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是较早实施居住证制度的直辖市,居住证制度实施至今,在吸引和留住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居住证制度立法工作。大多数意见都肯定了上海市居住证制度的积极作用,认为该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政府”的理念,是对来沪人员的尊重和保障;尤其是对公开征求意见的形式表示认同。......
2023-07-30
1.是行政许可还是行政确认?
关于居住证制度的性质目前存在争议。有学者认为,居住证制度,是一种行政许可行为,居住证制度的实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不相符。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行政许可事项清理过程中,将居住证列入非行政许可的行政审批事项。那么,申领居住证是否行政许可事项;如果不是,它应当属于什么性质的行政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界定,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常见的行政许可形式包括颁发许可证执照、批准文件或者资格资质证书等。行政确认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相对方的法律地位、法律关系和法律事实进行甄别,给予确定、认可、证明并予以宣告的具体行政行为。两者的区别在于,行政许可是准予相对人从事某种特定活动或者获得某种特定资格的行为,而行政确认则是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关系或者法律事实的认定。从各地居住证制度实施情况来看,居住证的申领程序通常是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对申领人的材料进行核实,确认其符合申领居住证的条件,由公安机关签发证件,持证人凭证进行信息查询和办理公共事务、享受相关福利待遇。因此,对流动人员颁发居住证,是政府机关依法对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并对其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关系给予确定、认可的具体行政行为,从法律性质上说是行政确认行为,而非行政许可行为。
在调研中也发现,某些地方居住证立法确有变相许可之嫌,模糊了居住证的性质认定。比如,《昆明市流动人口管理条例》第三十条规定,“单位招用、聘用流动人口,应当对流动人口的居住证、婚育证明等有效证件进行登记。任何单位不得使用无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同时还规定雇用无居住证流动人口的用人单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对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深圳市居住证暂行办法》中也规定,“出租屋业主或者出租屋管理人、转租人不得将房屋出租、转租给未取得《深圳市居住证》的非深圳户籍人员长期承租”,“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六十周岁的非深圳市户籍人员,居住满三十日仍未申办居住证的,为其提供居住条件的房屋所有人或者承租人应当报告公安机关,并不得继续为其提供居住条件;承租人继续为其提供居住条件的,出租屋业主或者出租屋管理人、转租人不得继续将房屋出租、转租给承租人”。这些规定以未办理居住证为由限制流动人口在城市租房、工作的权利,相当于为流动人口就业和居住增加了前提条件,居住证成了“资格证”。这些规定和要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精神不符,违反了政府规章不得增设行政许可事项的规定。上述带有明显的行政许可色彩的地方立法属于比较典型的个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深入贯彻实施可能面临调整和完善。
2.是权利还是义务?
从各地已出台的居住证规定看,立法目的从早期的“促进人才柔性流动”或者“吸引境内外人才投资、就业”发展到“保障流动人员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与此相对应的持证人待遇章节也详尽列举持证人在居住地可以享受的公共服务待遇。各地政府在对外宣传时都强调居住证是流动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享有“市民待遇”的凭证,突出居住证的权利性质。既然是权利,那么居住证应当具有非强制性、可选择性和附属特定利益等特点。其中权利的可选择性特点在于权利主体是否行使权利、如何行使权利,取决于权利主体自身,他人不得干涉。因此,流动人员申办居住证应当是完全自愿而非强制的。
然而,在各地居住证制度规定中,许多都规定了不按规定申办居住证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比如,深圳市、武汉市、长春市、兰州市、大连市等地的居住证规定,流动人员不按规定申办居住证的,由公安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50元至200元不等的罚款。此外,为了达到掌握流动人员信息的目的,多地居住证制度中还附带了有关居住房屋租赁登记、用人单位人员信息登记报送等内容,并对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甚至从事房屋租赁、职业介绍的中介机构设定相应的行政处罚。这些制度几乎没有权益性,与居住证并存于同一制度体系中,也大大增加了居住证制度的强制性。
居住证既有法定义务性,也具有现实的权利性。从其居住登记的功能定位而言,办理居住登记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对不履行登记义务的人员设定相应处罚在合法性方面没有障碍。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虽然有现成的执法依据,面对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不仅执法成本和难度很大,原有的暂住证管理实践也清楚地表明,即使以收容遣送等强制手段为支撑,要达到一人一证的“理想效果”也是不现实的。何况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人员自由流动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已为全社会认同,采取“不办证就处罚”、“没有证就遣返”之类简单粗暴的管理模式,只会激发社会抵触情绪。因此,依靠行政强制力和威慑力将流动人口纳入管理范畴的途径走不通,居住证制度只能更多地强化其权利性,从行政引导和政策鼓励出发,以优惠待遇吸引流动人口进入政府服务和管理的视线范围。
有关依法行政的制度建设:2013~2015年研究报告集的文章
上海市是较早实施居住证制度的直辖市,居住证制度实施至今,在吸引和留住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上海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居住证制度立法工作。大多数意见都肯定了上海市居住证制度的积极作用,认为该制度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政府”的理念,是对来沪人员的尊重和保障;尤其是对公开征求意见的形式表示认同。......
