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已有的文献看,亚洲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和日本。倡导小学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是当时美国留学归来的王欲为。(二)日本晚近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教师的儿童研究在日本的兴起,既与佐藤学先生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有关,又与日本晚近蓬勃发展的儿童学专业的创办有关。如下记者的访谈能更鲜活地洞察到佐藤学对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倡导。......
2023-07-30
国际上,除了用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或研究取向来指称中小学教师开展的研究外,一般用教师研究(teacher research)指称中小学教师开展的研究;对于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儿童研究,同样如此,除了用研究方法或研究取向命名外,往往用儿童研究(child study)。在我国,总体而言,儿童研究似乎成了各领域学者的专利,对于教师的儿童研究,从零散的文献看,一般用学生研究指称;但有趣的是,对于教师开展的研究,往往用“教师的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指称,这里的“教师教育研究”其实仍然是教师的教育研究,进入21世纪后,出版了多本以上述两种名称命名的著作。据此,一个需要深入反思的问题是,在我国当下,到底用学生研究还是儿童研究指称教师开展的儿童研究为妥?尽管有部分声音认为不必区分,但为了保障每位儿童的基本权益,有必要略作区分。如下拟从两方面阐明采用儿童研究而非学生研究的理由。
(一)恢复教师对儿童成长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减少教师因过度关注学生角色而无意中阻碍其成长
自2001年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以来,基础教育阶段的全方位改革已持续了16年。在这一轮改革中,如何实现儿童在课程改革中的内在价值是关键导向,在这样的改革实践中,我国儿童的学习和生存处境大为改善。然而反观现实,我国教师对每位儿童的理解程度、每位儿童在校的生存处境仍然堪忧。近年来,师生冲突或暴力事件屡见报端,尽管这类事件发生背后的成因是复杂的,但不少事件的发生与教师对学生缺乏应有的理解、过度用外在功利价值要求学生有关。如果我们愿意仔细倾听初中及以上年级学生的日常话语,就会发现“郁闷啊”之类的话语是他们遭受不公或不理解甚至误解时的常用语。
学生作为人的内在价值被忽视,既不是因为教师不了解课程改革的价值导向,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尽责,而是教师过度关注“学生角色”的外在功利价值、家长和社会助推追逐功利价值的合力所致。在功利价值的驱使下,一旦学生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做,教师往往喜欢从主观判断的角度随意为学生贴上诸如此类的标签——“现在的学生比较懒”“不听话”“叛逆”“学习不上心”……很少有教师会耐心倾听学生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可能原因。尤其是面对升学的压力,从小学高年级开始,教师可谓用尽心力争夺时间,用各种题海战术要求学生争分夺秒地解题,尽管如此,学生似乎并不“领情”。2012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者调查了杭州、大连和成都的中小学师生关系;“师生关系亲密性”这一维度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于师生关系亲密性的评价大体上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升高而下降”;“许多学生认为教师上课过于严肃,对某些问题缺乏足够的耐心”。[3]
如果教师能跳出功利化师生关系的樊笼,从儿童视角注视学生,那么,教师很有可能会为自己和学生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从儿童视角出发,前述不论是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还是先行者,他们对儿童世界的关切和研究,都让我们看到了迥异于成人世界的儿童个体和群体的独特性;同时,当儿童研究的教师先行者们对儿童世界的研究越深入,其对儿童成长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也越好。据此,对我国教师而言,如能把学生视作儿童,且能像前述的蒙台梭利、瑞吉欧、卡利尼等田园教育学者或共同体那样,用正向的儿童观或儿童形象去关注和研究儿童成长,这样不仅能极大提升对儿童世界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而且会创造关于儿童成长的丰富知识,还能改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品质显现在师生交往中,教师的话语、神情是最直接的交往方式,如若把学生视作儿童,特别有助于教师反思一些话语或神情对儿童产生的可能的伤害,进而避免之。
(二)儿童既是家庭中的人,也是学校中的人,据此可以融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教师开展儿童研究,既可以研究自己的孩子,也可以研究自己所任教的学生。近十年来对中小学教师的观察发现,除了一些非常喜欢孩子的教师外,一提到儿童研究,多数教师首先关切的是能否先研究自己的孩子,在研究自己孩子的同时逐步开展对所任教学生的研究。换言之,教师首先关切的是家庭中的儿童,教师通过对自己孩子的关切和研究,逐步打开了研究学校儿童的大门。
这样开展的儿童研究的最大价值在于,不断发现儿童学习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关联性、丰富性和多样性,据此更好地融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种融通至少是两个层面的,一则是从教师角度,即教师将对自己孩子的研究和对学生的研究融通之,二则是儿童的角度,融通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有关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的文章
从已有的文献看,亚洲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主要分布在我国和日本。倡导小学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是当时美国留学归来的王欲为。(二)日本晚近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倡导者教师的儿童研究在日本的兴起,既与佐藤学先生推进学习共同体建设有关,又与日本晚近蓬勃发展的儿童学专业的创办有关。如下记者的访谈能更鲜活地洞察到佐藤学对教师开展儿童研究的倡导。......
