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儿童研究引论:一所小学的探索之旅

教师儿童研究引论:一所小学的探索之旅

【摘要】:然而,她发现当时学校校本教研陷入了形式化的误区,但学校自身又缺乏走出该误区并推动教师持续研究的内部机制。加入课题组后,根据Z教授的安排,W等四人常态跟进该校教师研究;后来,因M小学拟将儿童研究作为该校特色,为此继续保持和W的合作关系至今。M小学的儿童研究之所以能持续开展多年,是因为该校的儿童研究源自于教师们自身的内在需要,据此,本节主要讨论M小学如何通过机制探寻回应教师的内在发展需要。

被选为深度个案的M小学是上海市浦东新区一所普通小学,创建于清朝年间,前身是教会学校,1980年改名为现在的校名。当时学校生源主要由当地居民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企员工子女等构成,2007年前后因老城改造,当地居民日益减少,加之该校附近有两所名牌小学,名牌效应吸引了很多生源,由此导致学校生源逐年下降,这成了学校发展的重大阻力。L校长于2007年9月到岗,当时她发现学生作业很多,特别强调语数外教学;为在夹缝中生存,教师压力很大,她试图通过研究让学校整体发展有所改变。然而,她发现当时学校校本教研陷入了形式化的误区,但学校自身又缺乏走出该误区并推动教师持续研究的内部机制。为此,该校于2008年初主动加入了华师大Z教授的课题组。加入课题组后,根据Z教授的安排,W等四人常态跟进该校教师研究;后来,因M小学拟将儿童研究作为该校特色,为此继续保持和W的合作关系至今。

M小学的儿童研究之所以能持续开展多年,是因为该校的儿童研究源自于教师们自身的内在需要,据此,本节主要讨论M小学如何通过机制探寻回应教师的内在发展需要。对于文中涉及的研究数据,按照“类型—对象—时间”或“类型—时间”编码系统进行编码。类型包括O—观察(包括F—田野笔记、M—会议记录)、II—个别访谈、GI—集体访谈、D—实物(包括E—电子邮件),对象包括R—大学研究者、P—学校校长、T—学校教师、VT—外校来访教师,其中对M小学教师的访谈数据的编码加上被访谈者姓名前两字的首字母缩写,其他人员的访谈则用姓的首字母。资料分析主要运用类属分析法和情境分析法,采用三角互证法以确保研究效度。需要指出的是,进入新阶段之前的准备期数据应作为新阶段的研究数据,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研究数据收集的时间和阶段划分时间之间有一定落差,但实际上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