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教育管理学:幼儿园领导方式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管理学:幼儿园领导方式的重要性

【摘要】: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对下属或组织成员行使权力和发挥领导影响力的行为表现,它体现了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组织的领导成效是通过园长的领导方式实现的,因此,幼儿园领导必须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自己的领导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放任型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易导致工作失控、组织涣散,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组织的任务,是最不可取的领导方式。

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对下属或组织成员行使权力和发挥领导影响力的行为表现,它体现了领导过程中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组织的领导成效是通过园长的领导方式实现的,因此,幼儿园领导必须不断地研究和改进自己的领导方式,以便取得更好的工作成效。

根据现代领导学、学校管理学等学科的有关研究,结合我国幼儿园管理的实际情况,可将目前客观上存在的领导方式分为4种类型:专制型领导方式、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放任型领导方式及权变型领导方式。

(一)专制型领导方式

专制型领导方式,也叫集权型领导方式,主要特征是幼儿园领导的权力高度集中,领导者居于中心地位,主要表现为:

在工作方面,决策由幼儿园领导做出,下属无权参与决策过程,而且必须无条件执行和服从幼儿园领导的决定;在执行中,幼儿园领导严格监督下属的每项工作,不给下属任何自主权;重视行政手段的作用,严格照章办事,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强调以奖惩手段来维护幼儿园正常的工作秩序和规章制度,禁令多,惩处严。

人际关系方面,幼儿园领导喜欢发命令、作指示,较少关心教职工的需要,较少与群众直接交往,不喜欢下属及群众发表不同意见,容不下有独立见解和创造精神的人,不注意发掘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专制型领导方式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领导个人的智能和经验,致命弱点是极不民主,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幼儿园领导处理问题时难以深入了解分析,易于处事表面化和简单化,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目前,我国幼儿园正在实行和完善园长负责制,这是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但是有些园长对园长负责制的内涵理解不全面,有的甚至持错误观点,认为园长负责制就是园长一个人说了算,简单地将园长负责制与专制型领导方式等同,在工作中大权独揽、专横专断,加之在体制上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机制,致使幼儿园工作受到影响。

(二)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

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幼儿园领导在工作中依靠广大教职工,鼓励广大教职工参与幼儿园管理工作,主要表现为:

在工作中,幼儿园领导能主动引导教职工更多地参与决策和管理过程,比如在进行决策前,注意听取和吸收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注意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在管理中,注意下放权力,让下属和教职工承担必要的责任和分享部分权力,注意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在人际关系方面,幼儿园领导能充分尊重教职工,给予教职工很高的信任,与教职工有较多的感情接触,干群关系较为融洽,能够为教职工创造发挥才能的环境和条件。

民主参与型领导方式为人们所推崇,它的优点是可以吸收专制型领导方式的长处而避免其短处,能减少决策中的失误,赢得群众支持,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组织的团结,形成良好的组织气氛。其缺点是决策过程较长,如果幼儿园领导组织和决断能力较弱,容易造成“议而不决”的现象,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三)放任型领导方式

放任型领导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幼儿园领导完全或大部分放弃职责而听任下属各行其是、各自为政,主要表现为:

在工作中,幼儿园领导没有工作目标,或有目标而不监督执行,对教职工无要求,对规章制度不重视,对好人好事不表扬,对坏人坏事不批评,遇到矛盾和困难绕开走,得过且过。

在人际关系方面,幼儿园领导与教职工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对下属或群众的要求或困难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很少与教职工主动接触。

放任型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易导致工作失控、组织涣散,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组织的任务,是最不可取的领导方式。

(四)权变型领导方式

权变型领导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崛起的权变理论所倡导的一种领导方式。权变理论认为领导方式的有效性不是由某一种或少数几种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许多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与领导活动的环境关系甚大;认为不存在唯一的、有效的领导方式,在不同的情境下,应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主张将影响领导方式的各要素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选择领导方式。

现代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都表明,很难说以上哪种领导方式是绝对的“优”或“劣”,从理论上看,各种领导方式都有优有劣,但是在实践中,那些在理论上显出巨大优势的领导方式在实际情境中也常因各种问题不能取得理想的成效或成效不明显。因此,幼儿园领导还应从动态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即按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宜的领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