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如患者确实无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以裂隙现象可能性大。2.束支裂隙现象束支内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两束支的不应期不等,造成双束支不同速度传导所致。当房性早搏进一步提前时,心房肌进入相对不应期,表现为传导延缓,当延缓达到一定程度,激动到达旁路时,其已脱离了不应期,结果使已经传导阻滞的旁路恢复了传导功能而下传激动,即发生旁路裂隙现象。改变基础心率或药物影响心肌组织不应期能使裂隙现象消失。......
2024-01-08
博物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性产物,它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它从最早的原始形态发展到现代的多功能机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它在各个发展阶段上,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它的初始阶段的形态是以对珍品的收藏为特征的,与今天的博物馆是很不相同的。但珍品的收藏活动,却孕育了现代博物馆保管工作这一最基础、最本质的职能。所以,从事物发展的过程考察,初始阶段的形态与现代的博物馆又是一脉相承,不能截然分割的。为了区别前后发展阶段上的差异,有的博物馆学家将博物馆的初始阶段称为博物馆现象,或博物馆现象的原始形态。
(一)博物馆的起源
在世界上博物馆现象的出现,最初是从对珍品的收藏保存开始的。早在原始社会晚期,随着原始宗教的产生,人们崇拜自然、图腾和各种灵物。自然界的巨石、怪树,竖立在村寨里的图腾柱、祖先的遗物都成了供奉和祭祀的对象;至于灵物就更多了,有个人的,家庭的,也有氏族的。动物的牙齿,某种树叶、石头、花朵,乃至刀、箭之类都可能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圣物。在私有制出现之后,作为家畜的猪、牛的头骨也成了家庭陈设的内容之一,这显示的是自己的财富。有的珍藏,也还出于对美的追求和财宝聚敛的目的。那些作为圣物的珍藏,在流传过程中也起着文化信息载体的作用,通过它们,使氏族的习俗得以延续,增加氏族内部的认同感。总之,原始社会收藏活动的目的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我们还不能称之为博物馆现象,可以看作是博物馆现象的萌芽。
随着奴隶制的确立,国家的形成,为这个时期科学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作为文化现象之一的珍品搜集和收藏活动,也具有了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奴隶社会是文明时代的开始,也是一个以聚敛个人财富为目的的社会。而且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对财富的占有不再只限于物质方面,已经扩大到对精神财富的占有。因此,搜集和掠夺各种文化珍品成为奴隶主贵族的一种时尚,而且具有了不同的性质和内容。
最突出的例子是公元前4世纪征服了全希腊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的对外掠夺活动。公元前331年,国王亚历山大率兵东侵,打败了强大的波斯帝国,所到之处大肆掳掠各种财富。据罗马史学家普鲁塔克记载,仅驮运财宝的骡子就达2万余头、骆驼5000头,可见其掠夺规模之巨。大约同时,亚历山大还占领了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史称托勒密埃及。统治者们以保护埃及的神庙和宗教信仰的名义,在由亚历山大建立的埃及首都亚历山大城里,修建了许多美丽的公园、宫殿和神庙,这些建筑互相联结,大约占了全城的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规模宏大。
特别要提出的是,在这些建筑里,有一座由图书馆和希腊神话中文艺女神缪斯的神庙组成的学园。图书馆里收藏着不少手稿,神庙则是收藏珍品的场所。据记载它们与其他宫殿有公共走道相通,里面设有供学者们活动的场所和进餐的大厅;当时,许多著名的学者如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都曾在此从事过研究,也有从各地来这里学习的人,这里成了教育和研究的中心。
作为学园组成部分的缪斯神庙,是知识和智慧的象征。许多艺术和历史的珍品收藏其中,正说明当时人们对其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崇高地位的认识。在近代博物馆产生以后的一个很长时期内,人们还把博物馆视为艺术的神殿,与此不无关系。
以上历史说明,这个包含着教育、研究与收藏内容的学园,已具有后来博物馆的诸多要素,成为博物馆文化现象。因此,它也被一些博物馆学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座博物馆。
萌生于古希腊文化中的博物馆现象,到了罗马时代又有了新的发展。从罗马皇帝到其他奴隶主贵族,对奇珍异宝和各类艺术品的贪婪程度更胜一筹。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他们所到之处,搜宝探奇不遗余力,并把这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珍品,称之为“奇观”。其府邸和神殿则是陈列这些珍宝的地方;有些贵族的私人收藏陈列室还供客人观赏。此外,一些豪华的神殿里都装饰着精美绝伦的雕像和壁画;在兼有社交性质的公共浴场里,也装点华丽,附设着图书馆和画廊;其他一些住宅、寺院、餐厅和广场上,各种壁画也比比皆是。以上发生在希腊、罗马的各种事实说明,产生在奴隶制下的博物馆现象,已经成为奴隶制下社会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还要指出的是,古典时期的收藏活动,也为一些学者的研究提供了资料。所以,珍品收藏发展到后来,又不完全仅仅是对财富的追求,而是整个奴隶制时代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只有到奴隶制时代才能造就出这一现象。
(二)欧洲中世纪的博物馆现象