2023-07-30
学会关心每位儿童的成长是教师的儿童研究的内在价值。与关心学生的分数等外在价值相比较,学会关心每位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弥足珍贵。这样,关心每位儿童就意味着教师要为每位儿童的学习和健康成长操心,及时洞察到每位儿童学习和成长的内在需要并迅速做出反应,进而帮助每位儿童学会关心他人。......
2023-07-30
如前所述,M小学已经有相对稳定的机制帮助教师持续开展儿童研究,教师也从儿童研究中不断找到内在自生的发展力量。(二)组建更为灵活的儿童研究小组近年来,M小学教师基于儿童研究,不断提出自发的课题研究,这对于M小学儿童研究的持续开展是可喜的。对于上述(二)和(三)两方面的努力,第一章第三节普雷斯科特提出的儿童研究过程是一种可参考的思路,除此之外,展望学校对一名儿童的合作描述、瑞吉欧的工作坊也是可借鉴的。......
2023-07-30
前述卡利尼曾提出了做儿童描述性评论的过程。描述作为儿童研究的首要方法,其大致思路如下。总体而言,教师日常做得最多的事是言说,然而,在描述中,教师的倾听先于言说。如第二章所指出的:描述性语言拒绝把人和事放在预先确定的思想类型中,这些思想类型用它们老一套和所有的驱动力压制着我们所有人。描述性语言吸引我们走进一种共有的人性中,并促使我们在许多方面和其他人建立联系,这是判断性语言所做不到的。......
2023-07-30
张老师断定,赵立是通过作弊的方式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尽管赵立及其家长认为张老师在对成绩处理问题上是不妥的,但碍于儿童与教师之间在地位、权利等方面的不对等,赵立及其家长不敢在此事上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以保护赵立的学习权益。在此背景下,面对中小学教师逐渐试水儿童研究,教育界亟待探讨儿童研究伦理问题,以尽可能减少对儿童的潜在伤害。......
2023-07-30
(一)教师个人的可能准备国际上,蒙台梭利较早论及教师的儿童研究之个人准备问题;在我国,陈鹤琴较早论及了儿童研究者的资格。[3]陈鹤琴实际上提出了教师开展儿童研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此外,工作坊是瑞吉欧深化教师合作开展儿童研究的重要方式。......
2023-07-30
(二)叙事性描述案例的分析总体而言,朱清瑶所做的叙事性描述案例能大致呈现叙事性描述应包括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发现部分,小凌在一位见习教师的语文课堂中的表现初步得以显现,同时还能就这样的显现是否是真实的小凌提出了进一步的问题,如能用后续的历时性描述,那么,由这些问题生产的内容可以进一步深入观察,或者据此观察处于不同课堂情境中的小凌。......
2023-07-30
在我国,教师的儿童研究常常是零散的、不受重视的、甚至是缺席的,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儿童的概念经常被类别化和概括化,如优等生、学困生,或这个班学生等等,教师鲜能具体描述每位儿童的特征,并以此为据改革课程和课堂教学。同时,我国教师职前培养的有关政策中,也没有真正引导职前教师研究儿童。面对我国教师对儿童的固化认识,亟待恢复教师在儿童研究方面的好奇心和探究心,以“返乡人”的视角去欣赏和研究身边的每位儿童。......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