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艺术家与创造力神话:文化产业实践

艺术家与创造力神话:文化产业实践

【摘要】:艺术和文化产品的非物质性还意味着,其创造者的初衷不完全是营利,他们可能是出于对世界、社会和人类的道德、教化、欲望和精神层面的挖掘和表达。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脱离手艺人的身份,并以群体的方式组成一个自为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商品市场繁荣的积极影响。当今的艺术家、文化工作者或创意阶层几乎无法脱离商品市场存在,尤其是在大都市的环境中。

围绕艺术文化的产业活动,从表面看是对物质产品的生产、传播、售卖与消费的过程,实则是观念、思想、感受性、创造力想象力的聚合与流动;是否能够创造经济价值,要看消费者能否从这些物质载体的内部获得启发、连接、愉悦和共鸣。也就是说,表面的货币交易背后隐藏着许多特殊的、非物质的因素。无论是大师画作、歌舞表演、网络游戏中承载的观念、意义、审美、创造能力与技巧,还是观众的接受能力,都不是人人天生具备的,哪怕仅仅是快速地按动和切换键盘上的按键,也需要大量时间练习和掌握。另外,艺术和文化商品一直被消费者用来确立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身份,通过这些产品的符号性呈现自己的生活风格和自我形象。这些特点意味着,简单追求文化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的投资将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如今加速变化的世界与不断寻求自我身份的环境下,文化商业充满风险。艺术和文化产品的非物质性还意味着,其创造者的初衷不完全是营利,他们可能是出于对世界、社会和人类的道德、教化、欲望和精神层面的挖掘和表达。社会统治阶级、精英群体、各种社会团体和现代政府都试图通过艺术和文化实现原功能以外的社会和政治功能,艺术和文化领域因此承载了很多相互矛盾的目标。

当然,这不是说艺术、文化与金钱没有关系,而是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隐晦曲折,且不轻松。我们有必要追溯艺术的本源,并问问“艺术是什么”的老问题。这个问题如幽灵,在艺术世界的发展进程和文化政策的辩论中都不断出现。在文化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都反映了参与者对这个问题所采取的态度和价值判断。作为创作者,他们依然受到其前辈、历史和传统的深刻影响。艺术的商品化和市场化是艺术史和艺术体制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家脱离手艺人的身份,并以群体的方式组成一个自为的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商品市场繁荣的积极影响。从艺术体制角度看,如果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能够构成艺术史的一部分,那么当代的文化政策、基金会、赞助商、企业投资、消费者都应该是艺术史和文化史关注和研究的对象。当今的艺术家、文化工作者或创意阶层几乎无法脱离商品市场存在,尤其是在大都市的环境中。对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观念的研究需要将市场和商业作为情境和变量。或者说,对商业性和经济性的强调或批判正是这个时代的艺术和文化研究的重要特征,它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阻力。当代艺术和文化的风景正是在各种矛盾和价值的判断与取舍间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