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从山寨现象中寻求启示

大学生创新创业:从山寨现象中寻求启示

【摘要】:“山寨”现象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社会领域,从网络蔓延到整个社会,成为一种典型的泛文化现象。“山寨”现象在大学校园中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版本,大学生就业创业可以从“山寨”中得到有益的启示。重庆的“乡村基”,很明显“山寨”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等国外快餐业的经营模式。“山寨”手机瞄准了这个市场空白,并填补了这一空白,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山寨”现象从经济领域延伸到文化社会领域,从网络蔓延到整个社会,成为一种典型的泛文化现象。“山寨”现象在大学校园中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版本,大学生就业创业可以从“山寨”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启示之一:立足草根、扎根基层——事业起点

草根最富有生命力,初入社会的大学生,最应该发扬“山寨”的草根精神。大学生就业创业,不能死守传统理念,要切实树立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生活和社会服务第一线的观念,不一定非要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不一定非要到大单位就业,也不一定非要到大城市就业创业。

启示之二:克隆模式、大胆创业——模式选择

“山寨”从消费品仿制开始,以极低的成本模仿主流品牌产品的外观或功能,并加以创新,最终在外观、功能、价格等方面全面超越原产品。重庆的“乡村基”,很明显“山寨”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等国外快餐业的经营模式。“乡村基”在“克隆”的过程中,注意学习其精髄,同时在饭菜口味、饮食习惯等方面与重庆本地的实际紧密结合,不知不觉中,一个本土品牌的快餐连锁企业就在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山寨”企业的成功同样说明:企业不一定一开始就要万事俱备,要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先行的同行业者已创造了足够多的经验和教训,你只需要多看多听,就能站到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行。

启示之三:觉察空白、填补市场——努力方向

“山寨”手机,最初是简单地仿冒名牌手机,从外观设计上模仿,到后来在功能设计软件支撑上大力整合和创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觉察市场需求的空白,原来的商品不能满足全部消费者或是个性消费者,从价格到款式,再到功能,留下了很多的市场空隙。“山寨”手机瞄准了这个市场空白,并填补了这一空白,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回报。

启示之四:放下包袱、快乐创业——创业心态

工作的严肃严谨精神和休闲时的娱乐放松二者都应该要有。在创业过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就有100%的成功,有100%的回报率,对待成败要有娱乐精神。创业过程中,应该认同二流意识,要以本社区、本市区、本行业的第一为榜样,渐渐立足,逐步争取成为社区、地区、行业的第三、第二,再争取做第一。这样,真正做到了第二的位置,即使不能超过第一,也是了不得的成就。

启示之五:紧跟中心、健步成长——发展路径

当前,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为当代青年提供了发展平台,也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大学生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潮流,围绕国家和社会的中心主题,做出选择,有所作为。当前,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西部大开发、关注“三农”、三支一扶、节能环保等,都包含了就业创业的新领域新机遇,都有作为社会细胞的个体来承担和配合的舞台。大学生围绕政府和社会的中心,紧跟形势,就会找到自己的位置,就会有无尽的创业机遇和发展前景。

★案例讲坛

一个中国“山寨”式企业创业成长的奇迹——腾讯微信业务组织创业历程

2009年冬,刚刚从滑铁卢大学毕业的加拿大小伙Ted Livingston选择了自主创业,在其居住的Velocity公寓,他开发了一款名为“Kik”的应用软件。Velocity公寓是滑铁卢大学专门为自主创业的学生提供住宿的专注移动和电子类创业项目的孵化器。

Kik是一款功能简单到极致的跨平台即时通信软件,它既不能发送照片,也不能发送附件,就是一款基于手机通讯录能够实现免费短信聊天功能的应用软件,但它却在2010年10月上市之后15日之内吸引了100万的使用者,这不能不说是移动互联时代的一个新奇迹。

创新引来的不仅是改变,更重要的则是竞争者的蜂拥而至,山寨产品很快就铺满了市场。国际上,Line、Tango、Ping Chat、Whatsapp、Kakao Talk等多款跨平台即时通信软件开始出现,国内各大IT企业也开始发力,小米的米聊、傲游的傲信等也纷纷出炉,而以“互联网山寨之王”著称的腾讯自然更是不可能错过这一大好商机

腾讯广州研发部总经理张小龙在看Kik类的软件时,产生了一个想法:移动互联网将来会有一个新的即时通信软件,而这种新的即时通信软件很可能会对QQ造成很大威胁。他想了一两个小时后,向腾讯CEO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腾讯做这一块的东西。对国际新产品一直保持高度敏锐的马化腾很快回复了邮件,并表示对这个建议的认同。张小龙随后向马化腾建议由广州研发部来承担这个项目的开发。“反正是研究性的,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张小龙回忆说,“整个过程起点就是一两个小时,突然搭错了一个神经,写这个邮件,就开始了。”

2010年11月20日,微信正式立项,由张小龙带领QQ邮箱团队全力进行开发;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发布;2011年8月2日,由于微信的巨大成功,张小龙被任命为腾讯公司副总我。

源自Kik,但却超越了同样是“山寨”出身的Whatsapp和Talk-box等。作为一款即时通信产品,我们看到了微信支持单人/多人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图片和视频。2012年3月底,微信用户破1亿;2012年9月,微信用户破2亿;2013年1月,微信用户达3亿;2013年10月,微信用户达6亿;2015年年底,微信用户总量已经超过8亿;截至2017年6月,微信用户总量达到9.63亿,离10亿大关仅一步之遥。

在模仿了国外相关软件之后,张小龙并不满足,他带领团队,在微信原有即时通信功能上增加社交(如“摇一摇”等多渠道丰富交友)、媒体平台(如企业微信、明星微信)、小程序、小游戏等多项功能,加以大量创新,使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模仿到自主创新,腾讯再一次用中国人的智慧演绎了中国式的创新奇迹。

(以上信息根据新华网2013年12月24日资讯改编,数据有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