿一个很大的孔。另外,又由于毂的外周要装辐条,所以必须凿有18~30个榫眼。毂靠近舆一侧略粗于外侧,孔径也稍大一些,目的是与轴相配合。孔径大的一端称为“贤”端,孔径小的一端称为“轵”端。《考工记·轮人》曰:“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去三以为轵。”[121],对贤、轵的尺寸做了规定。商周时期的车毂上一般都有金属毂饰
、
、
,铜毂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毂,对毂有加固作用(见图4.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在毂上缠裹皮筋然后再涂胶加固的新技术(见图4.4),这种加固方式不仅使毂更加牢固,还减轻了车轮的重量。

图4.3 车轮部件示意图

图4.4 车毂加固方法
辐是车轮的支柱,它上接毂,下指牙,整个车舆的重量都由其承接过来并传递到地面(见图4.3)。辐虽多条,但同时起支撑作用的只有两条,所以辐在轮中的功用非常重要。先秦时期每个车轮辐的数量一般在18~30个。轮外围抱辐的大圆圈叫做牙(枒),也称为辋,其功用是抱辐(见图4.3)。《释名·释车》曰:“辋,罔也,罔罗周轮之外也”[151]。牙一般由几段木条拼接而成,接头处还往往带有铜枒饰。(https://www.chuimin.cn)
车轴的功用是承舆持轮,其外形如一条长木杠(见图4.5)。轴的两端安装有铜軎饰,而且有长型、短型、折边型、飞
式、横刃式等很多种类(见图4.6),还有套在轴上、居舆与轮之间的轴饰,其功用为制毂、使之不得内侵。

图4.5 车轴正视、俯视图
图片来源:郭宝钧. 殷周车器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图4.6 短型及横刃式车軎饰
图片来源:胡伟峰摄于淄博古车博物馆以及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
轴为了达到持轮的目的,需要一个能够防止车辆运行当中轮脱离轴而去的部件,这个部件就是通常所说的“辖”。《淮南子·人间训》云:“夫车之所以能转千里者,以其要在三寸之辖”[135]。辖穿插在轴端长方孔内,样子颇像十字架(见图4.7)。殷商时期还都是用木质车辖,西周开始使用铜质车辖。为了减少轮轴之间的摩擦、使得运转更加顺畅,战国时发明了在毂孔中装
,在木车轴上装锏的原始的轴承装置,还常采用脂膏润滑。

图4.7 车辖示意图:1)商代车辖、2)西周车辖(洛阳出土,辖和铜轴饰一体,是个孤例)
图片来源:1. 郭宝钧. 殷周车器研究. 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2. 胡伟峰摄于洛阳天子驾六博物馆
毂、辐、牙;轴、軎、辖等部件组合成了商至秦独辀马车的运转系统,从而实现了人类“引重致远”的意图。
相关文章
1.2.1.1商至秦造物古籍文献研究从大的文化背景研究看,“重道轻器”的传统思想对器物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致使长期以来文人士子不重视“器”,将从事器物制造视为“末业”“小道”,君子不为。......
2025-09-29
“引重致远”一事和其他相关因素或条件是密切联系的,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应该将相关因素做全面的分析调研。将“古车”放在“引重致远”一事的目标系统中,系统考察相关因素,从而避免孤立地研究“物”。图2.3以引重致远建立事理研究目标系统图2.3以引重致远建立事理研究目标系统图2.3以引重致远建立事理研究目标系统......
2025-09-29
因此,本文在研究思路上,并非只将目光聚焦在车辆本身,而是透过古车物象本身,从其使用、设计制造所处的人类活动情境等方面探讨文化对于古车的影响,也就是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去调查收集文献资料,并加以解构、重构与整合,据此达到预想的研究目的。......
2025-09-29
系统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组成整体的意思。系统的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其中,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和联接关系;功能则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表现出来的规定性。系统论认为一件产品、机器和一座建筑都是一个系统。......
2025-09-29
人工物与自然物和谐相生共同构成了人类的生活环境。人工物的物理结构强调“物质”性,指人工物的物理呈现状态及其机构原理、运动关系等。图2.1人为事物属性框架示意图作为物理对象的人工物通过形制、结构、材料工艺、装饰等呈现,而作为意向对象的人工物则通过其价值观念、形式意味、设计法则等进行描述。......
2025-09-29
不可否认,西方现代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诞生,刺激了中国设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其实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提出的“少则多,多则惑”[4]的哲理有着某种思想巧合。本文对中国古车设计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设计理论体系,甚至对改变我国设计理论单方面输入的现状有所帮助。......
2025-09-29
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中的二重证据分别指“纸上之材料”和“地下之材料”。“二重证据法”就是以已有的纸上之材料,解释新发现的地下之材料;又以新发现的地下之材料,印证纸上的材料,两重证据互为表里,互相印证。“二重证据法”被广泛应用于古史研究、考古学等领域,在设计研究领域的应用还较少。本文采用实物考证和文献研究“二重证据”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古车的设计思想进行研究。图1.1中国古代车马坑遗址考察路线图......
2025-09-29
孙机提出的中国古代车制发展三个阶段说,为中国古车本土起源说提供了很有力的证据,在系驾法方面也有较深入的研究。1980年随着秦陵铜马车的发掘,对于中国古车制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高潮时期,发掘报告和研究文献不断涌现。......
2025-09-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