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卡利尼曾提出了做儿童描述性评论的过程。描述作为儿童研究的首要方法,其大致思路如下。总体而言,教师日常做得最多的事是言说,然而,在描述中,教师的倾听先于言说。如第二章所指出的:描述性语言拒绝把人和事放在预先确定的思想类型中,这些思想类型用它们老一套和所有的驱动力压制着我们所有人。描述性语言吸引我们走进一种共有的人性中,并促使我们在许多方面和其他人建立联系,这是判断性语言所做不到的。......
2023-07-30
叙事性描述的总体思路与本章第一节的描述的思路大致相同,但叙事性描述的准备环节等比描述更为具体。叙事性描述既可以以文字形式呈现,也可以用表格呈现。
(一)叙事性描述准备的内容
在准备环节,除了学会悬置和工具准备外,叙事性描述还应对如下内容做出大致计划。
1.确定拟观察的儿童及其选择观察该儿童的理由
对于拟观察的儿童,需要记录下儿童的姓名(用化名)、年龄、性别、所在位置等信息。选择理由的陈述,有助于教师逐步明确自己想研究的儿童。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初学者而言,经常遭遇的状况是,在未进入观察现场之前似乎很难确定自己想观察谁,进入观察现场后,面对着多样化的儿童,观察理由忽然清晰了;据此,对于初学者而言,可以在观察现场逐步确定拟观察的儿童及其选择的理由。
2.观察日期、时间段
为了便于日后有效利用所收集的数据,应完整地记录所观察的年月日。根据我国幼儿园、中小学生的活动和学习的时段设置,观察时间段可以是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儿童行为的发生具有连续性及先后顺序,教师应在设定的时间段里连续不断地记录儿童。如设定8:50—9:10进行观察,则教师需要记录该时间段内的所有内容;由于在该时间段内儿童所做的事情可能是多样的,据此,根据儿童所做事情的相对完整性,大致划分出记录时段,比如8:50—8:53、8:53—8:57、8:57—8:59……;时段的间隔没有规律性。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儿童行为的连续性,至少需要在设定的时间段内连续记录三个记录时段。
3.观察地点
不论是幼儿园还是中小学,观察地点都可能是室内或室外的,只是地点的名称可能因学段、学校等而不同。对于幼儿园、学校教师,如果在自己学校做观察,观察地点具体到教室、活动场所即可;如果是在其他学校观察,那么,观察地点应具体到校名及其相应的具体地点。
4.观察情境
观察情境主要指观察儿童所置身的物理环境的布置、社会特点等。物理环境的布置主要指教室在学校中大致所处的位置,教室内桌椅的布置、四面墙上的可能装饰、教室里除座椅之外的其他设施、设备等。社会特点主要指教室里在场的所有人员及其相互之间的可能关系等。
上述内容的计划之所以需要更具体,是因为叙事性描述是一种正式的儿童研究方法。因此,所收集的数据本身应该尽可能客观、严谨。
(二)叙事性描述的记录形式
教师既可以以文本的形式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上述信息,也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之(如表6-1所示)。记录过程中,如果有需要,可以抓拍照片或视频辅助记录。不论用哪种形式记录,除了上述内容,还需要记录发现、反思、附录(如有需要)。
表6-1 叙事性描述
续表
需要指出的是,表6-1同样适合记录多名儿童,比如一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如果记录多名儿童,这些上述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等信息需要写清楚,儿童所在的位置需要给出多名儿童的示意图。
有关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的文章
前述卡利尼曾提出了做儿童描述性评论的过程。描述作为儿童研究的首要方法,其大致思路如下。总体而言,教师日常做得最多的事是言说,然而,在描述中,教师的倾听先于言说。如第二章所指出的:描述性语言拒绝把人和事放在预先确定的思想类型中,这些思想类型用它们老一套和所有的驱动力压制着我们所有人。描述性语言吸引我们走进一种共有的人性中,并促使我们在许多方面和其他人建立联系,这是判断性语言所做不到的。......
2023-07-30
对儿童的历时性描述的思路与前述的描述的思路大致相同。我们讨论后,吴老师反思到这个研究问题有点太笼统,并将问题修改为“小彬数学测验时为什么不能专心做试题”,对此,吴老师用符合伦理的方式拍摄了一段小彬做题时的录像。由此可见,在对儿童的历时性描述中,对所选择儿童的持续描述,有利于教师对该儿童形成丰富的理解并反思自身,尤其是课程和教学方面可能存在的局限。......
2023-07-30
以下分别就对作品的历时性描述的两种类型,分别呈现案例并分析。(一)作品的创造者:卡利尼及其团队的历时性描述卡利尼及其团队坚信:持续收集儿童的作品,能真正发现儿童自身的创造潜能,这对教师而言很有价值。(二)作品中有待发现的潜能:我国老师的历时性描述在我国,因整齐划一的好学生观、好孩子观,导致中小学总有那么一部分处境不佳的孩子。......
2023-07-30
历时性描述的经典案例是卡利尼及其团队开展的儿童描述性评论,为此,在简要介绍该经典案例的基础上,呈现我国一线教师所做的对儿童的历时性描述案例并做出分析。(二)黄老师对张小凡的历时性描述及分析如下是黄兰芳老师所做的“对张小凡的描述”,最终研究以《对张小凡的描述性评论》为题发表在《全球教育展望》上。在对张小凡的历时性描述中,黄老师做了不少描述性记录,收集了与描述性记录相关的张小凡的画作、作文等。......
2023-07-30
描述既是一种方法论,又是一种方法;此外,描述也含有价值论的意蕴。[5]这样,描述就是揭示和发现的过程。如下片断是曹雪芹对龄官、宝玉的描述及宝玉对龄官的观察,都很深刻地显现描述的上述意蕴:且说那宝玉见王夫人醒来,自己没趣,忙进大观园来。由此可见,描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留心,由对儿童本身的好奇引发。......
2023-07-30
(一)恢复教师对儿童成长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减少教师因过度关注学生角色而无意中阻碍其成长自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全方位改革已持续了16年。学生作为人的内在价值被忽视,既不是因为教师不了解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尽责,而是教师过度关注“学生角色”的外在功利价值、家长和社会助推追逐功利价值的合力所致。......
2023-07-30
学会关心每位儿童的成长是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内在价值。与关心学生的分数等外在价值相比较,学会关心每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弥足珍贵。这样,关心每位儿童就意味着教师要为每位儿童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操心,及时洞察到每位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需要并迅速做出反应,进而帮助每位儿童学会关心他人。......
2023-07-30
从已有的文献看,亚洲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和日本。倡导小学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是当时美国留学归来的王欲为。(二)日本晚近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教师的儿童研究在日本的兴起,既与佐藤学先生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有关,又与日本晚近蓬勃发展的儿童学专业的创办有关。如下记者的访谈能更鲜活地洞察到佐藤学对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倡导。......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