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形式设计又称艺术设计,是全部陈列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方面。即根据对陈列主题、内容和特定陈列展出空间的研究,运用形象思维,对材料(展品)进行必要的取舍,补充和组合,将纸上的文字,转化为可视的直观形象。......
2023-07-30
陈列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二是形式。前者强调言之有物,要表达出文物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后者是要帮助前者表达出来或者表现的更有力。在博物馆界,陈列内容和形式的讨论长久不衰,一般认为内容对形式起着决定作用,而内容也必须是存在于一定形式之中,两者虽为从属,但也需要和谐互补。
陈列的内容主要有思想和实物两个方面,一方面要确定陈列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学科知识,如社会历史、自然历史、艺术审美、科学技术这四种不同的方面,其中每一方面都可以细分为很多种类。社会历史类陈列分为某地区的古代史陈列、革命史陈列等,如首都博物馆的北京通史陈列、吉林省博物馆的“黑土军魂——东北抗日联军军史陈列”;自然历史类陈列可以分为动植物陈列、地质陈列、化石陈列等,如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动物——人类的朋友”陈列、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宝石陈列;艺术审美类陈列可以分为工艺品陈列、书画展览、电影音乐展览等,如杭州工艺美术馆的“钱塘匠心天工集萃——杭州工艺美术陈列”;科学技术类陈列可以分为航空航天陈列、天文陈列、农工业陈列等,如中国航天博物馆的“神舟问天”陈列、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古代传统技术”陈列等。陈列的内容左右着陈列主题和意义的选择,不同种类的博物馆按照自身的性质来确定本馆的陈列内容也就是具体陈列的主题,才能从众多馆藏文物中挑选出合适陈列的展品。陈列中的展品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归集出来,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符合陈列的主题和意义,这一标准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题或者内容。内容设计者在进行内容设计时,不仅主题要明确,对陈列内容内部层次表现关系处理应符合博物馆陈列的本质特征,即以文物展品为主要信息载体。另一方面就是具体的实物,主要包括展品和辅助展品。这些实物的组合和放置要集中展现陈列的思想性,需要让观众感受到陈列整体营造的文化氛围和背后主题意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陈列,进而实现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展品主要是博物馆的文物藏品,是博物馆通过发掘、采集、调查、征集、收购、接受捐赠、交换、调拨等途径收藏而来。展品是陈列的基础,展品质量的优劣关系到陈列的水平。对于博物馆来说,确定陈列的时候都会考虑到本馆藏品的实际状况,利用藏品优势来布展,形成自己的特色陈列。陈列的展品也可从其他博物馆或单位、个人借调过来,弥补陈列序列的缺失和不足。
辅助展品是指的就是能够配合实物展品展出,表达陈列的思想内容,强化实物展品的意义和作用,揭示展品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系列的展品。“展品的呈现往往有零散性、孤立性,观众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很难看懂,而辅助展品就是在其中起着补充解释的作用,让观众能简单迅速地了解展品的资料和价值。辅助展品同时也是衡量一个陈列组织设计水平的重要标准,在展品文物质量和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辅助展品的巧妙运用能够突出展品的特点,沟通展品之间的联系,使陈列的逻辑变得更加通顺和生动。辅助展品在实际陈列中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这类作品比较传统,常见的辅助手段,如利用油画做大型文物背景、利用雕塑复原人物面貌,还有重要位置的平面图、复原图、结构图等,可以给观众较为形象的展示,同时在艺术加工中也有渲染气氛,突出展品形象的效果。一类是各种文字介绍和说明,如展板、说明牌。博物馆通过陈列展览的文字说明,介绍和弥补文物的不足,文字说明是使观众了解文物、图片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事物本质以及发展规律,通过文字说明使观众了解陈列的内容和主题思想。还有一类是科技制品,如模型、沙盘、照片、互动设施、实验装置、多媒体设备等等。这类的制品种类颇为繁多,并发展迅速,在博物馆使用的非常多,所占比例很大。其中沙盘、照片、多媒体设备等比较容易理解,非常直观地展现了陈列文物的背景和时代状况,立体、真实、准确地让观众全面了解展品。还有一种是陈列的互动设施,这种设施是陈列发展至今不断注重交流、丰富陈列内涵、更加人性化、更加努力适应各年龄段观众的手段。[3]
