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课后拓展效果

小学批注式阅读教学研究:课后拓展效果

【摘要】:课后拓展水平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之一是,批注学习法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事实证明,无法深入思考是课外批注式阅读拓展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批注方法后要坚持使用批注,阅读时手握笔,并随时进行批注。课后,学生们应该有自己调配的时间,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但现实并不理想。学生在学校培养的本就不太多的阅读兴趣,又被课后过少的应用削减了,导致批注式阅读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叶圣陶在课堂上对课文的看法是,课文只起到教学例子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例子学习运用语文知识。事实证明,通过学习范文,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外批注的推广和应用非常关键。然而,观察显示,学生在课后阅读时很少留下自己的“书间的笔迹”,更不用说写下感悟了。有些学生喜欢课后阅读,但他们读过的书和新书一样,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可以想起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但精彩的细节早已被遗忘。相反,如果学生在阅读时留下痕迹,不管过了多长时间,翻开书,都可以忆起很多早期阅读时的感受和心得,回味悠长。课后拓展水平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原因之一是,批注学习法不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时使用批注学习法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课前独立批注和课内阅读批注都应该在课后的实践中得到应用,这样才可以使批注学习方法的效果最大化。

(一)学生急于读完全书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学生总是不耐烦,急于阅读课文,没有耐心思考课文,没有时间作批注。思维不仅是深入学习的源泉,也是通向智慧的钥匙和桥梁。对于读者来说,阅读应该心静下来,认真思考,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密集对话,以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但有些学生不能。因为一些主观或客观的因素,他们流于形式,马虎了事。一些学生报告说,在阅读课文后,他们可以叙述课文的一般内容,但不知道其他内容;一些学生说他们在阅读时会感到很崩溃,在第一次阅读课文后,无法清楚地解释材料的内容,更不用说在阅读时对其进行批注了;一些学生说,在阅读后知道了材料的一般内容和要点,但不知道为什么它很棒,因为他们在阅读时没有深入思考。事实证明,无法深入思考是课外批注式阅读拓展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家长配合度较低

实用性是批注作为一种学习方法的目标之一,该方法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健康的阅读品质,塑造和发展阅读个性”。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批注方法后要坚持使用批注,阅读时手握笔,并随时进行批注。当学生离开学校时,独立阅读会有困难。具体来说,困难来自两个方面:第一,由于年龄较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缺乏良好的执行力和毅力。即使阅读了,但比较粗心,没有作批注。第二,家长在阅读方面的配合程度较低。课后,学生们应该有自己调配的时间,可以利用空闲时间阅读,但现实并不理想。学生们的课后时间充满了家长报的各种额外课程,这使得他们的阅读时间有限。即使有时间,他们也会受到游戏和电视节目的诱惑。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家长对学生阅读监督的参与度较低。有的家长对学生阅读的培养不太上心,仅对能迅速提高孩子成绩的事情感兴趣。学生在学校培养的本就不太多的阅读兴趣,又被课后过少的应用削减了,导致批注式阅读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