欧洲中世纪早期发生的民族大迁徙,标志着奴隶制的崩溃,城市走向衰落或者失去原有意义。古罗马许多城市里恢宏的庙宇,华美的建筑多已夷为废墟,所余者多为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少数城堡。随着封建制的确立,商业的发展,城市又在西欧兴起,教会的活动也进入高涨时期。东方的贵重物品,随着活跃的商人、传教士以及成群结队的朝圣者,源源不断流入欧洲基督教的寺院和封建贵族或大商人的私邸。
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处于统治地位,尤其在意识形态的文化教育领域里更处于至高无上的垄断地位,文化艺术成了宣传教义的工具。作为文化现象的珍品收藏活动,虽然笼罩在宗教的神秘主义和蒙昧主义的雾障下,但规模和范围有了新的发展和扩大。欧洲各国有许多教堂寺院都收藏着从希腊罗马以来各种珍贵的手稿、抄本、雕刻、绘画作品。尤其是作为宗教中心的梵蒂冈,设有收藏珍本善本的一流图书馆,像14世纪教皇达马苏斯一世时,就藏有古希腊文和拉丁文稿本3650册,而且从各地来的宗教文物、香客的礼品更是不可胜数。教廷成了收藏中心,教皇是最大的收藏者。如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的侄子朱利叶斯二世和朱利叶斯三世等,都热衷于古物收藏。一个典型例子是,当著名雕塑《拉奥孔》于1506年刚一出土,朱利叶斯二世就利用权势将它弄到手,成为教廷的珍藏。在国王和贵族们的宫殿、庄园和城堡里,则荟萃了更多世俗的珍品。
到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开始前后,欧洲各国兴建教堂、修道院之风盛行。这为博物馆现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这些建筑一般都出自著名建筑家之手,造型精美,装饰华丽;室内的圣龛、祭坛、壁画,是许多艺术大师的杰作。达·芬奇在1495—1498年为米兰的圣玛丽亚修道院完成了《最后的晚餐》这幅不朽的壁画。15世纪后期,罗马取代佛罗伦萨成为教皇统治的中心。16世纪初,初登宝座的教皇朱理二世以“文化和艺术的提倡者和庇护者”自居,网罗了包括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在内的意大利各地著名艺术家,建造纪念性陵墓雕刻,装饰皇宫和教堂。他不惜金钱,要把罗马建成“地上的天国”。米开朗琪罗在1512年完成的巨大的西斯廷教堂天顶画,1534年完成的《最后的审判》即著名的例子。这些艺术品,今天都成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珍品。
有关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研究的文章
此时如患者确实无房室传导阻滞存在,以裂隙现象可能性大。2.束支裂隙现象束支内裂隙现象的发生机制是由于两束支的不应期不等,造成双束支不同速度传导所致。当房性早搏进一步提前时,心房肌进入相对不应期,表现为传导延缓,当延缓达到一定程度,激动到达旁路时,其已脱离了不应期,结果使已经传导阻滞的旁路恢复了传导功能而下传激动,即发生旁路裂隙现象。改变基础心率或药物影响心肌组织不应期能使裂隙现象消失。......
2024-01-08
电解质溶液在电流的作用下,发生电化学反应的过程称为电解。能使电解正常进行时所需的最小外加电压称为分解电压。由原电池产生的电动势同外加电压的方向正好相反,称为反电动势。这种分解电压超过原电池电动势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浓差极化可以采用加强搅拌的方法使之减少。由于在进行电解时两极析出的产物构成了原电池,此电池电位差也和此外加电压方向相反。......
2023-06-19
而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其陈列内容往往是表现各自特色与个性的主要方面。但是,由于鲁迅和李大钊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文化背景、革命经历等各不相同,这两个博物馆在陈列形式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和呈现效果上,也各有很大的不同。与此同时,这两个展览又统一在“人物类博物馆陈列”这个共同的基础上。因此,这两个博物馆的陈列,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和个性特征。......
2023-07-30
据观察,在150℃条件下的电迁移试验中,铅是主要的扩散元素。回流结束后,高铅焊料内会产生Cu3 Sn,但随着锡向热端扩散,Cu3 Sn转变为Cu6 Sn5。在硅侧的整个接触区域内,孔洞和Cu6 Sn5的分布是均匀的。......
2023-06-20
所有这些,都为近代博物馆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1682年,一座名为阿什莫林的博物馆正式建成并向学者和公众开放。由私人收藏发展到向社会开放,这是博物馆由早期秘藏形态向近代博物馆迈出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化运动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最后以卢浮宫向社会开放为标志,表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博物馆还是神圣的艺术和科学的殿堂。......
2023-07-30
再次,完成设计初稿后,接受博物馆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最后,设计师根据博物馆的修改建议,对产品设计稿进行修改和进一步的打磨完善,并再次提交博物馆相关部门审核,反复进行直至设计图稿通过博物馆评估后,确定首批试生产数量,交付制造商生产。......
2023-08-09
生殖是指生物繁衍后代、绵延种族的现象,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在200多万种生物中,无性生殖只占1%~2%,绝大多数生物均为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生物界中最普遍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的后代,具备父母双亲的遗传特性,有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有性生殖最主要是进行配子生殖。根据两性配子的差异程度,分成同配生殖、异配生殖和卵式生殖三种。多细胞生物中卵式生殖普遍存在,特别是高等动物和人类,卵式生殖是唯一的生殖方式。......
2023-08-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