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影音乐可以借助唱片或数字音乐实现独立发行,成功的电影音乐还可以举办专场音乐会,但出现在电影中的音乐就是一种功能性的音乐。虽然有声源音乐被认为是处在故事世界内的,而无声源音乐属于非故事世界的,但毫无疑问,两者都服务于电影这个故事世界,流动在影像中的音乐,其功能首先是为观众导入故事世界创造条件。......
2023-07-30
说到电影的主题音乐,耳边就会想起无数成功的范例,例如,《辛德勒的名单》的主题音乐、《星球大战》的主题音乐、《我的父亲母亲》的主题音乐,等等。当这些音乐响起的时候,往往会让人在脑海中串起对电影中一幕幕画面的记忆。
当电影音乐在创作的时候或者导演在使用的时候具有较强的目的性,也就是音乐成为剧作的一部分,就会形成主题音乐,也就是“Theme(主题)”,或者对应的是某个人物,或者对应的是某个物品,又或者对应的是某段情感、某个理念,等等,主题音乐往往会在片中多次出现,只出现一次的音乐一般不能成为主题音乐。一部电影当中,有时也会设计多个主题音乐。
但是,要贯穿影片,成为整部影片精神象征的主题音乐显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Theme”能涵盖的。前面提到的几部电影的主题音乐,显然都是贯穿影片的主题音乐,这是一种应用了“主题蒙太奇”概念的主题音乐,在电影整体结构中有重要的功能,在影片中的多次出现形成一种合力,传递出主题思想。
其实,并不是我们所熟悉的主题音乐都是贯穿电影的主题音乐。例如,在电影《末代皇帝》中,出现在电影原声音乐CD中的第10号曲目Main Title Theme,只是用在出现开场字幕时,在片中也只是清晰地呈现过一次,出现在溥仪与弟弟溥杰在战犯营见面时,随着这段音乐的出现,画面切回两人年幼之时相会的场景。这段音乐中,在具有宫廷感的打击节奏的衬托下,小提琴的滑奏描绘出旖旎的风光,由于音乐特色明显,被很多电视剧、电视节目“引用”,在传播的过程中被当成了《末代皇帝》的音乐代号。这段音乐在影片中的功能其实非常有限,仅仅作为一种“宫廷”的符号。而本来在片中设计成为贯穿影片的第9号曲目The Last Emperoror(Theme)在片中多次出现,特别是几场情感重头戏:溥仪搬出紫禁城、婉容被送走、日本投降后溥仪等准备逃离以及片尾处,再加上两个变奏版本,在创作上这显然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题音乐,采用了交响乐风格,前段阴暗压抑,后段大幅度地掀起旋律上的波动,听后不由得让人留下声声叹息。虽然在传播中没有获得主题音乐的身份,但在电影中的“精神象征”地位是毫无疑问的。
如果以能否切合影片内容从而打动观众、留在观众记忆中作为衡量一部电影的音乐成功与否的标准的话,就会发现,并不是好的音乐在电影中就一定能获得这种成功,要看导演在电影中如何设计、使用音乐,这正是电影音乐的独特之处。显然,要成为贯穿整部电影的主题音乐,这种设计更要体现在电影的整体结构和情节中。
《飞屋环游记》(Up)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2009年推出的第十部动画电影,该片由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执导,讲述了一个老人为了信守对已经去世的妻子的承诺,带着共同打造的房屋一飞冲天,踏上冒险旅程的故事。
担任《飞屋环游记》配乐的是迈克·吉亚奇诺(Michael Giacchino),美国著名的影视配乐作曲家,曾就读朱利亚音乐学院夜间部,同时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获得电影制作的学位并辅修历史,显然这又是一个深谙电影之道的音乐家。这部动画影片获得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此外还摘取了最佳电影配乐奖的桂冠。
