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亚声速喷管:航空发动机工程的重要成果

亚声速喷管:航空发动机工程的重要成果

【摘要】:许多装备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飞机在亚声速巡航时,发动机喷管的压比通常为2~3,而且要尽量不产生气流分离。现代亚声速商用飞机中,常采用大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并配备结构复杂的双射流喷管。混合气流提高了发动机的热力学循环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率;采用混合排气还可以降低噪声,提高推力性能。

许多装备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飞机在亚声速巡航时,发动机喷管的压比通常为2~3,而且要尽量不产生气流分离。对于这种应用场合,简单的收敛喷管就可以胜任了,喷管将工作在不完全膨胀状态,但膨胀损失常仅比完全膨胀时小1%。

喷口面积固定的发动机工作范围很窄,为了扩大发动机的工作范围,可以采用可调面积的喷口。可调喷口采取自动控制方式。对于非加力发动机,由于可调喷口对性能的增益被增加的重量所抵消,因此非加力发动机实际上很少采用可调喷口。

现代亚声速商用飞机中,常采用大涵道比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并配备结构复杂的双射流喷管。这些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喷管和飞机发动机舱会被整合为一体结构。发动机舱的喷管部分通常可分为分开排气喷管和混合排气喷管,但无论是哪一种喷管,都采用了面积比非常小的收敛—扩张喷管。这样设计不是为了性能要求,而是要满足流量控制需求。在低压比时,喷管不会堵塞,由较大的出口面积控制空气流量;在高压比时,喷管壅塞,气流流量由较小的喉道决定。此外,在内涵道流动中经常设置塞子形状的中心锥,如图3-26 所示,而中心锥外轮廓尺寸即可用来改变收敛和扩张流道型面。当不完全膨胀时,中心体外表面会受到喷管出口下游流体作用而产生压力,进而形成附加推力。

3.5.1.1 分开排气喷管

在高涵道比发动机中,通常使用分开排气喷管,外涵风扇的空气和核心机的空气分别从独立的通道被排出。外涵风扇的通道比发动机的其余部分都要短一些,以尽可能减轻喷管重量。外涵风扇空气在喷管出口高速喷出的同时,也在冲刷着内涵道的外表面,从而导致了较大的摩擦阻力,因此较短的外涵风扇喷管会产生较高的阻力。设计外涵风扇气流出流通道长度时,必须权衡考虑减小重量和增加冲刷阻力的综合效果。根据此思想,外涵风扇喷管通道长度变化规律与发动机的涵道比变化正好相反。

图3-26 一种低涵道比的空气混合装置(书后附彩插)

1—涡轮后支柱;2—外涵道;3—混合器斜槽;4—喷管安装边;5—排气装置的内锥;6—分流器的整流

3.5.1.2 混合排气喷管

在低涵道比发动机上,使用混合排气喷管,两股气流由混合器(图3-26)掺混,混合器能使外涵低的空气进入涡轮排气流之中,保证这两股气流充分混合,并通过共同的喷管流出。混合气流提高了发动机的热力学循环效率,降低了燃油消耗率;采用混合排气还可以降低噪声,提高推力性能。但不管是混合排气喷管可以提高性能,还是带来其他好处,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喷管的长度较长,增加了重量,同时较长的喷管也会带来更多的外部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