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断定,赵立是通过作弊的方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尽管赵立及其家长认为张老师在对成绩处理问题上是不妥的,但碍于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地位、权利等方面的不对等,赵立及其家长不敢在此事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保护赵立的学习权益。在此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教师逐渐试水儿童研究,教育界亟待探讨儿童研究伦理问题,以尽可能减少对儿童的潜在伤害。......
2023-07-30
研究伦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是:“竭尽全力确保参与者免于在研究过程中受到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不适与危险。”[7]据此,在儿童研究中,教师应遵从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是,竭尽全力确保儿童在研究过程中免受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不适与危险。教师开展儿童研究时,如果该研究可能有损于儿童的身心,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告知儿童可能有的风险;如果儿童本身尚不具备理解风险的能力,那么,需要告知其父母。尤其是置身网络社会,不少中小学为了试验新技术、新设备能否优化或变革学与教,在此过程中,儿童常常成为不被告知可能风险的不知情受试者。对于儿童作为受试者,美国联邦法规(Code of Federal Regulations,简称CFR)中的“45 CFR 46”(即CFR45卷的46部分)补充性规定指出:评估儿童做出知情同意的能力、获得父母双方而不仅是一方的同意、确保其参与动机不是受到强迫。[8]
教师开展儿童研究过程中,如涉及儿童的一些秘密,为了更好地帮助儿童,教师既需要了解这些秘密,但又要想方设法为儿童保守秘密,诚如阿莫纳什维利所指出的:
了解儿童,与他的命运、与他的过去有关的一切家庭秘密,了解家庭亲属关系中的微妙问题和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性质,因为这些问题都有可能给教育儿童带来影响。因而应引起教师关注捍卫儿童的命运、维护他的权利和使他免受各种形式的侵害的必要性,教师负有道德的义务不泄露这些秘密,不把它们告诉任何人。同时,他的教育良心应该集中到对儿童的关怀上,在与儿童的交往中应该考虑到家长信托给他的或自己猜度到的秘密,以便防止在儿童的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复杂问题。[9]
有关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的文章
张老师断定,赵立是通过作弊的方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尽管赵立及其家长认为张老师在对成绩处理问题上是不妥的,但碍于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地位、权利等方面的不对等,赵立及其家长不敢在此事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保护赵立的学习权益。在此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教师逐渐试水儿童研究,教育界亟待探讨儿童研究伦理问题,以尽可能减少对儿童的潜在伤害。......
2023-07-30
(二)叙事性描述案例的分析总体而言,朱清瑶所做的叙事性描述案例能大致呈现叙事性描述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发现部分,小凌在一位见习教师的语文课堂中的表现初步得以显现,同时还能就这样的显现是否是真实的小凌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如能用后续的历时性描述,那么,由这些问题生产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入观察,或者据此观察处于不同课堂情境中的小凌。......
2023-07-30
(一)恢复教师对儿童成长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减少教师因过度关注学生角色而无意中阻碍其成长自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全方位改革已持续了16年。学生作为人的内在价值被忽视,既不是因为教师不了解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尽责,而是教师过度关注“学生角色”的外在功利价值、家长和社会助推追逐功利价值的合力所致。......
2023-07-30
学会关心每位儿童的成长是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内在价值。与关心学生的分数等外在价值相比较,学会关心每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弥足珍贵。这样,关心每位儿童就意味着教师要为每位儿童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操心,及时洞察到每位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需要并迅速做出反应,进而帮助每位儿童学会关心他人。......
2023-07-30
总体而言,两类日记描述的优缺点基本类似,但在选择性方面,主题式日记描述远高于综合性日记描述;相对于综合性日记描述而言,主题式日记描述需要选择特定领域的内容记录之。(二)缺点日记描述的主要缺点如下。......
2023-07-30
(一)教师个人的可能准备国际上,蒙台梭利较早论及教师的儿童研究之个人准备问题;在我国,陈鹤琴较早论及了儿童研究者的资格。[3]陈鹤琴实际上提出了教师开展儿童研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此外,工作坊是瑞吉欧深化教师合作开展儿童研究的重要方式。......
2023-07-30
从已有的文献看,亚洲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和日本。倡导小学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是当时美国留学归来的王欲为。(二)日本晚近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教师的儿童研究在日本的兴起,既与佐藤学先生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有关,又与日本晚近蓬勃发展的儿童学专业的创办有关。如下记者的访谈能更鲜活地洞察到佐藤学对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倡导。......
2023-07-30
在我国,教师的儿童研究常常是零散的、不受重视的、甚至是缺席的,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儿童的概念经常被类别化和概括化,如优等生、学困生,或这个班学生等等,教师鲜能具体描述每位儿童的特征,并以此为据改革课程和课堂教学。同时,我国教师职前培养的有关政策中,也没有真正引导职前教师研究儿童。面对我国教师对儿童的固化认识,亟待恢复教师在儿童研究方面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以“返乡人”的视角去欣赏和研究身边的每位儿童。......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