在《飞屋环游记》96分钟的片长中,音乐出现的时长超过了69分钟,由此可见比重是相当大的,影片的原声音乐CD中一共列出的音乐共50首曲目,基本没有重复的段落,这也意味着对担任作曲的迈克·吉亚奇诺来说,工作量是相当巨大的。此外,虽然有个别曲目被导演舍弃,并没有在影片中登场,但所有曲目都是按照影片的顺序依次编号排列的,这部动画影片整个制作前后历时5年,可见音乐的介入应该是比较靠前的,哪一段影片要出现哪一段音乐在全片创作之初已经布局谋划,在漫长的制作过程中逐渐创作、修改、磨合、融汇,从而最终使音乐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整个动画影片的躯体之中。
(以下内容可参考本书附录一的拉片单。)
《飞屋环游记》的主题音乐在影片的7分26秒处隆重登场(06.Married Life),也就是卡尔和艾丽在婚礼后展开了一段婚后生活。之所以称它隆重,因为在接下来长达4分10秒的时间里我们看到了一段完全由音乐唱主角的“MV”,这在动画影片中是不多见的,失去了幽默的对白,失去了夸张的动效,又没有标识环境的同期声,如果不是画面和音乐有足够的吸引力,皮克斯的动画师们是不会冒这样的风险的。所以,结果可想而知,果然是一个难得的精彩段落。在三拍子的快节奏中,各种乐器开始一遍又一遍地演奏回旋的主题旋律线,先是加了弱音器的小号,再是小提琴、钢琴、钢片琴、双簧管……这期间两个人共同修缮房屋、置办家具、山坡上嬉戏、一起工作生活、看天空的朵朵白云畅想养着一大群孩子,一切那么美好……在两人共同布置婴儿房时放慢速度的音乐却先一步预示了生活中的不幸,艾丽被查出不能生育。不过在卡尔的关怀照顾下,艾丽走出了阴影,两个人开始为了实现小时候去“天堂瀑布”的愿望而储蓄旅费,音乐也开始由慢到快预示着回到了正常的生活轨道。虽然人生旅途充满了跌宕起伏,为了修汽车、看病、修房子,钱都被用掉了,两个人也都变老了,但音乐中还是充满了两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只是在有一天打扫卫生时,卡尔忽然想起了那个还未实现的愿望,突然眼珠一转有了主意,双簧管适时地又奏响了主题,接下来卡尔订了机票,打算在山坡上野餐时给艾丽一个大大的惊喜,可是,年老的艾丽再也爬不上年轻时爬过的那个山坡了,并且住进了医院,音乐再次迟缓下来……人生太多的风风雨雨,这段“MV”中的音乐给予了完美的演绎,最后艾丽去世,卡尔孤零零地举着一只气球回到屋子前,只剩下钢琴静静地演奏着几个柱式和弦。
图4-1 动画长片《飞屋环游记》的电影海报
其实,虽然讲了一大段剧情,但从根本上说,音乐是不具备这种叙事性的。正是由于电影音乐具有这种与画面相结合的神奇作用,镜头间的蒙太奇通过音乐这根纽带使我们在4分10秒的时间里就跟随主人公一起经历了大半个人生,体会到其心情的起起落落,从而将主题音乐连同感情色彩一同纳入脑海之中。再进一步,为了这段“MV”,导演是有铺垫的,在影片4分32秒和5分27秒两处,都能听到主题音乐素材的出现,只不过分别采用了较为纤细的音色——高音区的钢琴和钢片琴,而且由于这两个段落是孩童时代卡尔和艾丽重要的对白设计,不仔细听的话也许很容易被忽略掉。
实际上,如果不算影片的片尾音乐的话,包含这个主题的音乐共有14首曲目,当然由于运用了不同的音乐发展手法,每首曲子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那么这个全片的主题音乐到底在整个影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音乐的设计是如何进行的呢?结合影片的内容并进行音乐拉片单分析后,就能明了导演和作曲的良苦用心了。
首先,要弄清楚影片的核心是什么?本片主人公是一个老头,女主角在11分半的时候就去世了,按照一般思路,导演把自己逼到了一个死胡同——影片根本没有什么卖点!然而看完了整部片子就会明白,导演巧妙地化不利为有利,借老人卡尔的心路历程,带我们领略——什么才是生活的真谛!了解了这一点,结合故事讲述中所要具有的“障碍”要素,就会明白,当反派穆兹来抓大鸟凯文时,摆在卡尔面前的抉择——一边是燃烧中的老屋,一边是困境中的凯文,就是影片设置的最大“障碍”。卡尔最终选择了扑灭老屋的火焰,因为在他心目中,老屋是自己与老伴艾丽共同生活的见证,自己出来探险的目的就是将老屋带到天堂瀑布。虽然救凯文后来证明是正确的,只是当矛盾摆在面前的时候,卡尔还无法跳出旧的框框,然而当74分07秒卡尔再次翻开艾丽留给他的探险日志时,发现了自己一直没有往后翻看的内容,才理解到艾丽其实并没有觉得人生留下遗憾,从而他也顿悟到生活的真谛。