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暴者长期被视为英雄,现在在阳谷县有富丽堂皇的武松庙。另据史料所载,清代沛县陈家庄陈氏家族内部发生了一次灭门事件。为了清理门户,陈家习武男丁在武术好手陈凤阁带领下,包围陈网的住房,杀死陈网、陈妻、陈子及3个女儿。其中,鲁俊廷1家8口、邱永彻1家9口、祁文起1家7口、朱老利1家12口,均仅剩1人。这基本体现了淮北社会长期失序、暴行充斥的历史真实。一些拥有暴力手段、为非作歹的人物,却往往被乡民所神化。......
2023-07-31
隋时,有常州陈仁杲(又写作陈杲仁),后被祀封为武烈帝,颇能反映江南的风俗。
据唐天宝中龙兴寺沙门德宣所撰《隋司徒陈公舍宅造寺碑》:陈杲仁,字世威。先祖为豫州颍川人。六世祖即陈武帝,祖父陈暠,字符皎,为陈羽林郎将,别敕授洪州建昌县令。父亲陈季明,字元焕,为陈江州司马兼岭南道采访使,寻拜给事中。陈仁杲“器局宏伟,风神洒肃”。八岁能撰写文章,随乃父任住在都城宅第,与吏部侍郎阴铿为邻。阴铿家中置学,学习《孝经》《尚书》。18岁被举为秀才,在玉阶对策。举朝称赞:“使孙宏之文,李广之武,与子同时,则并驱连衡矣!”陈文帝说:“朕与儿俱太邱之后,家风不坠,复见于兹。”特授监察御史,寻迁江南道巡察大使。大业年间(605—616年),长白山大洞内有狂寇数万。陈仁杲奉诏平灭,授秉义尉,寻授朝请大夫。奉诏平定江宁乐伯通军10万,授银青光禄大夫。奉诏弥平东阳娄世干军20万人,拜大司徒,获赐丽姝20人、细马5匹、粟1000斛、彩500段。据说陈仁杲身有八绝,即忠、孝、文、武、信、义、谋、辨。奉诏作《大使西巡序》及《北征赋》,“思逸怀蛟,才高倚马”。隋炀帝称:“陈王怀八斗之才,论功揆德,莫之加也。”隋末,沈法兴在湖州起兵,欲割据常州,畏惧陈仁杲,诈称疾病,陈仁杲前往探视,终被毒杀。
据清人俞正燮考证,江西陈武烈帝祠极显灵。《江西通志》:“武烈庙祀陈江西巡察大使陈果仁(或作杲仁,或作仁杲,或作仁果,皆依其文书之)。有赈荒之惠,唐封忠烈公。南唐时以神兵助战,册加武烈帝。”又沙河庙碑云:“神字世威,江南常州府晋陵县人也。仕陈江西观察使,主镇江南。隋时为司马,天下大乱,集兵以保境。大业五年,授朝议大夫。十三年,隋改号义宁,拜大司徒。唐武德二年(619年)薨,封忠烈公,进福顺武烈王。后周加帝。宋乾德二年,神见于士步门,以船粟赈饥。宣和四年,封福顺武烈显灵昭德大帝。”俞正燮认为碑上所言均不可信。即言其六世祖陈武帝,亦是与武帝分派之脱略。碑上言武德二年,应是三年之脱略。惟碑上言大唐诏询晋陵耆老,对以果仁梁大同中奉太守命,断晋陵义兴太湖争田,据碑自言武德二年五月十八日卒,年七十二,则应是梁太清二年三月五日生,大同中尚出未生,实在是自相矛盾。“是唐时僧徒文字全无足信。”
沈法兴据常州,事实上得到了陈仁杲的助力,陈仁杲杀隋主将以追随沈法兴。后人却传言沈法兴欲叛隋据常,故毒杀陈仁杲。宋陈彭年《江南别录》:“玄宗时,周师逼寿州钱塘,乘虚围我常州,命将军柴克宏往救。常州有故将陈仁杲祠,克宏将战,夜梦仁杲曰:‘吾遣阴兵助尔。’及战,有黑牛二头冲钱塘阵,我师继之,乃大破之,斩首万余,遂解常州之围。以克宏为江州节度使,册仁杲帝号,谥武烈。”北宋政和时,以常州庙入礼典,改八字王号。南宋咸淳时,仁和行祠以雨雪征应入祀典,亦改王号。
五月十五日,据说是陈烈帝诞辰日。每届此时,云车毕集。成为常州一道独特的风景。“云车之制,以铁为之,缭绕如云。强有力者负之而趋,上承二小儿,金冠戎服左右立。或更置一儿于顶,以成三,如帝者形,盖以像神也。”
陈仁杲被封祀,绝非偶然,反映了隋唐后江南风俗的转型。即向陈仁杲所拥有的八绝(忠、孝、文、武、信、义、谋、辨)转向,不论陈是人是神,这些风俗内涵恰恰体现了隋以后1300多年里江南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有关江苏风俗史的文章
施暴者长期被视为英雄,现在在阳谷县有富丽堂皇的武松庙。另据史料所载,清代沛县陈家庄陈氏家族内部发生了一次灭门事件。为了清理门户,陈家习武男丁在武术好手陈凤阁带领下,包围陈网的住房,杀死陈网、陈妻、陈子及3个女儿。其中,鲁俊廷1家8口、邱永彻1家9口、祁文起1家7口、朱老利1家12口,均仅剩1人。这基本体现了淮北社会长期失序、暴行充斥的历史真实。一些拥有暴力手段、为非作歹的人物,却往往被乡民所神化。......
