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汉、胡交往非常频繁,衣冠服饰多相互影响,虽帝王也不免。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晋代以席为骨制成席帽。冠名取“高山仰止”之意,由中外官、谒者、谒者仆射戴。法冠 又名柱后、獬豸冠,高5寸,以为展筒,柱卷用铁制,取其不屈不挠之意。汉高祖困蹇时,以竹皮为冠,被称为“刘氏冠”。古代冠无帻,冠下有,以缯制成。后世施帻于冠,因或裁缨为帽。......
2023-07-31
淮北是开业帝王最集中的地区,项羽、刘邦、曹操、曹丕、刘裕、萧道成、萧衍、李昪、朱温、朱元璋等成功者对这个地区的精英具有深远的影响。在每一个成功的帝王背后,有着汪洋大海般的帝王争夺者土壤。
《水浒传》中李逵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杀去东京,夺取鸟位子。”是许多苏北豪强的真实作为。
1928年,中共徐州区委指出:徐海地区“在那一个地方最大的豪绅就成了那一个地方的土皇帝,形成豪绅割据的局面”。清末,响水口周集区徐家营寨门勇达120名,分穿40套红马褂,拿40杆红缨枪、40面大红旗。民国年间,徐家营寨由徐端泰出任区长,“衙门开在家里”。因此,“‘徐家’是地主,是‘政府’,是‘军队’。简单地说是独霸一方的土皇帝”。睢宁大地主夏氏进城,坐着带有布幔的骡车,车前有家奴骑马作前导,车后跟着十来名兵丁作护卫。
早就有人指出:“添设圩寨不过彼此敛钱,互争利权,互相雄长。”对各种利源的争夺与控制,苏北豪绅极易成为不法之徒,沦为合法政府的挑战者和社会秩序的破坏者。据20世纪30年代对铜山自卫组织的调查,“豪绅地主,以及少数商人来发起农民自卫组织,其动机虽为防御土匪,保卫地方,久之便想把持操纵,将自卫组织变为私人武力,作为私人作恶的工具”。沭阳农村已规划成各乡镇,实行地方自治,并有乡农会、区农会等组织。但这些组织,“多是给少数活动分子所垄断,一般无智识的农民,差不多一无所知,只有唯命是从的特殊现象。农民都像部落式的各个土圩子分成了村庄,等级森严。一个庄主都是这庄的首富地主,一般农民都是仰仗着他们的。庄主为了保护他底[的]生命财产,就要制备着枪械,建筑炮楼,好防备着土匪,雇用失业的农民作团丁(俗名叫作“乡勇”),受他们的驱使”。
徐海地区豪绅带领佃农暴动的事件层出不穷。据中共涟水县委报告,1927年涟水红会暴动,“领导者都是豪绅”;1929年再次暴动,“其领袖还是豪绅地主”,其成员十分之六是农民,十分之四是土匪。同年2月13日,宿迁五华顶极乐庵僧慧门、跻圣祥、齐蓬仙及“著名土劣”马启龙、马启豫、孙用标、臧荫梓、张梓琴、刘孟侯等发动暴动。首领张某,曾入前清邑庠,自称小刀会剿匪总司令,指挥的党徒不下五六万人。张某公开警告宿迁县长童锡坤,称会徒势力,南达泗阳众兴镇,北达峄滕地区,有快枪30000枝,长枪短刀不计其数。
海州悍匪仲八(仲兆琚)在为王姓地主做长工时,发现王家就是当地的土匪头子。这对仲八为匪,具有相当的影响。清末民初苏北匪首丁三花,原系宿迁丁咀集大户。宣统年间,丁三花与钱立本有隙。钱有土匪背景,有地30顷。丁聚众突袭,将钱家老小30余口尽皆戮杀,事后率领远近亲邻,结成400余人的股匪,活动于宿、沭、泗三县边界,三县当局皆无可奈何。1915年9月22日,丁率土匪300余人在大槐树后张圩,杀村民50余人,绑架30多人,财物牲畜抢掠一空。未几,又抢劫文昌阁小学,绑走校长蔡凤翱及寄宿学生20余人。宿迁常备第八旅营长张再勋和高孝门,均是著名的土匪兼地主。