老卡尔决定去做当下正确的选择——营救凯文,于是开始扔掉老屋里的坛坛罐罐以减轻重量,使屋子再次升空,这个扔掉家具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清理头脑中旧观念的过程,至此,卡尔的思想开始转变了。所以,这个时候乃至以后,包含影片主题的音乐出现时,都是坚定的进行曲风格,由弦乐组和铜管乐浓墨重彩地奏出,反映出卡尔坚定的斗志。而反观之前的飞屋第一次升空,由于卡尔当时还是一心要去天堂瀑布“还愿”,主题的音乐呈现上奇幻有余,颂扬不足。由此可见,影片的思想内涵对音乐的创作和设计至关重要。
其次,主题音乐在片中往往有对应元素,并且传达一种暗示。以《飞屋环游记》来看,与这个主题音乐所对应的元素是艾丽的探险梦想(以汽水瓶盖做的徽章为画面元素)和那本探险日志。以听觉构造的材质来看,都是以钢琴或钢片琴的高音区奏出主题音乐的旋律,晶莹闪烁,仿佛唤起我们每个人心底对理想的那种美好期许。在全片中这样的场景出现了6次,如图4-2中所示,分别列举如下:
(4′32″—5′03″)【04号曲目:We're in the Club Now】小卡尔初遇艾丽,艾丽为他戴上汽水瓶盖做的徽章;
(5′27″—6′56″)【05号曲目:The Adventures of a Lifetime】小卡尔住院时,艾丽来探视并分享自己的探险日志;
(7′26″—11′35″)【06号曲目:Married Life】临终前的艾丽最终把探险日志交给卡尔;
(19′14″—20′24″)【09号曲目:Resigned and Reminded】卡尔被迫接受老屋拆迁,晚上整理物品发现了探险日志,静静翻开,萌发了老屋升空的奇想;
(71′30″—73′36″)【39号曲目:Stuff We Did】卡尔没去救凯文,一个人拖着老屋到达天堂瀑布,坐在屋里翻起了探险日志,回忆艾丽,发现了自己一直未向后翻看的艾丽的记录;
(87′36″—89′00″)【48号曲目:The Ellie Badge】卡尔将艾丽当年的那个汽水瓶盖做的徽章戴在了罗素胸前。
图4-2 《飞屋环游记》中主题音乐的对应元素
综合起来看,影片主题音乐的旋律素材其实表达的就是一个理想,一个6度音程内的旋律描绘的儿时的小小愿望。小的时候每个人都有梦想,或许在大人眼中往往显得不切实际,甚至滑稽可笑,也许长大后自己也发现这个梦想可能根本不值一提,但它永远会驻留在每个人的心底,永不磨灭。美国著名影片《公民凯恩》中凯恩的童年情结也反映的是同样的内涵。从上面列举的情节可以看出,在《飞屋环游记》中,当艾丽为卡尔戴上汽水瓶盖做的徽章那一刻起,这个探险的梦想便由艾丽传递给卡尔,成为两人共同的理想,后来艾丽不在了,当卡尔犹豫不决、彷徨无助的时候,那本艾丽留下的探险日志连同美妙的主题音乐就会陪伴着他,最后,当结束了探险的历程回到现实生活中时,卡尔又将汽水瓶盖做的徽章戴在了共同经历了冒险历程的小伙伴罗素胸前,理想的火种传递给了年轻一代。
图4-3 《入殓师》的电影海报
《入殓师》(Departures)由日本导演泷田洋二郎[13]执导,影片通过主人公从事入殓师这个职业从而接触“为逝者送行”的过程,引导人们去深入地了解生命的意义。该片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等多个奖项(图4-3)。
主人公大悟(本木雅弘饰演)原本是管弦乐团的大提琴手,可就在他为了在演奏上更进一步,刚刚花重金买了一把新琴的时候,乐团解散了,这使他背负上了债务。于是,大悟带着妻子返回了老家,在求职的过程中阴差阳错地成了一名入殓师。起初,对死者的畏惧感以及诸多偏见使大悟对这个职业相当排斥,但在经历了种种事件后,他终于战胜了自我,认真地投入到这份工作中去。
可见,这是一部描述人物内心变化的影片,对导演来说,在情感的累积、变化等方面需要重点考虑,这不仅需要情节上的铺垫、细节方面的刻画,还需要利用唤起情感的重要工具——音乐。为本片担任配乐的是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他为本片创作了以钢琴加弦乐组为主,配合以竖琴、木管乐组的简约音乐,并谱写了让人印象深刻的旋律,整个音乐风格与影片气质浑然一体。
值得关注的是,对入殓师这个职业由不理解到理解这个故事框架下,还包含了主人公的家庭故事,从少年时父亲离家出走给大悟的内心留下阴影,到大悟为自己的父亲进行入殓仪式,从而发现父亲对自己的爱,这同样是个非常重要的情感历程。
