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座位表记录法实施成果

座位表记录法实施成果

【摘要】:在实施的总体思路上,座位表记录法和抽样法的基本思路大致相同,也可以分为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其主要区别在于实施前。因此,如下主要论述座位表记录法实施前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及座位表记录法实施的注意事项。(一)座位表记录法实施的基本思路从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教室的实际编排情况看,最基本的座位编排方式是秧田式和小组式,不论是哪种座位编排方式,其实施前的基本思路大致如下。

在实施的总体思路上,座位表记录法和抽样法的基本思路大致相同,也可以分为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其主要区别在于实施前。因此,如下主要论述座位表记录法实施前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及座位表记录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一)座位表记录法实施的基本思路

从我国基础教育学校教室的实际编排情况看,最基本的座位编排方式是秧田式和小组式,不论是哪种座位编排方式,其实施前的基本思路大致如下。

1.确定记录主题

从儿童自身的角度出发,适合座位表记录法的记录主题有学习机会、学习参与、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如以学习机会的记录为例,如果在以讲授为主的课堂里,可以记录全班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又如学习的合作性,可以用规定的符号记录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情况。从学科的角度出发,则可以结合学科特点确定观察主题,如概念学习等。

2.描述记录目标

记录目标由记录主题和教师自身的儿童研究兴趣决定的。以学习机会作为记录主题为例,如果某个班级语文课的学习整体水平男生不如女生,对此,如果想探究是否是因学习机会的差异而导致男生学习整体水平不佳,那么,记录目标就可以描述为“探究语文课中男女生学习机会的差异”;如果想从学习机会多寡的角度探究学习困难学生是如何形成的,那么,记录目标可以描述为“探究学业成绩良好的学生和学习成绩不佳学生学习机会的差异”。由此可见,即便是同一个记录主题,其记录目标也会因教师的儿童研究兴趣的不同而不同。

3.选定座位

教师应在教室内选择便于观察学生的座位,如果要记录全班的学习情况,那么,最好坐在教室前面、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想观察某个小组,可以坐在便于观察整个小组学习情况的座位。

4.画出当天拟观察学生的座位表

如果拟观察全班学生,那么,可以画出全班学生座位表;如果拟观察一个小组,那么,画出小组座位表,如果有必要记录小组座位表和全班座位表之间的关系,那么,可以继续画一张包括小组座位表在内的全班座位表。如某班级总共有42名学生,7列6行,不需要表示过道,该座位表可以绘制为如表9-2所示。表格后附加的信息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解释和运用。关于附录信息,可以根据需要,增删相关信息。

表9-2 某班座位表

5.在座位表上标示所需要的学生信息

学生的信息包括性别(可以用M表示男生、用F表示女生,下同)及一些观察所需要的其他特征,其他特征是否需要事先标示,由观察目标决定。需要指出的是,姓名不一定需要标示,在我国,一般的学校都有学生座位表名单,如果有需要,直接附上一份座位表名单即可。

6.规定记录符号

对将要观察的行为,用字母或符号编码好,写在座位表的上方或旁边的合适位置。

(二)座位表记录法实施的注意事项

为了利用座位表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的情况,从初学者试用座位表记录法的反馈看,如下应特别留意:

(1)画好座位表后,用“/”在座位表上及时表示空座位或当时缺课学生的座位,否则,会影响后续的数据分析、解释和运用;

(2)对于规定的记录符号,如果记录现场需要规定新记录符号,那么,需要将新规定的符号及其表示的意义及时备注;

(3)关于客观记录,漏记是初学者经常遭遇的困境,为此,需要根据观察目标及时快速记录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条件许可,可以拍摄视频,事后核对视频进一步完善所做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