2023-07-31
风俗是有高下之辨的。这一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后代统治者易风改俗的依据。北魏孝文帝的移风易俗也非常具有开创意义,他甚至把本民族的语言予以舍弃。风俗的“演进”和“发展”系指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文化、政治,特别是制度、法律等一系列社会存在的总和的演进,同时包括人类生存环境的演化过程,以个人为载体的社会关系的公平程度。......
2023-07-31
陈高华、徐吉军主编:《中国风俗通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冯贤亮:《太湖平原的环境刻画与城乡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史》(古代编),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黄丽生:《淮河流域的水利事业:从公共工程看民初社会变迁之个案研究》,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86年版。江苏省教育实业联合会:《江苏省农业调查录》,华通印书馆1924年版。......
2023-07-31
晋时被陈于殿庭的拂舞,即出自江左,旧称吴舞,属于江苏歌舞。《子夜歌》为吴地女子子夜所作。以上诸曲,开始时只有歌词或谣谚,之后被谱上曲调,以管弦金石乐器演奏。六朝时,南京歌乐之普及,虽仆婢也极擅此道。建康晋中书令王珉与嫂婢有情,乃嫂捶挞婢女,婢女精于歌乐,遂作《团扇歌》,晋以后在江东流传。元嘉末,陶继之为秣陵令,捕杀一班抢劫者,其中一人竟为大乐伎。......
2023-07-31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是我们阐述省别风俗的理论依据。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对立、同样的利益,一般说来,也应当在一切地方产生同样的风俗习惯。”这无疑促进了风俗的趋同性。马克思曾指出这样一个前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西汉谏议大夫王吉奏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承认风俗的差异,就是承认人类的基本利益。......
2023-07-31
按照狄仁杰的毁禁淫祠标准,江南地区只有禹、泰伯、季札和伍子胥被列为正神,百姓方可立庙崇祀。其他三位正神均为江苏人。泰伯来自关陇,并成为吴人的始祖,这一人物形象和神灵崇拜,有助于属于关陇集团的唐人对原来以华夏正统自居的南朝统治区的政治宣传。泰伯被称为“三让王”或“让王”。东汉建初年间,张禹拜扬州刺史,准备过江时,“中土人皆以江有子胥之神,难于济涉”。五代钱武肃王时封为“惠应侯”“吴安王”。......
2023-07-31
三国时始,苏北精英视南渡为常态,东晋后更是南渡成风。吴主孙权即出生在下邳,其步夫人,本临淮淮阴人,与步骘同族,“宠冠后庭”。张在汉末来到江南,被孙策任命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待以师友礼,“文武之事,一以委昭”。避乱渡江,与尚书刁协同为晋元帝所宠。南朝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原为彭城绥舆里人。其曾祖刘混迁居江南丹徒县京口里,官至武原令。八岁能赋诗,弱冠举州秀才。南朝梁武帝萧衍,与萧道成同宗同籍。......
2023-07-31
越风俗的源头可追溯到河姆渡文化。勾践灭吴后,越地风俗扩张到以太湖为中心的吴地,取代或融合了吴地风俗。显然,越地风俗的影响范围,是随着越国区域的变动而变动。吴、越土地接壤,在习俗上有许多相同的元素。历史典籍中常说吴越“同音共律”“同俗共气”“同俗拜土”。在丘承墩墓葬中,角形器与璧形器单独放置在墓室的中部,且数量相等,可能象征男根和女阴,即越人的“淫祀”,显示了苏域的越人风俗。......
2023-07-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