(以下内容可参考附录二拉片单。)
《入殓师》的原声音乐CD中共有19首曲目,其中拉片单中列出了第11、14、18、19首曲目在片中出现的位置。从拉片单中可以看出,作为电影的主题音乐《入殓师》(Okuribito)出现在以下五个地方:
(00:45:09—00:47:53)【18号曲目:Okuribito-memory】(先由大提琴演奏导入,后过渡到大提琴和钢琴共同演奏)大悟翻出儿时拉过的琴,发现琴谱包着的石头,拉着大提琴回忆童年和父母的生活(图4-4左上);
(01:03:21—01:04:57)【11号曲目:Okuribito-on the record】大悟和妻子在家听大悟父亲留下的唱片,妻子告诉大悟其实他的妈妈是爱着他的爸爸的(图4-4右上);
(01:26:04—01:31:29)【14号曲目:Ave maria-okurbito】大悟为社长和同事在圣诞节夜晚拉大提琴(Ave maria呈现了一分半钟),伴随着大段的写意镜头,大悟感受到人间真情的美好和温暖,此后开始专心于入殓的工作(图4-4左中、右中);
(02:00:01—02:04:04)【18号曲目:Okuribito-memory】大悟为父亲入殓的过程中发现父亲手中紧紧攥着的自己给父亲的石头,发觉父亲对自己的爱,记忆里那张模糊的脸也慢慢变得清晰了,他也同时回忆起自己对父亲的爱(图4-4左下);
(02:05:21—02:10:17)【19号曲目:Okuribito-ending】大悟把自己给父亲的石头象征性地给了妻子肚子里还未出生的孩子,出片尾字幕(图4-4右下)。
图4-4 电影《入殓师》中主题音乐的呈现
主人公的大提琴手的身份,成为大提琴作为主题音乐主奏乐器的重要因素,演员本木雅弘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在电影拍摄之前的半年中专门进行了大提琴的训练,取得了不错的呈现效果。在影片中演奏主题音乐的过程中非常协调,特别是在乐团中演奏《欢乐颂》的段落中,本木雅弘都与身旁大提琴组的其他专业乐手在操琴动作上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主题音乐在入殓师职业之外承载着一种亲情关系:大悟翻出儿时的提琴,自然拉出的曲子——曲子源自父亲最喜欢的一张唱片——为父亲送终的时候父亲手中的小石子——最终将这种亲情传递给尚未出生的孩子。在影片前三分之一部分主题音乐虽然并没有登场,但与入殓师职业形成密不可分的关系,大提琴特有的低音,既能表现人面对生死的沉重感,又传递出内心深处深沉的爱。
虽然在《入殓师》中,主题音乐不像《飞屋环游记》那样有高密度的出场机会,而且表现手法也并不多变,但由于它成了剧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每次呈现的时候都有足够的时长,除了第二次以唱片播放的呈现形式只持续了一分半钟之外,其他地方都出现了三分钟乃至更长。特别是在主题音乐第三次出现的地方,音乐由圣诞前夜大悟给社长和同事演奏Ave maria引出,过渡到主题音乐后,大悟在入殓师的工作中一步步走向成熟,各种工作的场景与他在田野间拉大提琴的写意画面交织在一起,意义非常明显,入殓师是一种职业,大提琴手也是一种职业,对大悟来讲已经不再有区别,他终于走出了之前的阴霾,完成了内心世界自我的超越。而且,这段音乐在配器上在原本钢琴加弦乐的基础上增加上了竖琴、木管乐组,交叠出现的写意画面给音乐留下了足够的表现空间,形成了高潮的段落,形成了音画结合的一段华彩。
主题音乐通过演奏、唱片等以有声源音乐的形式导入,最终演绎成主人公心中流淌的情感,这是一种主人公心中随时可感受的音乐,同时也将旋律线传递给了观众,从而将情感元素难以抗拒地渗透在全片中,成为本部影片的灵魂。
《假如爱有天意》(The Classic)是2003年出品,由韩国导演郭在容担任编剧和导演的一部爱情片,影片由女儿梓希整理母亲珠喜留下的信件和日记为线索,讲述了母女两代人的爱情故事。该片获得了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奖提名。
