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成果:先秦独辀马车设计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究成果:先秦独辀马车设计

【摘要】:不可否认,西方现代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诞生,刺激了中国设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其实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提出的“少则多,多则惑”[4]的哲理有着某种思想巧合。本文对中国古车设计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设计理论体系,甚至对改变我国设计理论单方面输入的现状有所帮助。

20世纪初期,留学归国的陈之佛、刘既、庞薰琹、雷圭元等对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将国外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引入中国。不可否认,西方现代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促进了中国现代设计艺术的诞生,刺激了中国设计艺术的产业化发展。然而国外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或许可以解决一时之需、燃眉之急,但是绝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特殊语境下的设计艺术所面临的困境,尤其是现今这个充满差异性需求的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趋同化造成了全球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各个地区正在竭尽全力突出其产品的本土特色,打造自身独有的产品风格和设计文化。国外的设计实践和理论方法对于国外的设计研究、设计实践、设计教育等也许会比较适用,但对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年厚重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则未必完全适用。德克霍夫(Derrick de Kerckhove,加拿大媒介环境学家)在《文化肌肤—真实社会的电子克隆》一书中说:“当引入某一新技术时,它都会对现有的文化发动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设计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单一的对象或产品生产线,所以它引起的变化可以成为文化的泛音”[96]。设计固然不是一门纯粹的技术,但是国外设计理念和方法的全盘引入同样会对中国文化“发动一场战争”,如何去避免这场战争带来的文化灾难?如何使得二者的关系更加协调?是必须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中国)优秀的工艺美术传统和手工技艺日渐沉寂,我们过多地‘东张西望’但漠视自己的艺术和文化”[10]。中国当代设计仍然没有形成自身的特质和属于自己并与我们伟大文化传统和悠久历史相适应的精神取向,其显著表征就是它对西方设计的盲从,从而导致中国当代设计身份和话语权的双失落。然而,我国传统造物文化的价值,却被西方的设计先哲所发现、认同乃至推崇。美国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7—1959)尤为推崇老子的“有无思想”,并将老子的“空间思想”发扬光大。德国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Ludwig,1886—1969)以其至简至纯的造型和设计动机使其“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成为经典。“少就是多”的设计理念其实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老子提出的“少则多,多则惑”[4]哲理有着某种思想巧合。西方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与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巧合”或“契合”,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经典性和现实性,也是本文研究意义的重要注解。本文对中国古车设计思想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国设计理论体系,甚至对改变我国设计理论单方面输入的现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