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园与社区公关:内容与形式

幼儿园与社区公关:内容与形式

【摘要】:因此,建立家、园、社区间良好的沟通平台,是实现社会共育的前提条件和有效方式。

(一)幼儿园与社区公共关系的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幼儿园同时应为社区的早期教育提供服务。”据此,可以将幼儿园与社区公共关系的内容概况为以下几方面:

1.了解社区环境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因此,幼儿园要与社区建立良好的关系,就要对社区的环境有足够的了解,如社区的政治经济状况、社区的权力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情况、社区的文化传统与习俗、社区的媒体情况、社区成员的数量及受教育程度等,这些外部社会环境对幼儿园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加强对社区环境的了解是幼儿园开展社区公关工作的首要内容。

2.发掘社区资源

社区作为一个生产、生活及文化功能兼备的社会小区,有着人力、物力、财力等丰富的资源,而这些是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空间的有利条件,因此,幼儿园应充分地发掘社区在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优势资源,并积极争取社区的信任,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让社区的优势资源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所用,进而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发展。

3.开放教育资源

幼儿园与社区是共存关系,因此,幼儿园的教育资源理应与社区共享,取自于社会、社区,理应应用于社会、社区。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了解党和国家最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拥有专业的教师团队,有着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拥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教育环境……幼儿园管理者要打破部门之间封闭的观念,将教育资源对外开放,为社区居民与儿童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更好地发挥社会效用。

4.参与社区活动

幼儿园作为社区的一个组成部分,既需要社区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应参与社区活动,树立为社区服务的意识。幼儿园应摈弃闭门办园的思想,积极投身到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与工作中,如公益活动、教师家长联席会、家长咨询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等,这样既能通过幼儿园自身的力量塑造良好的社区文化,同时也能起到宣传幼儿园、扩大幼儿园教育功能的作用,为幼儿园的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幼儿园与社区公共关系的形式

幼儿园与社区公共关系构建的目标是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来实现:

1.建立沟通平台,共同承担责任

教育儿童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政府的扶持和政策导向,缺乏权威管理机构的管理等原因,三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往往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建立家、园、社区间良好的沟通平台,是实现社会共育的前提条件和有效方式。首先,社区作为政府的一级基层职能组织,要重视幼儿教育,积极协助解决社区内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贫困家庭幼儿的教育问题等;其次,幼儿园、家庭及社区要做好宣传工作,倡导科学的教育理念,调动社区所有力量,尽可能为幼儿教育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幼儿的成长教育,使全社会合作共育顺利进行。

2.利用社区资源,争取社区支持

学前教育发展的资源在社会和社区,要密切与社区的联系,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为幼儿园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争取多方面力量的支持。首先,利用社区的环境资源。社区的图书馆博物馆大学、超市等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活教材,可以作为幼儿园的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社会实践基地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及环境的兴趣,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加深对周围生活环境的感知与认识。其次,利用社区的人力资源。社区成员众多,不乏热心学前教育或学有专长的家长和有关人士,幼儿园可以邀请他们来园,发挥其智力或特长优势,协助教师组织幼儿活动,传授专门知识技能等,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拓宽幼儿的视野,使其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体现有关人士的社会价值。最后,利用社区的物力资源。如幼儿园可以收集社区内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的闲置剩余物资、废旧物品等,在符合幼儿园卫生和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变废为宝,作为孩子们的活动材料;空间场地窄小的幼儿园,可以利用社区的街道广场、儿童乐园等公共设施开展户外活动。

3.发挥幼儿园优势,提供多样服务

幼儿园在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的同时,也应发挥自身优势,为社区提供多种服务,互惠互利,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为家长服务是幼儿教育的两大任务之一。在完成此项任务时,幼儿园应在充分了解社区家长对幼儿教育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供让家长满意的服务。如灵活安排接送幼儿的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家长可提供提前入园或延时离园服务、校车接送服务、节假日服务等;在收费方面,尽可能考虑家长的承受力,对贫困家庭适当优惠。其次,幼儿园应将自身拥有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社区共享,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的前提下,将幼儿园的房舍、场地、设施设备等对社区开放,为社区居民与儿童提供更多服务。如,适当开放幼儿园的场地材料,举办周末开放日,吸引散居幼儿的家长来园活动;利用园内的图书馆、玩教具等丰富的资料开展玩具、图书借阅活动;举办家长学校、家教辅导班等,有组织地开展亲子活动、低龄儿童半日保教活动;利用幼儿园的人员和设备条件,为部分小学生提供午托服务等;幼儿园的场地在周日、晚间等,还可用来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服务等活动,如搞社区文娱体育活动或办夜校、职业培训班等。最后,幼儿园是文化教育机构,教师是教育工作者,是社会的楷模,应发挥其文明辐射功能,以良好的人格力量和组织形象为社区成员做出示范,为创设良好的社区公共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如幼儿园积极向社会进行教育和宣传,影响家长乃至社区公众的教育观念和行为方式,树立“儿童优先”“尊重儿童”的公民意识,在全社会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价值观;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要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参加社区服务性机构的工作,参加教师家长联席会、家长咨询委员会及社区教育委员会等组织,与社区及公众建立并保持长期持续不断的联系,加强相互沟通了解;对社区一些公益活动,如植树绿化、环境保护等活动,幼儿园也应主动关心、配合支持并积极参与。

4.搞好社会协调,发挥整体效益

幼儿园特别需要注意搞好对外协调,处理好与其他社会机构、组织等的关系,主动适应外部环境,不断提高幼儿园的管理成效。首先,幼儿园要协调好与上级主管部门之间的关系、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与所在社区及有关社会组织和教育机构等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方面力量协同一致,对幼儿实施一致性和连续性的影响;其次,幼儿园还要注意处理好与社区环境的协调,有效地组织利用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挥其优势,消除本地传统风俗、文化中的消极因素,抵制不良影响,使幼儿园教育与发展更符合教育规律和本地实际需要,更具特色;最后,各幼儿园之间也应搞好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特别是一些较好的实验园、示范园等应发挥其优势对社区内其他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发挥指导和影响作用,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