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建立课堂批注式阅读评价体系与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有关

建立课堂批注式阅读评价体系与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有关

【摘要】:抛弃传统的课堂评价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批注式阅读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广泛的评价方法将使评价的影响更加明显。课堂上,学生可以参与评价过程,优化课堂评价环境,通过充分讨论和自由表达,在评价中获得新的灵感,并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习者的评价往往存在评价角度主观、评价内容简单、评价标准不明确等问题。因为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更关注学生的反馈是否完全符合自己的评价标准,以及是否能促进课堂教学的发展。当教师制定评分标准后,学生的答案很容易被教师选择性地忽略,教师只选择看起来“合适”的答案,而不关注其他内容,这样有时就可能会失去一些好的答案。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是一个包含教育、发展、共建、人文关怀、民主、平等、科学的过程,体现了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集中在学生的批注是否符合课程内容或本材料的主题,很少关注是否是学生的独特观点。抛弃传统的课堂评价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批注式阅读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批注就是读者对文本中的字词、句子和段落的个人理解和感知,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批注也反映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因此,传统的评分方法已不再适用于批注式阅读。评价是一个过程,评价要从全过程出发,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评价策略的重要前提。

第一,评价对象应当广泛。在课堂上,优秀、活跃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更受老师青睐,也更容易从老师那里得到好的评价。相反,其他的学生就很少能得到教师的评价。因此,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课堂上不同类型的学生,并对他们的评论进行评价,这样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指明方向。

第二,评价标准应该多样化。教师应确定各种评估标准,而不仅仅是根据学生是否符合标准答案,是否实现了自己的教学目标以及是否能够促进教学过程来评价学生的批注。正因为批注本身具有很强的个人主观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观点为依据,在激烈碰撞的思想火花中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由开放的课堂中,学生的自信心会得到增强,这也促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批注式阅读教学,从心理上树立学生的批注主体意识。

第三,评价方法要丰富。广泛的评价方法将使评价的影响更加明显。例如,批注式阅读具有个体主观性,在评价中不能采用教师“一言堂”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可以参与评价过程,优化课堂评价环境,通过充分讨论和自由表达,在评价中获得新的灵感,并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正如巴赫金所说:“对话和沟通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沟通的重要性。”文本批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多维交流的过程。

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认识、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这门课的小主人,尤其是在批注交流和分享环节,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更加关注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某种标准来判断学生陈述的正确性。

评价是知识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其对知识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