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涵义与特征

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涵义与特征

【摘要】:对于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涵义,至今尚无非常清晰的厘定。根据多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大致可以从如下两角度明晰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涵义。根据这一界定,教师对18周岁以下的孩子或学生开展的研究均可以称作教师的儿童研究。从前述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看,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年龄范围也大致涉及0~18周岁。[9]该定义大致明晰了教师研究的性质和特征。从上述不难看出,教师的儿童研究是一种问题探寻和解决的过程。

对于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涵义,至今尚无非常清晰的厘定。根据多年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究,大致可以从如下两角度明晰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涵义。不论是哪个角度的涵义,都具有共同的特征。

(一)从厘定儿童群体的角度明晰涵义

对于儿童指哪个年龄段的群体,学术界一直有争议。在我国,不少教育心理学著作将儿童限定为出生到12周岁之间的群体,相比较而言,国际上往往从儿童权利的角度来限定其年龄段。尽管这些不同的约定各有其学理依据,然而梳理这些争议不是明晰教师的儿童研究涵义的重点,同时,置身日益国际化的社会,从便于国际学术交往的角度出发,笔者拟依据《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的界定,明确论述的范围。《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指出,儿童系指0~18岁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年龄做出这样的规定,不仅为保护儿童权益提供了立法证据,而且也从心智不成熟的角度阐明了儿童群体。根据这一界定,教师对18周岁以下的孩子或学生开展的研究均可以称作教师的儿童研究。[4]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除了其职业身份外,同样也是家长,据此,对自己的孩子开展研究同样是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应有之义。从该意义上看,教师是最有机会融通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

从前述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看,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年龄范围也大致涉及0~18周岁。如倡导者们中,杜威学校实验的是4~15岁儿童的研究,佐藤学实验的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孩子,相对而言,高中阶段的较少;又如先行者们,蒙台梭利和瑞吉欧主要以0~6周岁的儿童为主,但都有研究小学儿童的经历。蒙台梭利曾于1898—1901期间,在创办的一所国立特殊儿童学校担任两年多的负责人,其间有个“班级的学生都是那些来自小学里的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心智缺陷儿童”[5]。瑞吉欧经常被美国专业人员问及的问题是儿童升上小学以后会怎样?对此,瑞吉欧在尝试对年龄更大儿童的研究有两种思路:

瑞吉欧教育者的兴趣在于将他们的工作运用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来做更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比如说,马拉古齐国际中心是一所新的幼儿园,但同时也是设有一、二、三年级的小学。这些教室是瑞吉欧教育者们的一个实验场所,来验证他们对幼儿的经验是否能适用于年龄大一点的儿童。这些儿童的个人和集体学习过程被紧密跟踪和记录下来。此外,幼儿园儿童升入市立小学的转变过程是教研中心组的一项全系统范围内讨论和研究工作的焦点。[6]

除了瑞吉欧自己的尝试外,21世纪以来,北美的一些小学也开始尝试瑞吉欧的理念和方法。[7]由此可见,我国教师的儿童研究年龄范围的确定是有据可循的。与此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总体而言,已有研究对0~6岁儿童的发现比较系统和深入,对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高中教育阶段的研究有待突破。

(二)教师的儿童研究特有的涵义

教师的儿童研究中的“研究”除了对应于常用的study,也对应于考克兰-史密斯所用的research。“research”是由“re”和“search”构成,其中前缀“re-”有“又”“再”之意;“search”是“寻求”“探寻”之意,这样,“research”乃是“反复寻求”“再三探寻”“一遍一遍再寻找”之意。汉语中的“研究”,据《现代汉语词典》(在线词典)给出的解释有两种:①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②考虑或商讨(意见、问题)。[8]据此,教师的儿童研究是指教师在学校或家庭的自然情境中,从身边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需要或现象出发,“反复寻求”“再三探寻”儿童学习和成长之真相的过程。

对于“教师研究是什么”,学术界同样有不少论述。在这些论述中,一个广为引用的定义是:“广义上的教师研究包含了各种形式的‘实践者探究’。这种探究是以系统的、有意识的、自我批判的方式,探究自己所处的教育情境中的问题。”[9]该定义大致明晰了教师研究的性质和特征。教师的儿童研究从属于教师研究,据此,教师的儿童研究是指教师从身边儿童学习和成长的需要或现象出发,有意识、有系统、自我批判地研究儿童的过程。和教师研究一样,教师的儿童研究也是一种实践研究。有意识指教师开展的儿童研究是有指向的,而非随意的;有系统指教师有序地收集和记录儿童研究所需的资料,包括通过倾听、观察、描述、对话等不同的研究活动;自我批判地指教师的儿童研究意在做出改变,包括帮助儿童、发展自身、变革学校。

