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叙事性描述案例的分析总体而言,朱清瑶所做的叙事性描述案例能大致呈现叙事性描述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发现部分,小凌在一位见习教师的语文课堂中的表现初步得以显现,同时还能就这样的显现是否是真实的小凌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如能用后续的历时性描述,那么,由这些问题生产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入观察,或者据此观察处于不同课堂情境中的小凌。......
2023-07-30
如下分别呈现一个完整的时间抽样法的案例和简化的时间抽样法案例,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之。
(一)时间抽样法的案例
观察表8-4是依据已有的理论研究得出的类别制定的。表8-5中的观察表是根据作者的实践及其兴趣自行设计的。该表和上述表格的区别是,增加了表格设计的依据、反思两栏内容。增加“反思”栏的用意是,试图引导职前教师或初学时间抽样法的教师通过反思,更深入地理解时间抽样法,以便能更好地运用时间抽样法来发现儿童。
案例一:
表8-5 小学生的倾听[5]
续表
续表
续表
案例二:
根据多次实地观察,小学生的学习专注状态大概可以区别为如下5类:A-专注认真、B-聊天、C-发呆、D-东张西望、E-玩弄玩具。和任课老师商量后,抽取了小方、小明、小英、大兵、大名、小燕作为观察对象。
表8-6 小学生学习专注状态观察情况
作者总共观察了9次,在抽样观察期间,“学习%”这一栏表明,小英、大明100%处于专注认真学习的状态;小方专注认真的状态是78%,小明是专注认真的状态是67%;小燕专注认真的状态是44%,大兵专注认真的状态是33%。如果进一步分析上述的不同时段中小燕和大兵的不专注学习的状态,可以发现,小燕不专注的具体表现是1次聊天、2次玩弄物品,1次东张西望、1次发呆;大兵的不专注学习状态则只有一种,即6次发呆。
如果根据观察时段分析上述观察结果,可以发现,下午3:08—3:10这一时段观察的6名都专注认真,其他时段都有同学不在学习状态。
(二)案例分析
对于案例一,诚如作者在反思中所提到的,如何科学地区分行为类别、有效地记录是实施时间抽样法最为困难的部分。
对于观察结果与情境因素的关系的分析,从上述案例看,作者只是分析了观察结果,并没有分析观察结果和情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本次观察中的部分情境因素是在科学教室里上课的、一位见习教师上的课,据此,可以分析是否是科学教室或见习教师上课是不利于小a倾听的因素?据此,如果要做进一步观察,作者可以选择小a原来的授课教室、自己的语文老师上课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进一步观察小a的倾听情况;如果观察结果仍然不佳,那么,或许可以进一步观察的主题是,影响小学男生倾听的因素研究。在案例一中,各选择了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进行倾听的观察,发现样本中女生的倾听比样本男生好;据此,可以进一步深化的观察主题,小学生课堂倾听的性别差异。
对于案例二,观察的是前半节课的学习状态,假定观察后半节课,上述6名儿童的学习状态又会是怎样呢?这次观察是在下午进行的,如果选择上午的课堂进行实地观察,上述6名儿童的学习状态又会是怎样呢?如果选择其他学科做进一步观察,上述6名儿童的学习状态又会是怎样呢?……
对于根据观察时段推论出的观察结果,或许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除了第三个观察时段外,其他时段为什么都有一些同学不在学习状态?是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还是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欠佳?
有关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的文章
(二)叙事性描述案例的分析总体而言,朱清瑶所做的叙事性描述案例能大致呈现叙事性描述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发现部分,小凌在一位见习教师的语文课堂中的表现初步得以显现,同时还能就这样的显现是否是真实的小凌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如能用后续的历时性描述,那么,由这些问题生产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入观察,或者据此观察处于不同课堂情境中的小凌。......
2023-07-30
表8-1时间抽样法的实施阶段及其任务如下分阶段阐述表8-1中的任务。(一)实施前时间抽样法实施之前,为了确保时间抽样法的有效实施,教师需要对如下任务做好事前的规划:1.确定观察主题观察主题确定了观察的方向、范围与边界。帕顿是时间抽样法最著名的早期研究者之一。假定某次时间抽样法,观察时长设定为40分钟,依次观察4名儿童,每名儿童的观察时段为1分钟,这样观察次数是10次。......
2023-07-30
据此,事先设定观察时间、确定时间间隔、界定所观察的行为,是能否恰当运用时间抽样法开展观察的关键。作为一种量化的儿童研究方法,时间抽样法的主要特征如下。[2]欧文和布什内尔所指的其实就是儿童行为的代表性问题,所观察的行为15分钟内出现的次数少于一次,意在说明该行为发生的频度非常低、不具有代表性,不适合用时间抽样法做进一步的观察和记录。......
2023-07-30
如前所述,事件抽样法没有唯一的记录格式,但为了帮助老师更好地理解事件抽样法的要点,如下呈现一案例,并做简要分析。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师范生而言,因实地观察受制于对方学校的安排,这样的变更也是在所难免的;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用事件抽样法开展儿童研究比师范生更有便利条件。除了这两者之外,作者总体能理解事件抽样法的精髓。......
2023-07-30
以下分别就对作品的历时性描述的两种类型,分别呈现案例并分析。(一)作品的创造者:卡利尼及其团队的历时性描述卡利尼及其团队坚信:持续收集儿童的作品,能真正发现儿童自身的创造潜能,这对教师而言很有价值。(二)作品中有待发现的潜能:我国老师的历时性描述在我国,因整齐划一的好学生观、好孩子观,导致中小学总有那么一部分处境不佳的孩子。......
2023-07-30
历时性描述的经典案例是卡利尼及其团队开展的儿童描述性评论,为此,在简要介绍该经典案例的基础上,呈现我国一线教师所做的对儿童的历时性描述案例并做出分析。(二)黄老师对张小凡的历时性描述及分析如下是黄兰芳老师所做的“对张小凡的描述”,最终研究以《对张小凡的描述性评论》为题发表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在对张小凡的历时性描述中,黄老师做了不少描述性记录,收集了与描述性记录相关的张小凡的画作、作文等。......
2023-07-30
就有计划的轶事记录和随机的轶事记录分别举例并做出分析如下。(一)有计划的轶事记录案例及其分析如下是一个有计划的轶事记录案例。有鉴于此,轶事记录应尽可能客观、具体,否则会扭曲儿童世界的意义。......
2023-07-30
(一)恢复教师对儿童成长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减少教师因过度关注学生角色而无意中阻碍其成长自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全方位改革已持续了16年。学生作为人的内在价值被忽视,既不是因为教师不了解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尽责,而是教师过度关注“学生角色”的外在功利价值、家长和社会助推追逐功利价值的合力所致。......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