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时期的皇室婚姻中,有比较独特的与北方民族的“和亲”婚姻。汉代比秦代在婚姻观念上的进步,表明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到两晋南北朝时,江苏地区的人在婚姻观念上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之防非常严格,士族通常不与庶族通婚。当时政治联姻、财产婚姻等很盛行。士族之间更互为婚姻,广结奥援。同时,还存在婚姻不论排行和辈分的现象。婚姻观念较为开放,婚姻禁忌较少,各民族之间、僧尼之间、僧尼与俗人之间皆可通婚。......
2023-07-31
中国的社会具有鲜明的宗法制特点,这是由其特殊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协合式的劳动是一种合作式的生产分工,它在生产上把人们组织在一起,也在生活、情感上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这种分工起初是以一个氏族公社为单位,后来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渐渐缩小在一个家族或一个家庭。在以农耕为主要谋生方式的民族中,协合式劳动是这类民族生产的主要特点。它给该民族的社会生活带来一个鲜明特点:轻视个人、重视集体。既然轻视个人,就必须压抑人的自然属性,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与人的相互依赖。中国宗法制的主要思想就是“仁”,仁在古文字中写作“”,即二人在一起。宗法制的另一种思想是“孝”,孝则是强调社会纵的关系。强调“仁”与“孝”的目的无疑是使人们更加社会化。
所有这一切,与游牧业发展起来的民族是迥然不同的。靠游牧来谋生,是十分艰苦的,对自然变化的依赖性很强,所以他们特别重视青壮年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民族得以延续。《汉书·匈奴传》在谈匈奴人的社会风俗时说:
(其俗)“壮者食肥美,老者饮食其余;贵壮健,贱老弱。”
这应该看作十分正常的事情。基于这种生活形式,社会上当然会形成重视个人的倾向,宗教是在这一基础上作为统一各民族的手段形成的。宗教建立了人们对神的信仰,在神面前,长幼、男女都是平等的,所以社会比较注意横的关系。宗教的建立使得婚姻宗教化。
东方宗法制婚姻和西方宗教制婚姻,是两种不同的婚姻类型。宗法制强化了父权制的特点,所以在宗法制下,婚姻生活中男女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婚姻带有浓厚的义务色彩。宗教制主张男女平等,都是上帝的儿女,因此原则上是不依赖降低妇女地位来实现婚姻生活,它的婚姻含有“享受”的因素。在《圣经》中,圣保罗《哥林多前书》七章一节至九节就说:
“男子最好不要接触女子,但是,为了避免奸淫,让每个男子都有他的妻子,让每个女子都有她的丈夫。不能独身的就让他们结婚,因为结婚比起焚烧好一些。妻子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丈夫;丈夫也没有权柄主张自己的身子,乃在妻子。”
在西方,宗教对婚姻生活的影响毕竟是深刻的。宗教的形成,使男女关系产生了变化。20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谈到这个问题时说:
西方戴贞操带的女子
“古代世界是通奸的,但是它却不是残忍的。在黑暗时代(公元5世纪至15世纪——译者注),宗教和野蛮主义联合而降低了性生活。在既婚之后,妻子是没有权利的;在婚姻之外,人们在压制无教化的男性的自然兽性时,是没有目的的,因为一切人都是犯罪的。”
虽然这时神职人员都是宣过誓的独身主义者,但是他们都是一些聪明的人,绝不会放弃男女之间的甜蜜情趣和天伦之乐。这和宗法制下中国大小家长(从皇帝到族长)一样,虽然道貌岸然、振振有词地苛求别人,而自己在性生活上却极开通和随便。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社会中,神职人员道德水平早就堕落到普通教徒的水平线之下。教父约翰第二十三因为乱伦和奸淫以及其他犯罪行为被罚,并且失掉他的地位。圣奥克士丁是被选而尚未就任的新主教,在公元1171年于坎特布里被审查发现,他仅在一个村子里就已经有十七个私生子。公元1130年,西班牙圣皮拉屋的主教被人揭发,他已经至少有了七十个嬖妾。[14]至于中世纪的女修道士,她们的生活多如娼妓一样。
在宗法制下的中国社会里,婚姻的主要目的是传宗接代,只有为了传宗接代,才能有性的享受,所以《礼记·昏仪》上说:“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西方宗教教义中,婚姻是以圣保罗所说的有享受含义的话为目的,是因为享受而后才出现孩子问题,所以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孩子是父母享受的作品。这不是说在中世纪西方宗教社会里不重视生育,只不过是强调的侧重面不一样。在中国社会里基于上述目的,对妇女的贞节强调是很严的、不宽宥的,在罗马教中却为此早预备了一种赦罪方法——只要犯罪的人承认他的过错并忏悔便罢了。