从上述不难看出,教师的儿童研究是一种问题探寻和解决的过程。但教师的儿童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这是一种面向儿童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对儿童个体或群体到底有何意义尤为重要,据此,教师的儿童研究也是一种探寻意义、彰显儿童存在价值的过程。意义的探寻和彰显贯穿于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整个过程中,诚如第二章蒙台梭利、瑞吉欧、卡利尼等先行者的研究中呈现的诸多案例所体现的,同样也彰显在下文中本(Ben Twist)的老师对本当时处境的理解和行动中。本是一个11岁的英国男孩,5岁那年被诊断出有自闭症,于是本的妈妈送他到如下信中提到的兰斯伯里桥学校兼体育学院(Lansbury Bridge School and Sports College)学习,这是一所特殊儿童学校。在这所学校,本学习很努力,即便如此,本最后参加英国小学最后一年统考的成绩仍然不佳。本的老师克拉克森女士寄给本成绩单的同时给他写了一封信(见图3-1)。信的内容如下:[10]

亲爱的Ben:

恭喜你成功完成了学期末的SAT考试。

在吉尔、琳恩、安吉拉、史提夫和安妮(Gil、Lynn、Angela、Steph&Anne)的陪伴下,你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进步。

我已经将考试成绩单寄给你和你的父母了。

图3-1 克拉克森女士写给本的信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个考试只衡量你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能力。虽然它是重要的,你也完成得非常好;但你身上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能力,我们在兰斯伯里桥学校是用考试以外的其他方式评价的。

你其他方面的能力包括:

你的艺术天赋

你的团队合作精神

你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你的善良

你的自我表达能力

你的运动才能

你的交友能力

你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你的设计和建造才能

你的音乐天赋

我们很高兴,正是所有上述才能让你变成一个很独特的人;我们的责任就是全方位地衡量你,帮助你每天都进步,让你成为一个可爱、聪明的年轻人。

本,你做得非常棒,我们为你感到自豪!

克拉克森女士

本的老师克拉克森女士不仅非常了解本,而且也很理解此时此刻本需要的是什么,换言之,正是克拉克森女士对本的了解和理解,才让本的独特性、存在价值和学习的意义得以彰显。

(三)教师的儿童研究的特征

与学者的儿童研究不同,对于教师而言,不论哪种涵义的儿童研究,都具有如下鲜明的特征。

1.教师的儿童研究是实践者研究

学者的儿童研究是理论者研究,是作为局外人的学者对研究对象进行有控制的研究,旨在得出学者期待的理论观点。反之,教师的儿童研究是作为实践者的教师开展的研究,这种研究往往发生在学校或家庭的自然情境中,旨在探究身边儿童的问题解决办法或探寻超越儿童问题的意义。据此,教师的儿童研究也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研究。

2.教师的儿童研究是系统的

教师的儿童研究不是随意、散漫的,而是系统的。兰克希尔(Colin Lanks-hear)与诺贝尔(Michele Knobel)认为,研究所具有的系统性具有特定的特征。[11]这些特征是:(1)研究问题得到清晰的组织和表达并且可以掌控。这意味着研究问题是聚焦的,既不泛泛而谈,也不混乱。(2)研究设计与研究问题相匹配。(3)某些事情能让研究者发现研究问题。(4)适当地收集资料的方法。(5)某种分析和解释的成分。(6)基于上述五个方面得到的结论和应用。需要指出的是,研究问题决定研究内容,在我国教师研究的语境下,确定研究什么即确定研究内容比提出研究问题更接近教师的儿童研究思维。

3.教师的儿童研究是有儿童的声音、故事的实践研究

与学者所开展的理论研究不同,教师的儿童研究是一种实践研究,这种实践研究是在学校中,其独特性在于其充满儿童的声音和故事。在此意义上,教师的儿童研究就是讲述儿童学习和成长的故事。如下就是一位老师讲述小孙学习美术的故事:

二年级开始,小孙在上美术课时不再一味游离于课堂之外了,大部分时间他会画他喜欢的打仗游戏,我没有强求他一定要和班级同步,只是暗自观察他的反应,在他可能表现出有兴趣的反应时,适时地引导他。一次,有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用水彩颜料给折叠过的宣纸染色,打开后,制作出有扎染效果的作品。对于这样新奇的、像变魔术一般的制作过程,孩子们可乐翻了,小孙也坐不住了,卷起袖子开始染了起来。但是五分钟一过,他就不耐烦了,把染了一半的作品扔在一边不要了。我把它捡起来,课后打开晾干后粘在彩纸上亲自交给他,接过作品时小孙有一瞬间的愣神。而在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小孙似乎变得有些懂事了。[12]

需要指出的是,儿童的声音和故事是儿童的,而非被成人或传媒所左右的假声。童音童趣至少不是成人化或娱乐化的,而是在纯真、自然中经常暗藏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