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五年研究综述(2007~2011)

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五年研究综述(2007~2011)

【摘要】:自2007年以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成果包罗了法学类、财经类、会计类、管理类等多学科、多领域的论著及论文。总体而言,自2007年以来法学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可谓是如火如荼。在这五年的研究成果中,学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已取得共识,但对于商业秘密是否是一种权利、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

自2007年以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成果包罗了法学类、财经类、会计类、管理类等多学科、多领域的论著及论文。有关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学类论著又包括各类经济法教材以及专门的竞争法专著;同时,在每年举行的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中也有学者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总体而言,自2007年以来法学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研究可谓是如火如荼。在这五年的研究成果中,学界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些基本问题已取得共识,但对于商业秘密是否是一种权利、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等问题仍存在争议。这些理论上尚未解决的问题可能导致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时的无所适从,因此,有待学者们加以关注并逐步取得共识,以期更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近五年来竞争法体系发生了较大变动,即2008年8月1日开始实施的《反垄断法》使我国走上了分别立法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立法模式道路,由此也带来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与反垄断法如何协调、反不正当竞争法如何修订完善的问题。对此,有学者专门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和竞争法体系提出了许多科学合理的研究性理论和建议。另外,李友根等经济法学者采用了通过整理我国司法判例来发现并研究问题的方式,通过对数以百计的某一类反不正当竞争类案件的判决书的整理与归纳,总结这类案件的共性及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这种从实践出发研究理论的方式有利于提高法学界研究成果在实践中的可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更好地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作用。

2007年至2011年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著作有:王晓晔著《竞争法学》[3],邵建东、方小敏、王炳、唐晋伟:《竞争法学》[4]、王先林主编:《竞争法学》[5]、刘继峰主编:《反不正当竞争法案例评析》[6]、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7]、吴志攀主编以书代刊:《经济法学家》[8]、张守文主编:《经济法学》[9]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