晚清名臣潘祖荫对苏北地主豪绅的军事化深感忧虑:“山东郯城至江南宿迁一带土匪蜂起,道路为梗。现闻红花埠一带,俱筑土城,挖濠[壕]沟,虽为防土匪起见,究莫知意之所在。团练乡勇愈聚愈多。原其初心,未必即怀叵测,而势由积渐,实恐浸成祸端。”这种担忧是有相当的根据的。1938年以后,侵华日军攻占了苏北部分地区,以大地主为首的利益集团纷纷叛国。“当初徐州沦陷时的地方情景,真是所谓:‘十八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敌骑纵横,匪伪遍地。”
在封建“盛世”之时,由于朝廷权威的不可挑战性,苏北民众正如《聊斋志异》所描写的那样,如说一普通人具备天子之相,闻者“未有不骇而走者”,因为这足以引起灭族之祸。朝廷权威衰微之时,乡村豪绅地主势力日渐膨胀,成为苏北社会最强势的群体。他们生活在农村最基层,集经济、行政、军事、宗教、司法等权力于一身,这些权力基本不受监督和限制。这种多位一体的权力,在对抗传统的行政权力时,具有极大的优势。在此情形下,某些强势人物甚至已不再满足于当“土皇帝”,而是要做名实相副的封建皇帝。
明以后,由宗教或其他社会领袖策动反叛、自立为帝的现象在淮北如雨后春笋。沛人李英“与其党王道会、丁过安、支计果等多人,以妖言倡乱于江淮之间。金科、马永、陈用、沈贵、张科等口称天魔下降,真主出世,剪纸成兵,伪授侯伯等官”。沛县赵古元,自称真人,万历中,往来徐、颖一带,“徐人富室奉女为皇后,高梁人孟化鲸、王垣海等共拥戴之”。天启二年(1622年),苏北邻区巨野徐鸿儒,“以妖术煽众,为闻香教。设盆水照人头面,自见帝王将相衣冠”,从者达数万人。
民国前期的沭阳县,有人公然称帝,“制龙袍,封官爵,官吏颟顸畏缩,任其滋蔓”。1927—1928年涟水红会暴动,口号之一是“杀尽国民党”,出身豪绅地主的首领朱温,目标是打下南京称帝。1929年2月12日,山东皈一道首领马士伟称帝,国号“黄天”。全国不少大城市广布其党羽,人数不下数万。据说马士伟积累的财产达1亿银圆。每次政局变动,马均向军政当局报效巨款。张宗昌据鲁,马解送金条80根、大洋数万元。马士伟称帝,使徐淮海地区的强势人物闻风而动。同年4月,宿迁“著名土劣”黄秀生(其父黄乘武为刀会首领)、张鼎臣、胡干清、薛干臣等举行秘密会议,由黄乘武率领鲁南、皖北、苏北各县枪会等,联络山东马皇帝,定于4月12日举事,年号“大同元年”,旗为五色黄龙八卦。11日晨,刀会徒众约2000人,由司令胡干清、副司令薛干臣等指挥,经炮车沿陇海路到达窑湾,市公安队均被缴械,市政、盐务、公安各局及邳县二区国民党党部、宿迁四区国民党党部与学校等被捣毁,并捕去国民党学政要人许仲良、徐振业等人。淮阴小刀会首领阮小六、王如学,在抗战初期势力发展起来,王筹划先打淮阴,再打徐州、南京、上海等大城市,得胜后在南京登基做皇帝,定国号为“大华”,并刻了“大华银行”的票版。
苏北地区豪强的帝王梦,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陋俗;背后深层的原因,是社会的长期失范。
有关江苏风俗史的文章
汉代汉、胡交往非常频繁,衣冠服饰多相互影响,虽帝王也不免。俗以男子足衣为袜,女子足衣为膝裤。晋代以席为骨制成席帽。冠名取“高山仰止”之意,由中外官、谒者、谒者仆射戴。法冠 又名柱后、獬豸冠,高5寸,以为展筒,柱卷用铁制,取其不屈不挠之意。汉高祖困蹇时,以竹皮为冠,被称为“刘氏冠”。古代冠无帻,冠下有,以缯制成。后世施帻于冠,因或裁缨为帽。......