这是一部情节稍显老套、观众大多可以猜到结果的电影,阴差阳错、造化弄人,母亲最终没有跟自己的爱人在一起,处于三角恋漩涡中的女儿勇敢地对爱人表白,最终收获了爱情。导演为影片设计了唯美的林木景色以及搞笑的桥段,增加了很多看点,但毫无疑问,为影片贡献最大的是音乐。本片的主题音乐本来就是一首成功的情歌,由韩国作曲家刘英石(Yoo Young Seok)作曲,旋律起伏、哀婉忧伤,听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担任影片音乐总监的曹永旭(Jo Yeong-wook)将歌曲的旋律变成了主题音乐(《妈妈的情书》),取得了成功,获得了2003年第二届韩国电影大奖中的最佳音乐奖。
(以下内容可参考附录三拉片单。)
《假如爱有天意》的原声音乐CD中共有18首曲目,影片一开始女儿找出装着妈妈的信件和日记的箱子,旁白中也提到“这里有妈妈的初恋”,伴随着箱子打开,就像打开了一个音乐盒(图4-5上),钢琴演奏的主题音乐03号曲目《妈妈的情书》登场。女儿刚开始看信,电话响了,在女儿去接电话走开时,升格画面中一阵风吹落了箱子里的信件(图4-5中),弦乐掀起更强的情绪,主题音乐钢琴加弦乐的配器风格就此呈现。当女儿回来再次读信并且看到照片时,同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一样,伴随着主题音乐,照片再次成为回到过去的“穿越通道”(图4-5下)。
通过拉片单可以看出,03号曲目《妈妈的情书》在片中清晰地出现了7次,此后的7次伴随着俊河和珠喜的相恋过程:
(00:21:30—00:23:30)天降大雨,俊河和珠喜一起找地方避雨,珠喜脚扭伤了;
(01:00:51—01:03:11)俊河和珠喜相拥谈论泰秀、两人的处境与困境。珠喜表示不会再见俊河和泰秀;
(01:05:52—01:06:52)俊河多次去珠喜家找珠喜;
(01:26:38—01:27:23)珠喜来医院看泰秀,又见到俊河;
(01:37:49—01:39:03)尚民和梓希一起回老家看俊河与珠喜的故地。
除了钢琴演奏的03号曲目《妈妈的情书》,同样的旋律还出现在04号曲目《萤火虫之光》和18号曲目《河岸》中。
04号曲目《萤火虫之光》以黑管为主奏乐器演奏了主题音乐:
图4-5 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中主题音乐的登场
(00:23:30—00:26:20)雨停了,俊河给珠喜吃西瓜;入夜了,两人在河边看萤火虫;
(01:06:52—01:09:57)俊河不愿分手,大雨中尾随珠喜,两人重归于好。
18号曲目《河岸》,用木管、弦乐齐奏的方式演奏了主题音乐,特别是用在了情感较为强烈的段落:
(00:33:40—00:36:33)珠喜发现俊河来看她的表演,回去找俊河,两个人对话,曲子结束时转场回梓希所在的现代;
(01:28:08—01:29:38)珠喜在军队的队列中穿行寻找,没有找到俊河的踪迹;
(01:45:18—01:51:04)俊河在战场战斗的场面,特写很多,渲染战争的惨烈,最后俊河中弹倒地,手中拿着珠喜送的护身符。
此外,在影片的结尾段落,还出现主题音乐、主题歌的交替登场:
(02:00:37—02:04:27)【01号曲目:《越来越爱你》(女声无词吟唱)转钢琴】珠喜在河边,人们送来了俊河的骨灰,珠喜泪流满面;人们把俊河的骨灰撒进河水里;女儿抱着妈妈看到了彩虹,场景转到现代,梓希和尚民在岸边,尚民从项上拿出项链;
(02:04:39—02:06:52)【主题歌的轻音乐版(弦乐+钢琴)】尚民把项链戴在梓希项上,两人相视而笑,两人携手漫步,走过珠喜和俊河相恋的故地;
(02:06:52—02:08:57)【01号曲目:《越来越爱你》】尚民和梓希在萤火虫飞舞的相似场景里相拥。全剧终,出字幕。
经过统计,全片129分钟的时长中,有35分钟左右的时间都在演奏主题音乐的旋律,占整部影片的四分之一时长还不止,在如此高密度的“轰炸”下,主题音乐完全被观众所记忆,成为这出悲情爱情戏的代言曲。
此外,针对女儿梓希的恋情,从母亲珠喜和俊河在舞会上相遇出现的背景音乐到梓希作为乐手参加乐队排练的05号曲目《土风曲》,再到尚民和梓希两次雨中奔跑出现的07号曲目《我的你——你的我》,完全是同样旋律的不同演绎版本,主题音乐到歌曲的再次演绎,完成了从母亲到女儿勇敢面对爱情的注解。这个主题音乐明显借鉴了片中屡次出现的古典曲目《D大调卡农》中的低音推进手法,导演个人对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情有独钟,在自己的多部电影作品中都使用了这首曲子。
