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方面1.课前(线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学情、设计自主学习单并录制“微课”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自主学习单贯穿“微课”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评价和反馈的落实。......
2023-07-30
在设计和制作“微课”视频前,教师需要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微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设计“微课”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活动;最后搜集资料,录制“微课”视频。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4个维度: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微课”根据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来设计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下面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节“微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例进行介绍。
1.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基于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和原理,解释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生命观念水平二)
2.基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从亲代的性状表现预测子代的遗传类型和频率。(科学思维水平二)
3.设计并选取能模拟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恰当方案并实施。(科学探究水平二)
4.关注并举例说明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社会责任水平二)
上述教学目标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的。目标1:着重体现了“生命观念”水平二的要素,能运用生命观念解释简单情境中的生命现象。目标2:着重体现了“科学思维”水平二的要素,能以特定的生物学事实为基础,形成简单的生物学概念,并能运用科学思维的方法,用恰当、正确的形式表达,进而用其解释相应的生命现象。目标3:着重体现“科学探究”水平二的要素,能提出生物学问题,在给出的多个方案中选取恰当的方案并实施。目标4:着重体现了“社会责任”水平二的要素,能关注生物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每节“微课”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出调整。有时,1节“微课”的教学目标不一定会涉及核心素养的4个方面;有时,各目标之间可能会相互交叉;有时,每个目标中包含对其他素养的要求等。总之,教师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的不同水平要求,以及学情来制定教学目标,从而发展学生的必备品格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学情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触动学生的前概念,有助于学生构建大概念。学生的前概念是指学生进入课堂前头脑中已有的前科学概念。所以,教师在设计“微课”前要充分了解学情,除了解学生已有的科学概念外,也需要了解学生已具备的能力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将前概念转变为科学概念,最终构建核心概念。
下面以“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这节“微课”的问题情境为例:
细胞是由哪些分子组成的?为什么需要这些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特点有哪些?它们有哪些功能?
概念的学习始于问题,概念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建立的,而核心概念是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串的过程中,一步步概括出来的。上述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构建多个次位概念,再逐渐构建重要概念,如“细胞由多种多样的分子组成,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等,其中蛋白质和核酸是两类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并为构建核心概念如“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奠定基础。
(三)设计学习活动,发展核心素养,建构核心概念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微课”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活动形式包括科学史学习、实验探究、教学视频、资料分析、案例分析、生活实例探讨、图片展示等。
下面以“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这节“微课”的学习活动的某环节为例:
环节:归纳酶的作用。
以双氧水消毒的生活实例,用问题链引导,带领学生产生对“酶”的感性认识。提问:双氧水大家应该都认识的,它具体是什么?双氧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主要的用途?消毒时,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双氧水产生的气泡是什么气体?这些气泡是从哪里来的?
类比无机催化剂、认识酶的催化特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类比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酶的特点,有助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同时,认识酶的催化特性,建立对酶在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转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初步认知。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更强调内容的少而精,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核心概念构建内容框架,淡化细枝末节的部分,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有关“微”学之道:“双新”背景下微课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指导的文章
(一)教师方面1.课前(线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设计教学目标、了解学情、设计自主学习单并录制“微课”数字化学习资源。利用自主学习单贯穿“微课”学习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评价和反馈的落实。......
2023-07-30
教师借助于微课将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的知识进行展示,做到一目了然而又重点突出。(二)教学时长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之所以失去吸引力,是因为与教学形式有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居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向学生逐一讲解思想政治教材中的知识点。通常而言,知识点要当堂消化,所以及时全面的课内教学检查非常有必要。......
2023-08-15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序言课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范文豪作者简介:范文豪,上海市人,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关键词:数学教学;立体几何;序言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序言分析上海市高中数学第十四章空间直线与平面的序言只有7行近200字,其中5行介绍了唐朝诗人陈子昂诗人的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023-11-30
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将本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立德树人的宏观要求有机结合,具体描述了高中生物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是高中生物学课程设计的准绳,也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只有深刻理解生物学科的本质及其教育价值,才能明确生物学科教育的根本,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2023-11-23
伴随着中小学硬件配套设施的建设,绝大多数的教室里面配置了电脑和投影仪,为了满足教学的需求,很多的公司相继推出一些教学辅助工具来辅助教学,在常规的生物学教学中,除了广泛使用的教学工具PPT外,还出现了一批使用方便、便于操作、交互性强、可视化程度高的多媒体工具。在教学中经常使用这些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有利于学生对于生物学模型的构建,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023-11-23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除了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外,给学生增加一些探究性实验,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使他们不仅为追求发现而学,而且为追求自身发展而学。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以教师所给的启发性问题为指导,通过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实验形式。......
2023-11-23
生物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载体与体现,生物核心素养不断地引起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注意。只有深刻理解了生物核心素养,才能准确理解在核心素养下不断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只有深刻领会,才能为即将全面铺开的新课程标准及其教学提供充分的理论准备和实践准备。......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