2023-07-31
春秋时期,各国战争频繁,促进了各民族风俗的相互交融。到战国时期,随着吴国的灭亡和吴故地归入楚国的版图,这一地区的吴人风俗已被楚风俗所融合取代。1978年发现的战国中期淮阴的高庄墓,反映苏北地区各种风俗的融合。以上墓葬中的葬俗基本反映了楚俗在江苏全境的影响和流行。公元前333年,楚国打败越国后,占领了淮河领域,彭城逐渐成为三楚的中心,楚风荆俗对苏南、苏北有着更大的影响。......
2023-07-31
陈高华、徐吉军主编:《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冯贤亮:《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黄丽生:《淮河流域的水利事业:从公共工程看民初社会变迁之个案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6年版。江苏省教育实业联合会:《江苏省农业调查录》,华通印书馆1924年版。......
2023-07-31
风俗是有高下之辨的。这一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后代统治者易风改俗的依据。北魏孝文帝的移风易俗也非常具有开创意义,他甚至把本民族的语言予以舍弃。风俗的“演进”和“发展”系指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文化、政治,特别是制度、法律等一系列社会存在的总和的演进,同时包括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过程,以个人为载体的社会关系的公平程度。......
2023-07-31
越风俗的源头可追溯到河姆渡文化。勾践灭吴后,越地风俗扩张到以太湖为中心的吴地,取代或融合了吴地风俗。显然,越地风俗的影响范围,是随着越国区域的变动而变动。吴、越土地接壤,在习俗上有许多相同的元素。历史典籍中常说吴越“同音共律”“同俗共气”“同俗拜土”。在丘承墩墓葬中,角形器与璧形器单独放置在墓室的中部,且数量相等,可能象征男根和女阴,即越人的“淫祀”,显示了苏域的越人风俗。......
2023-07-31
晋时被陈于殿庭的拂舞,即出自江左,旧称吴舞,属于江苏歌舞。《子夜歌》为吴地女子子夜所作。以上诸曲,开始时只有歌词或谣谚,之后被谱上曲调,以管弦金石乐器演奏。六朝时,南京歌乐之普及,虽仆婢也极擅此道。建康晋中书令王珉与嫂婢有情,乃嫂捶挞婢女,婢女精于歌乐,遂作《团扇歌》,晋以后在江东流传。元嘉末,陶继之为秣陵令,捕杀一班抢劫者,其中一人竟为大乐伎。......
2023-07-31
隋代乐舞大量源于六朝时苏地音乐。《公莫舞》在晋、宋两代称为“巾舞”。刘邦自蜀汉伐楚,以版盾蛮为前锋,他们勇而善斗,好为歌舞。刘邦观后,称这些歌舞为“武王伐纣歌也”。汉人怜其远嫁,作此歌。北魏孝文帝、宣武帝出兵淮河、汉水一带,把获得的南方音乐,总称为《清商乐》。《懊》本东晋的民谣,齐太祖萧道成称之为《中朝歌》。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陈叔宝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乐令......
2023-07-31
三国时始,苏北精英视南渡为常态,东晋后更是南渡成风。吴主孙权即出生在下邳,其步夫人,本临淮淮阴人,与步骘同族,“宠冠后庭”。张在汉末来到江南,被孙策任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待以师友礼,“文武之事,一以委昭”。避乱渡江,与尚书刁协同为晋元帝所宠。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原为彭城绥舆里人。其曾祖刘混迁居江南丹徒县京口里,官至武原令。八岁能赋诗,弱冠举州秀才。南朝梁武帝萧衍,与萧道成同宗同籍。......
2023-0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