2023-07-30
三问题的基本性质和种类新课程标准以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性的学习方式。所谓“问题”,就其根本性质而言,即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也常常被称为“疑难”、“困惑”。问题属于认识的范畴,是人在和客观事物、现象发生某种关系时才产生的一种认识。图2—1问题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类型主要有以下五种:一、“是什么”类型回答这类问题,就是要指出或确认某个或某种经验事实。......
2024-07-27
对滥权人分多次申请相关联信息的,在法定期限允许的情况下归并作出一份答复。在行政复议受理阶段,只要公开机关作出答复的,复议机关即予以受理并审查,并不以“三需要”为由排除滥权人的复议主体资格。在审理阶段,一般会采取简化程序、合并审理并作出一份复议决定书等措施,提高办案效率。以行政复议信息为例,形式上作出信息公开答复,但内容上告知申请人按照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进行查阅。......
2023-07-30
联合国的法律性质问题,主要是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处于什么地位和是否具有法律人格的问题。《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联合国组织在各会员国境内享有为执行其职务和达成其宗旨所必需的法律行为能力,并且规定它享有达成其宗旨所必需的特权和豁免。联合国秘书长和各助理秘书长还享有国际法给予外交使节的特权、豁免和便利。因此,联合国在国际法律关系中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的局限性,是联合国所具有的法律性质的一个基本特征。......
2023-08-01
一般认为,职业伦理学是规范伦理学的一部分,具体地说,它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职业伦理学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的应用伦理学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主要特点包括:①职业伦理学具有业务性质,即专业性,不论是医生伦理学,还是司法伦理学,都与它们的具体业务相联系。规范伦理学是社会管理手段之一,而作为规范伦理学的实际应用的职业伦理学自然有管理的特点。......
2023-08-04
订立合同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当中涉及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下面简单介绍订立合同时应当注意的法律实务问题。在起草合同之前,应明确拟签合同的真正目的。明确合同目的,有利于确定合同的名称和性质,有利于准确适用法律规则,有利于明确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一定要熟悉法律知识。例如,合同中若约定“一般保证”,其与“连带责任保证”的法律效力则完全不同。......
2023-07-25
据统计,2011年至2013年,上海市各级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有55587件,其中答复“政府信息不存在”的有9724件,占了答复总数的17.5%。因此,我们对答复“政府信息不存在”的复议案件,审查标准应严于其他政府信息公开案件。......
2023-07-30
损害赔偿范围的计算是受害人获取赔偿金额的最后一步。损害大小相同,计算方式不同,计算结果可能有异。囿于侵权损害赔偿之要旨在于填补损害、填平损失,要使受害人的全部损失得到应有赔偿,主观计算方式似乎更符合侵权法之目的。然而,在校园足球伤害司法实践中,完全依赖主观计算方式也有弊端。如果单纯采用主观计算方式,受害人必须举证证明其所受之全部损害。......
2023-10-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