宗法和宗教由于构成不同,作用也不同,这表现得十分明显。宗法是以维护家族家庭为前提的,而古代的基督教却贬低家庭,在它的伦理秩序中把家庭放在次要的地位。在基督教的教义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灵魂与上帝的关系。其他宗教如佛教、伊斯兰教亦不同于中国的礼教,它们对社会和政治都是冷淡的,因为它们的目的乃在用参禅、训诫和刻苦修炼使灵魂达到完善的境界,有明显个人主义倾向。礼教虽然也提倡修身养性,但其目的是达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即仁。宗教却以反对人们的社会关系为己任。基督教就是如此,它对家庭常存在一种敌视的态度。在《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做我的门徒”这样的话。这种观念是中国道德绝对不赞同的。
由于这种思想支配,宗教制度下人们的婚姻生活对社会来说是相对独立的。中国礼教却不一样,人们的婚姻同社会特别同家族(或家庭)利益是一致的。妻子首先是媳妇,然后才是妻子。这说明娶妻的目的主要是对家族父母而言。离婚也常常出于父母、家族原因,受家族父母的支配。
有关中国婚姻史的文章
西汉时期的皇室婚姻中,有比较独特的与北方民族的“和亲”婚姻。汉代比秦代在婚姻观念上的进步,表明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得到了重视。到两晋南北朝时,江苏地区的人在婚姻观念上讲究门当户对,士庶之防非常严格,士族通常不与庶族通婚。当时政治联姻、财产婚姻等很盛行。士族之间更互为婚姻,广结奥援。同时,还存在婚姻不论排行和辈分的现象。婚姻观念较为开放,婚姻禁忌较少,各民族之间、僧尼之间、僧尼与俗人之间皆可通婚。......
2023-07-31
从古代到中世纪由于父权制的确立和巩固,总的趋向上都降低了妇女在婚姻生活中的地位。在中国,从婚姻史总体考察,生活在宗法制度下的妇女,其地位更为低下。女子无论如何不能和男子抗礼,必须处在弱顺的地位。在政治生活中,女子也绝对不能参加各种活动,对男子则应唯命是从。[3]与中国相较,西方妇女地位略好一些。其次,从事实上看,许多方面证明,在中国女子是不具备充分人格的。这却是生女的征兆。......
2023-07-30
婚姻潜规则一田欣:我和杨鹏谈了四年的恋爱,那四年是我人生最美好的回忆。一次在篮球场上,我认识了现在的老公杨鹏,当时,我上大二。从上面的实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的问题就在于:杨鹏作为一个男人,很快地结束了新婚阶段甜蜜的感情因素,而田欣却没能从被宠被娇惯的氛围中走出来,她还希望恋爱阶段的浪漫感情能够继续存在。......
2023-12-07
唠叨是埋藏于女人生命里的原始存在,可是在婚姻中唠叨则是不利的因素,是影响婚姻质量的,也是最忌讳的。当她们意识到唠叨是婚姻的累赘,是导致灰色婚姻的原因的时候,她们的生活则陷入了一种寂寞,她们觉得自己的人生变得空洞起来。科学研究表明,在丈夫眼中,唠叨、挑剔是妻子最大的缺点,所以女人的唠叨会毁掉婚姻的幸福。......
2023-12-07
编结这种二次婚姻的人应在结婚前向对方告知他或她所知道的真实情况。495.任何人犯下前一条所界定的例外情况,而该人已向对方隐瞒后来的婚姻与前婚姻有关的,处十年以下任意类型监禁,并处罚金。在这种情况下,另一名男子的妻子不应受到作为教唆者的处罚。......
2023-07-17
如果把爱情和婚姻分别看成是两个方程式,爱情肯定是二元一次方程。马克思在著名的论著中多次讲到爱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当马克思畅谈爱情的价值的时候,他的女儿问他,自己该嫁一个怎样的男人?马克思的回答却是,首先要看这个人是否有钱,其次才是感情。在马克思和女儿的故事中,我们看到婚姻的存在,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是第一位的。......
2023-12-07
婚姻潜规则六谈问题还应该站在很客观的角度,而不应该以牢騷的方式在对方面前提出不能改变的要求。例如,对对方的长相、身材、身高等等这些天生就已经无法改变的东西喋喋不休。不要纠葛于发生过很久的往事,吵架的方向应该定位在未来。一场陈述就有可能演变成一场战争,这样既达不到目的,又激怒对方。把分手和离婚当做“王牌”有的时候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则使双方的感情越来越恶化,最终走向破裂。......
2023-12-07
婚姻潜规则六有的人会说,生活就应该直白一点,该吵架的时候就吵,哪管得了那么多啊!单纯地为了彼此发泄情绪而吵架的人,应该认真地听听吵架的艺术,否则你的婚姻将是不幸的。这就是在合理地澄清对方的想法。这就是吵架的预期效果设计和招架的战略防守。这既是防守,也是一种澄清事实的好方法。吵架的艺术不在于吵架本身,而在于吵架之后所达到的预期目的,先掌握大前提,再依次解答对方的抱怨和疑问。......
2023-12-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