有关音画的交响——影像与音乐的表现性研究的文章
虽然电影音乐可以借助唱片或数字音乐实现独立发行,成功的电影音乐还可以举办专场音乐会,但出现在电影中的音乐就是一种功能性的音乐。虽然有声源音乐被认为是处在故事世界内的,而无声源音乐属于非故事世界的,但毫无疑问,两者都服务于电影这个故事世界,流动在影像中的音乐,其功能首先是为观众导入故事世界创造条件。......
2023-07-30
在音乐中,概括地讲,风格是指用各种音乐要素组合出的具有个性化特征的表现方式,呈现时有独特的听觉体验。一般来讲,音色属于配器的范畴,并不是作曲家进行创作时的首要考虑因素,然而在音乐构成的听觉世界中,音色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表现要素,因为它最容易被听众所识别。铜管乐器的音色明亮、饱满,力度是其最主要的特征,所以经常被用在音乐的高潮处,来烘托辉煌的场面或者表现英雄的气概。......
2023-07-30
当电影的时长有了突破后,必然出现分场景和故事段落上的区分,而不同的场景和故事段落对音乐风格的需求存在差异性。虽然时长只有10多分钟,但《火车大劫案》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西部片,影片分为14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不但有“绑架”“救人”“追逐”“枪战”等不同内容的画面,而且还包含一段警察们跳舞娱乐的场景,这往往需要不同风格的音乐。......
2023-07-30
在好莱坞电影大发展的黄金时期,斯坦纳[27]是电影史中屡屡提及的人物。但是,电影音乐创作和使用的特点是受到很多因素影响的,包括影片类型的不同、预算的情况、观众的口味、导演的风格、新科技的发展等,甚至还有来自于政治、经济发展的影响。此外,《金刚》还是电影音乐史上较早采用“主导动机[35]”的方式进行配乐的影片。......
2023-07-30
在音乐听觉中直接引起的是联觉活动,而联想则是在联觉基础上引起的后续心理活动。但是在一段旋律中,最高音的出现往往会成为感情的高潮点,也表现为视觉上的高潮点。例如,在迪士尼2000年推出的《幻想曲2000》中有一个音乐动画短片是根据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创作的。......
2023-07-30
此曲于2016年由西安音乐学院作曲系冯继勇教授编配成为交响乐版本,并于2016年10月29日在《筝之魂》——魏军筝乐作品音乐会首演,交响乐的烘托使此曲更具艺术感染力,生动地表现了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情怀。《大漠行》的创作,是魏军先生打破传统、开拓创新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清风·舞月》是魏军先生于2014年创作的双筝与钢琴、打击乐的筝乐作品。《行者》是魏军先生于2015年创作的一首筝与交响乐的作品。......
2023-08-25
然而在很多情况下,由于创作者对音乐运用上的精心设计,观众往往在心理上被引导,从含蓄的外在形式中发现深层次的含义。[16]可以看出,音乐在这里有了一层“象征”的含义。通过苏丽珍的旗袍“换装”,我们可以看出之后还有第三次西餐厅见面。......
2023-07-30
在各类民歌中,小调是一种基本上摆脱了实用性功能的制约,成为独立的以表现性功能为主的音乐体裁。其音乐特征如下。小调的曲调具有流畅、柔婉、曲折、细腻的艺术特色。因此,小调的节拍规整而不拘泥,节奏感鲜明而不强烈。在演唱多段词的小曲时,它的旋律往往会发生局部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是在基本曲调的不变的基础上,再运用润腔的手法和变化部分的乐汇、乐句的手法来实现。......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