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江苏风俗史:陈仁杲与陈武烈帝崇拜

江苏风俗史:陈仁杲与陈武烈帝崇拜

【摘要】:隋时,有常州陈仁杲,后被祀封为武烈帝,颇能反映江南的风俗。隋末,沈法兴在湖州起兵,欲割据常州,畏惧陈仁杲,诈称疾病,陈仁杲前往探视,终被毒杀。据清人俞正燮考证,江西陈武烈帝祠极显灵。即言其六世祖陈武帝,亦是与武帝分派之脱略。五月十五日,据说是陈烈帝诞辰日。

隋时,有常州陈仁杲(又写作陈杲仁),后被祀封为武烈帝,颇能反映江南的风俗。

据唐天宝中龙兴寺沙门德宣所撰《隋司徒陈公舍宅造寺碑》:陈杲仁,字世威。先祖为豫州颍川人。六世祖即陈武帝,祖父陈暠,字符皎,为陈羽林郎将,别敕授洪州建昌县令。父亲陈季明,字元焕,为陈江州司马兼岭南道采访使,寻拜给事中。陈仁杲“器局宏伟,风神洒肃”。八岁能撰写文章,随乃父任住在都城宅第,与吏部侍郎阴铿为邻。阴铿家中置学,学习《孝经》《尚书》。18岁被举为秀才,在玉阶对策。举朝称赞:“使孙宏之文,李广之武,与子同时,则并驱连衡矣!”陈文帝说:“朕与儿俱太邱之后,家风不坠,复见于兹。”特授监察御史,寻迁江南道巡察大使。大业年间(605—616年),长白山大洞内有狂寇数万。陈仁杲奉诏平灭,授秉义尉,寻授朝请大夫。奉诏平定江宁乐伯通军10万,授银青光禄大夫。奉诏弥平东阳娄世干军20万人,拜大司徒,获赐丽姝20人、细马5匹、粟1000斛、彩500段。据说陈仁杲身有八绝,即忠、孝、文、武、信、义、谋、辨。奉诏作《大使西巡序》及《北征赋》,“思逸怀蛟,才高倚马”。隋炀帝称:“陈王怀八斗之才,论功揆德,莫之加也。”隋末,沈法兴在湖州起兵,欲割据常州,畏惧陈仁杲,诈称疾病,陈仁杲前往探视,终被毒杀。

据清人俞正燮考证,江西陈武烈帝祠极显灵。《江西通志》:“武烈庙祀陈江西巡察大使陈果仁(或作杲仁,或作仁杲,或作仁果,皆依其文书之)。有赈荒之惠,唐封忠烈公。南唐时以神兵助战,册加武烈帝。”又沙河庙碑云:“神字世威,江南常州府晋陵县人也。仕陈江西观察使,主镇江南。隋时为司马,天下大乱,集兵以保境。大业五年,授朝议大夫。十三年,隋改号义宁,拜大司徒。唐武德二年(619年)薨,封忠烈公,进福顺武烈王。后周加帝。宋乾德二年,神见于士步门,以船粟赈饥。宣和四年,封福顺武烈显灵昭德大帝。”俞正燮认为碑上所言均不可信。即言其六世祖陈武帝,亦是与武帝分派之脱略。碑上言武德二年,应是三年之脱略。惟碑上言大唐诏询晋陵耆老,对以果仁梁大同中奉太守命,断晋陵义兴太湖争田,据碑自言武德二年五月十八日卒,年七十二,则应是梁太清二年三月五日生,大同中尚出未生,实在是自相矛盾。“是唐时僧徒文字全无足信。”

沈法兴据常州,事实上得到了陈仁杲的助力,陈仁杲杀隋主将以追随沈法兴。后人却传言沈法兴欲叛隋据常,故毒杀陈仁杲。宋陈彭年《江南别录》:“玄宗时,周师逼寿州钱塘,乘虚围我常州,命将军柴克宏往救。常州有故将陈仁杲祠,克宏将战,夜梦仁杲曰:‘吾遣阴兵助尔。’及战,有黑牛二头冲钱塘阵,我师继之,乃大破之,斩首万余,遂解常州之围。以克宏为江州节度使,册仁杲帝号,谥武烈。”北宋政和时,以常州庙入礼典,改八字王号。南宋咸淳时,仁和行祠以雨雪征应入祀典,亦改王号。

五月十五日,据说是陈烈帝诞辰日。每届此时,云车毕集。成为常州一道独特的风景。“云车之制,以铁为之,缭绕如云。强有力者负之而趋,上承二小儿,金冠戎服左右立。或更置一儿于顶,以成三,如帝者形,盖以像神也。”

陈仁杲被封祀,绝非偶然,反映了隋唐后江南风俗的转型。即向陈仁杲所拥有的八绝(忠、孝、文、武、信、义、谋、辨)转向,不论陈是人是神,这些风俗内涵恰恰体现了隋以后1300多年里江南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