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江苏风俗史:苏北农家经济男耕女不织重现

江苏风俗史:苏北农家经济男耕女不织重现

【摘要】:苏北徐州、淮安、海州地区,农家经济从男耕女织型演变成了单一的男耕型。盐城妇女,“弗勤则匮,冻馁随之,乃或不能自持,沦于污贱。较之康熙府志所谓女不蚕织,仰无资者,抑又甚焉”。进入近代社会后,现代工业推动了苏南地区从副业主业化过渡到了工业主业化、苏中地区从男耕女织型自然经济过渡到副业主业化的商品经济时代,苏北则从男耕女不织重新进入男耕女织经济。

宋金在苏北对峙、黄河夺淮,使苏北经济凋敝。自南宋以后,苏北的手织业逐渐衰落。如果说自然经济的特征是男耕女织的话,南宋至19世纪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苏北的农家经济已逐步退化到与自然经济的水平相距极远的地步。苏北徐州、淮安、海州地区,农家经济从男耕女织型演变成了单一的男耕型。

检各地方志,明朝以后,苏北等地已基本上见不到手织业了。徐州睢宁县,“农人畜牛耕耨,习以为常,农妇割草饲牛,无暇纺织,故篝灯之火,初未见于村庄,所穿布缕,向皆购自外来,倘他处棉花失收,价即昂贵。在地贫民,号寒如绿毛么凤”。淮安府盐城县,“物产无多,稼穑而外,捕鱼治鹾采薪织蒲,聊以谋生,往昔布帛未兴,专尚节俭”。清代有人指出,盐城不是一个“耕织并重”的地区,“盐邑则田勤女窳,不任纺织,寸缣尺布皆购于市,即缝纫所资,亦必至临用时,始捻棉为线,以手而不器,准其所用而止”。邻境的兴化县直到1837年以前还没有手织业,时人写道:“兴邑妇女好闲游,喜入庙烧香,且乡间相率而涂闹者,所在皆然,求其故,则向无妇功也。”淮安府清河县,“有桑而不蚕”。海州直隶州沭阳县,县令袁枚在咏该县的诗中写道:“女子绝无当户织。”清代沭阳县志载:“妇女不登山入庙,不事纺织。”赣榆县,“妇女无蚕织之事”。张謇《清河至赣榆道中十首》称这一地区:“不蚕不织不晨梳,村妇村娃日坐娱。谁复长官林大浦(前海州知州林达泉),木棉种绝女桑枯。”

手织业不仅供农家衣着之需,通常也是农家较有保障的现金收入之源泉。苏北手织业从发达到衰落以至消失,非常清楚地反映了这个地区整个经济的倒退与衰变。

清代淮安府山阳县令金秉祚对该县缺乏“女织”的情形印象尤深,他写道:“乾隆七年(1742年)冬,奉调山邑。每因公放赈,遍历蔀屋,从未见一机具,听一织声,始知纺织一事竟未讲求。即补缝所资,亦必至临用时,妇女始知以手捻线,准其所用而止。女红尽废,骎骎成风,欲如他处之抱布粟,绝响无闻。夫民间财源所出,惟仗布粟,今淮民已缺其一,安得不贫且困邪?”

地方政府曾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推广织布,但无任何效果。在淮安府,乾隆年间,“山阳令金秉祚、知府赵酉皆尝劝谕土人以植桑、种棉、习纺织为务。并为之募师制具,设立程度以诱之”。这一举措得到了许多方面的支持,“淮关监督高恒闻即捐款,于板闸添设一局,各道厅于清河添设一局;绅衿耆庶亦皆鼓舞”。时江苏巡抚还令徐、海各州县均推广淮安经验。然而,淮安农家对这场由政府发起的振兴“女织”的举措却无人响应。“其后山阳令姚德彰、清河令万青选复设局募工以教之,讫未能行。斯亦淮人啙窳之一端也。”

直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江北惟通海知纺织耳,然地斥卤,谷少,民艰食。淮扬之间,民耳不闻蚕桑之宜,目不睹纺织之勤,妇子终日遨嬉,仰一人而食”。这种情形令当时人也深感费解:“以织获利者,苏松之殷富已有明征矣,何以此邦妇女竟计不及此?”

以往人们曾把手织业不兴的因素归咎于气候。有的农书中写道:“近来北方多吉贝,而不便纺织者,以北土风气高燥,绵毳断续不得成缕,纵能作布,亦虚疏不堪用耳。……南方卑湿,故作缕紧细,布亦坚实。”苏北明清时被称为“洪水走廊”,所谓“风气高燥”之说根本不存在。况且,商代至北宋,苏北长期是纺织发达的地区。

苏南普遍实行“棉七稻三”耕作制度的时候,徐、淮、海地区棉花的种植竟如凤毛麟角。检乾隆年间成书的《江南通志》,徐、海两府的物产中根本未列棉花、棉布,淮安府的物产中列有“木棉”,但特别注明“产于淮南”。另据《淮安府志》记载:“棉则国[清]初多植之,其后浸微。”甚至在20世纪20年代,海州个别地区的农民还未曾试种过棉花。

在苏南地区的织布能手们成为“顶价姑娘”或“顶价娘子”的时候,因不能在家庭经济中撑起另外“半边天”的苏北女性,地位极其低下。史称:“蚕织之政未修,妇女无以自给,则其自视也轻。一失所依,求死不暇。”盐城妇女,“弗勤则匮,冻馁随之,乃或不能自持,沦于污贱。较之康熙府志所谓女不蚕织,仰无资者,抑又甚焉”。邳县,“未嫁不出户,窥嬉寡妇,或诟詈攘袂”。兴化,“妇女半属宽闲,或倚门观望,徒耗日时,或甘学清音,竟忘羞耻。……朝夕不给,甚至流为娼妓而不悔也”。连云建市不久,外来人口大增,“至于操神女生涯者,有六七十名之多”。墟窑“妓女有六十余人”。

苏南妇女凭借纺织自立被收入“列女传”的故事司空见惯,同样的事迹在徐、淮、海地区却闻所未闻。据对《江苏省通志稿?列女传》的统计,徐、淮、海地区被旌表为“贞孝”的女性,占首位的事迹竟是“刲股”疗亲,其中淮安府16人(被旌者45人),海州为13人(被旌者29人),徐州府8人(被旌者28人)。无一靠纺织而自立者。

进入近代社会后,现代工业推动了苏南地区从副业主业化过渡到了工业主业化、苏中地区从男耕女织型自然经济过渡到副业主业化的商品经济时代,苏北则从男耕女不织重新进入男耕女织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