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断定,赵立是通过作弊的方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尽管赵立及其家长认为张老师在对成绩处理问题上是不妥的,但碍于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地位、权利等方面的不对等,赵立及其家长不敢在此事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保护赵立的学习权益。在此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教师逐渐试水儿童研究,教育界亟待探讨儿童研究伦理问题,以尽可能减少对儿童的潜在伤害。......
2023-07-30
从国际上看,关于儿童研究的伦理,一般放在研究伦理的范畴下讨论之。如美国学者弗兰克尔(Jack R.Fraenkel)等学者在其著作的“研究伦理”章节中,提及了“研究中有儿童参与时”[4]的伦理问题;又如英国教育学会(British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简称BERA)2004年修订的《教育研究伦理指南》(Revised Ethical Guidelines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中提出:“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有涉及儿童的行为都必须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选。因而,在研究涉及因年龄、智力、身体能力等因素导致的易受伤害人群时,必须最大可能地使他们理解研究目的和方法,并征得其监护人(父母、社工等)的同意,同时,避免一切可能给这部分人群带来伤害或不适应感的研究行为。”[5]
研究伦理探讨的是研究之对错问题。《韦伯新世界字典》(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中所界定之伦理的(行为)是“遵守既定专业或团体之行事的规范”[6]。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我国尚无明确的研究规范;但有《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的第三条是“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该规范从关心、尊重、平等、公正、保护、维护等层面约定了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事规范,这为教师开展儿童研究指明了大致的伦理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该规范规约的是中小学教师职业,但研究作为教师职业的一部分,同样应该受到该规范的约束。
有关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的文章
张老师断定,赵立是通过作弊的方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尽管赵立及其家长认为张老师在对成绩处理问题上是不妥的,但碍于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地位、权利等方面的不对等,赵立及其家长不敢在此事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保护赵立的学习权益。在此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教师逐渐试水儿童研究,教育界亟待探讨儿童研究伦理问题,以尽可能减少对儿童的潜在伤害。......
2023-07-30
根据儿童自身的独特性,在我国,如下两方面是规范教师在儿童研究中的伦理行为的基本做法。对此,国外有些研究者探索了一些新的保护儿童隐私的方法,这些方法既能让儿童放心参与研究,又能保护儿童;如下的秘密盒子就是其中之一。知情同意书一般由同意的内容、可能涉及的研究风险、有权终止参与研究等内容构成。......
2023-07-30
研究伦理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是:“竭尽全力确保参与者免于在研究过程中受到心理或生理上的损害、不适与危险。”教师开展儿童研究时,如果该研究可能有损于儿童的身心,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告知儿童可能有的风险;如果儿童本身尚不具备理解风险的能力,那么,需要告知其父母。因而应引起教师关注捍卫儿童的命运、维护他的权利和使他免受各种形式的侵害的必要性,教师负有道德的义务不泄露这些秘密,不把它们告诉任何人。......
2023-07-30
我国教师的儿童研究起步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中小学教师自身的儿童研究需要、近年来的政策导向和呼吁。如成尚荣撰文指出:“儿童研究是教师‘第一专业’”,“名师应当是优秀的儿童研究者”。[17]成尚荣从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第一哲学想到了教师的第一专业问题,并认为:儿童研究应该成为小学教师乃至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教师的第一专业;在儿童研究中,名师才会在专业发展中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2023-07-30
规范的儿童研究主要体现在研究目的的纯粹性和研究过程的规范性。儿童研究目的的纯粹性受教师的儿童研究重心和取向的制约。据此,教师亟待开展理解取向的儿童研究,并依据研究的结果,真正发现儿童自身的内在成长的多种形态。毕竟儿童身心的未成熟状态是儿童与教师最大的差别,因此,在儿童研究过程中,只有教师开展规范的儿童研究,才有可能帮助儿童恰如其分地成长。......
2023-07-30
(一)恢复教师对儿童成长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减少教师因过度关注学生角色而无意中阻碍其成长自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全方位改革已持续了16年。学生作为人的内在价值被忽视,既不是因为教师不了解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尽责,而是教师过度关注“学生角色”的外在功利价值、家长和社会助推追逐功利价值的合力所致。......
2023-07-30
以前述的“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本质反观我国当下教师的儿童研究,不得不承认,我国教师的儿童研究现状堪忧,尤其是在过度奉行速度和效率的学校中更是如此。这种控制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取向上。有鉴于此,我国当下的教育界亟待反思和超越“诊断”取向的儿童研究。教师的儿童研究主要存在两类模仿,即模仿大学研究者和模仿校内外的同行。......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