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发现儿童的重要性

教师的儿童研究引论:发现儿童的重要性

【摘要】:卢梭以自己的短暂的家庭教育经历以及对儿童持续终身的观察和思考为据,提出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根本价值。(一)发现儿童确立为教师的儿童研究之价值的缘由儿童被视作小大人是当时法国社会的常态。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凡是儿童阶段的独特性被遮蔽时,儿童除了拥有儿童的容颜外,其他方面极易被成人化。

卢梭之前,儿童只是成人的附庸。卢梭以自己的短暂的家庭教育经历以及对儿童持续终身的观察和思考为据,提出发现儿童是教师的儿童研究的根本价值。据此,饶有兴趣的问题是,卢梭为什么将发现儿童确立为教师的儿童研究的价值?发现儿童有何意蕴?

(一)发现儿童确立为教师的儿童研究之价值的缘由

儿童被视作小大人是当时法国社会的常态。卢梭认为,成人既不理解也不研究儿童,这是一种集体性的漠视和悲哀。卢梭指出:“我们对儿童是一点也不理解的:对他们的观念错了,所以愈走就愈入歧途。最明智的人致力于研究成年人应该知道些什么,可是却不考虑孩子们按其能力可以学到些什么,他们总是把小孩子当大人看待。”[3]据此,卢梭认为亟待通过儿童研究来发现儿童;同时,对儿童的研究是所有研究中的头等大事,这个头等大事的研究只能由具备教师品质的人承担。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卢梭宣称:“我所求的头一个品质是:他绝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是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4]换言之,在卢梭看来,高尚的教师才有可能由衷地投入儿童研究的事业中去。尽管卢梭是通过研究爱弥儿提出儿童研究及其如何教育儿童的系统理论,但由于卢梭选取的爱弥儿是个智力寻常的孩子,因此,卢梭不仅发现了爱弥儿的成长特性,也提出并确立了儿童阶段的独特性,还提出了如何教育像爱弥儿这样的儿童成“人”的伟大理论构想。

卢梭对当时法国教育制度和现状强烈不满。在卢梭看来,当时法国学校教育的现状是:

从我们童年时候起,人们就拿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来教我们,虽把我们教得外表看起来很机灵,但却败坏了我们的判断能力。我发现,人们到处都在不惜花费巨额的金钱修建规模庞大的学校来教育青年:学校里什么东西都教,就唯独不教他们做人的天职……孩子们不仅没有学到区别真理与谬误的本领,反面学会了一套善于狡辩的技能,把真理谬误搞混,使人分不清真伪。[5]

卢梭认为,从儿童天性看,这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根本无助于儿童学会做人及其身心的健康成长;真正适合儿童的良好教育是自然的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的融合。这意味着对于儿童而言,身体发展重于知识的学习,教师不是急着让儿童学习文字,而是“促使孩子有学习的欲望”[6];一旦儿童有了学习的欲望,学的方法反倒不重要了。

(二)发现儿童的意蕴

卢梭主要从如下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发现儿童的意蕴。

1.发现儿童首先是发现儿童阶段在人生中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

在卢梭看来,要把儿童当儿童看待。卢梭告诉世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7]发现儿童阶段的独特价值,首先要意识到儿童是人,而非小大人。作为“人”的儿童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是可以独立存在的,而作为“小大人”的儿童是受成人控制和支配的。为此,发现和呵护儿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儿童阶段的独特价值得以彰显的起点。对于卢梭提出的儿童阶段的独特性,卢梭之后,不少学者用多元的视角呈现了儿童阶段的独特性。如我国的著名画家、散文丰子恺先生以漫画和散文的形式展现了儿童阶段的独特性,图1-1就呈现了小妹妹的独特想法。又如在一篇题为《给我的孩子们》的散文中,丰子恺描述了长子瞻瞻儿童时期情感表达的率真、自然与热情。

图1-1 小妹妹的大疑问[8]

图1-1由四幅漫画组成。漫画(一)中,小妹妹看到两位衣衫褴褛的人端着碗在饭店门口要饭,非常疑惑:“许多饭店开着,他们为什么不去吃?”漫画(二)中,小妹妹看到两位寒风中衣着单薄的行人途经服装店门口,很疑惑:“许多衣服挂着,他们为什么不拿来穿?”漫画(三)中,一位行人背着重物艰难前行,边上停着很多汽车,小妹妹很困惑:“许多汽车停着,他为什么背了重东西走路?”漫画(四)中,在很多空房子前一个行装简单的人睡在地上,小妹妹们很疑惑:“许多房子空着,他为什么睡在地上?”在小妹妹看来,饭店开着进去吃饭即可,衣服挂在店里拿来穿即可,汽车停着开走即可,房子空着进去住即可。小妹妹之所以这样认识世界,既与该阶段儿童的经验分不开,更与丰子恺先生对儿童世界的呵护分不开。在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中,有不少呈现儿童阶段独特性的类似漫画,这些漫画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卢梭所指的发现儿童阶段独特性的具体意蕴。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凡是儿童阶段的独特性被遮蔽时,儿童除了拥有儿童的容颜外,其他方面极易被成人化。据此,如何把孩子看作孩子依然是儿童研究的重要课题和价值追求。

2.发现儿童即发现儿童是一个自然人、自由人

卢梭所谓的“自然”是指人性中的基本能力和倾向,同样地,自然人是独立自主、自食其力、身心协调发展的人,他既有运动家的身手,又有哲学家的头脑。自然人是在自然进程中成长的,儿童成长的自然进程与其年龄相适应,卢梭如是说:“不管他的外表如何,都应该按他的年龄对待他”[9];而当时法国社会的经院教育是违背儿童成长的自然进程的。从儿童成长的自然进程看,儿童的成长首先是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此基础之上才是思维的发展;据此,教师应该顺着儿童成长的自然进程实施相应的教育;否则,将会出现种种阻碍儿童成长的问题,诚如卢梭所告诫的:“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10]为了让儿童能够按其自然进程成长,卢梭认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教师应多等待、少评判。由此可见,当前流行于我国社会的“慢教育”“消极教育”无不受到卢梭的影响。

3.发现儿童还意味着要发现儿童自身自然出现的积极向上生长的力量

卢梭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积极向上的生长力量,这些生长力量显现的时间因儿童而异。据此,教师要虔诚地静候这样的生长力量的出现。卢梭说:

教育是随生命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他对孩子的关心。他照料着孩子,他观察他,跟随他,像穆斯林在上弦到来的时候守候月亮上升的时刻那样,他极其留心地守候着他薄弱的智力所显露的第一道光芒。[11]

卢梭极力反对向儿童灌输陈旧知识和道德观念的经院教育,这样的教育实际上扼制了儿童自身的生长力量;据此,就不难理解卢梭为何倡导消极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