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时间抽样法案例分析:教师儿童研究引论

时间抽样法案例分析:教师儿童研究引论

【摘要】:如下分别呈现一个完整的时间抽样法的案例和简化的时间抽样法案例,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之。(一)时间抽样法的案例观察表8-4是依据已有的理论研究得出的类别制定的。(二)案例分析对于案例一,诚如作者在反思中所提到的,如何科学地区分行为类别、有效地记录是实施时间抽样法最为困难的部分。

如下分别呈现一个完整的时间抽样法的案例和简化的时间抽样法案例,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之。

(一)时间抽样法的案例

观察表8-4是依据已有的理论研究得出的类别制定的。表8-5中的观察表是根据作者的实践及其兴趣自行设计的。该表和上述表格的区别是,增加了表格设计的依据、反思两栏内容。增加“反思”栏的用意是,试图引导职前教师或初学时间抽样法的教师通过反思,更深入地理解时间抽样法,以便能更好地运用时间抽样法来发现儿童。

案例一:

表8-5 小学生的倾听[5]

续表

续表

续表

案例二:

根据多次实地观察,小学生的学习专注状态大概可以区别为如下5类:A-专注认真、B-聊天、C-发呆、D-东张西望、E-玩弄玩具。和任课老师商量后,抽取了小方、小明、小英、大兵、大名、小燕作为观察对象。

表8-6 小学生学习专注状态观察情况

作者总共观察了9次,在抽样观察期间,“学习%”这一栏表明,小英、大明100%处于专注认真学习的状态;小方专注认真的状态是78%,小明是专注认真的状态是67%;小燕专注认真的状态是44%,大兵专注认真的状态是33%。如果进一步分析上述的不同时段中小燕和大兵的不专注学习的状态,可以发现,小燕不专注的具体表现是1次聊天、2次玩弄物品,1次东张西望、1次发呆;大兵的不专注学习状态则只有一种,即6次发呆。

如果根据观察时段分析上述观察结果,可以发现,下午3:08—3:10这一时段观察的6名都专注认真,其他时段都有同学不在学习状态。

(二)案例分析

对于案例一,诚如作者在反思中所提到的,如何科学地区分行为类别、有效地记录是实施时间抽样法最为困难的部分。

对于观察结果与情境因素的关系的分析,从上述案例看,作者只是分析了观察结果,并没有分析观察结果和情境因素之间的关系。比如,本次观察中的部分情境因素是在科学教室里上课的、一位见习教师上的课,据此,可以分析是否是科学教室或见习教师上课是不利于小a倾听的因素?据此,如果要做进一步观察,作者可以选择小a原来的授课教室、自己的语文老师上课的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进一步观察小a的倾听情况;如果观察结果仍然不佳,那么,或许可以进一步观察的主题是,影响小学男生倾听的因素研究。在案例一中,各选择了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进行倾听的观察,发现样本中女生的倾听比样本男生好;据此,可以进一步深化的观察主题,小学生课堂倾听的性别差异。

对于案例二,观察的是前半节课的学习状态,假定观察后半节课,上述6名儿童的学习状态又会是怎样呢?这次观察是在下午进行的,如果选择上午的课堂进行实地观察,上述6名儿童的学习状态又会是怎样呢?如果选择其他学科做进一步观察,上述6名儿童的学习状态又会是怎样呢?……

对于根据观察时段推论出的观察结果,或许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除了第三个观察时段外,其他时段为什么都有一些同学不在学习状态?是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还是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