随着陈列形式越来越丰富,水平越来越高,辅助展品的内涵在博物馆陈列中也更加广泛。确切来说,一切有助于观众理解文物和陈列背后的主题思想的手段和设施都可以称为辅助展品。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雕塑等美术作品,现代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给其带来很大空间的继续扩展,三维立体成像、多屏幕投像、大型动态屏幕文物展示等都给观众带来不一样地体验和效果,既增加了趣味,也达到了宣传教育的社会功能。辅助展品虽然有诸多的形式和优点,但在实际的陈列设计中仍然需要注重陈列主体,也就是展品实物,脱离文物展品的辅助展品会背离陈列主题,过分增添各种形式的辅助展品也会本末倒置,喧宾夺主,进而忽略陈列基础,让观众新奇有余,欣赏不足。著名学者苏东海先生认为:博物馆陈列是依靠文物说话而不是靠附加的展品说话,只有摆脱依靠加大辅助展品的分量使陈列组织得像教科书的做法,才能更好地实现陈列的博物馆化,凸显博物馆的文化特征。处理好展品和辅助展品之间的关系,达到适宜的平衡点,是办好陈列的重点。
有关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章
陈列形式设计又称艺术设计,是全部陈列设计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方面。即根据对陈列主题、内容和特定陈列展出空间的研究,运用形象思维,对材料(展品)进行必要的取舍,补充和组合,将纸上的文字,转化为可视的直观形象。......
2023-07-30
陈列形式艺术设计包括总体艺术设计和部分艺术设计两部分。(一)陈列总体艺术设计整个陈列的总体设计,由总体内容设计和总体形式艺术设计密切结合而组成。《陈列总体艺术设计方案》是艺术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设计要求的具体体现。《陈列总体艺术设计方案》应附有总体艺术设计图式,把方案中的规定,用形象表达出来。具体设计又包括场面设计、辅助陈列品设计和柜内设计等。......
2023-07-30
不同点在于,陈列艺术设计要根据确定的陈列主题和内容进行,要受许多条件的制约。陈列艺术设计要善于利用这些条件,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现有条件的优势,努力减少不利因素带来的困难。好的艺术设计,除了必要的设计条件外,还要有适宜的陈列方法,才能有利于博物馆陈列语言的创造,增强陈列的感染力。......
2023-07-30
博物馆的陈列设备是表现博物馆陈列形象的重要物质形式,它由展柜、展架、展板、台座等构成。因此,博物馆对于陈列设备应有其各自不同的要求。[3]而有的博物馆则不考虑自身的陈列环境,盲目地追求所谓“现代化”,大量使用铝合金展柜和连壁柜,没有考虑到展览的实际条件,最终造成展室空间狭小,给观众憋闷的感觉。陈列柜柜门的设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现代化。......
2023-07-30
但是,这种展示体系对于展厅规模较大、文物展品较多的博物馆而言,容易造成观众疲劳,也不利于突出陈列展览的主题。另一方面,这些陈列展览往往不是以观众需求为主要出发点,没有突出社会教育的实效性。目前,全国每年博物馆举办的各类陈列展览在一万个左右,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影响日益广泛,社会功能的发挥日益显著。......
2023-07-30
博物馆总体研究设计,必须高度重视陈列选题的确定。总体研究设计工作,可以根据各博物馆的不同情况,组成专门小组(委员会)来负责进行。......
2023-07-30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辟为伪“国立博物馆”。日本投降后,1946年改称为“国立沈阳博物馆”。1948年沈阳解放后,对该馆进行整修,于1949年7月7日正式开馆,称“东北博物馆”,至1959年始改称为“辽宁省博物馆”。该博物馆主体建筑为三层大楼,以“中国历史陈列”为基本内容,也经常举办各类展览。该博物馆馆藏文物相当丰富,包括书画、丝绣、铜器、陶瓷、考古资料、古地图、货币、碑志等18类。......
2023-11-18
所有这些,都为近代博物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1682年,一座名为阿什莫林的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向学者和公众开放。由私人收藏发展到向社会开放,这是博物馆由早期秘藏形态向近代博物馆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化运动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最后以卢浮宫向社会开放为标志,表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博物馆还是神圣的艺术和科学的殿堂。......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