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理念推广不够

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理念推广不够

【摘要】:“批注单元”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编排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此外,通过查阅相关期刊上的文章,发现关于“批注单元”整个单元教学的论文很少,更多的论文集中在“批注单元”的单个文本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现在批注进入语文教材,将语文阅读课合并成一个独立的“批注单元”,其自身的随意性必然与阅读课的规律性相冲突,批注式阅读课的特殊规律对教师的“批注单元”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所有的问题都不是巧合。对于批注式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找到根源并给出解决方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

(一)新的语文教材和新的教学内容缺少对相关教学案例的指导

自2019年秋季以来,小学语文统一部编版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批注单元”作为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编排体系和教学内容上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当然,正是因为新教材刚开始使用,一线教师也缺乏对“批注单元”的教学经验。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这使得教师的批注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此外,通过查阅相关期刊上的文章,发现关于“批注单元”整个单元教学的论文很少,更多的论文集中在“批注单元”的单个文本上,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此外,这些单独文本的教学研究更多的是关于课程设计的,而课程记录较少,因此不可能有效地得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反馈,这也导致教师对于单元的教学缺乏科学的依据,当然,批注式阅读课的效果也不是十分显著。

(二)教师对新课标缺乏深入理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此外,批注式阅读作为学生的个人行为之一,也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验文本内容,并通过积极地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事实证明,尊重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已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原则之一。

批注式阅读课中的“以批注学会阅读”这一要求对学生的阅读和批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批注式阅读课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然而,由于学生对语文教材缺乏深入的了解,有的教师把自己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很少给学习留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忽视学生在批注式阅读课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发挥,教学效果当然也不尽如人意。

(三)教师的自身能力存在局限

批注是一种阅读方法,它是自然继承和更新,也是从旧批注中转化而来的。现在批注进入语文教材,将语文阅读课合并成一个独立的“批注单元”,其自身的随意性必然与阅读课的规律性相冲突,批注式阅读课的特殊规律对教师的“批注单元”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作为独立学习的个体,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知识储备和不同的生活经历。在批注中,他们有着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不可避免地会表现出不同的批注结果。如果教师自身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上的能力不够,即使对课文进行了充分的解释,学生偶尔也会提出一些在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依靠平时的知识积累,当场给出适当的回应,避免在课堂上尴尬。

然而,一些参与批注课教学的教师,由于应对意外情况的能力有限,通常不会对学生的批注表现给出反馈,并给学生适当的评分;或者虽然进行了评估,但相对随意,缺乏科学的评估标准,更不用说多样化的评估方法了。这些教师更喜欢自己占据课堂的主动地位,以避免出现尴尬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