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领导影响力及其重要因素

领导影响力及其重要因素

【摘要】:在人际交往、团体与组织行为中,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从影响力来看,资历因素是领导者的任职历史与经历因素,属于强制性的权力影响力范畴。这些知识是使领导者的影响力富有科学性并取得员工信任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即便像体育、音乐、绘画等知识,也有助于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影响力的增强。

(一)领导影响力的含义

影响力是指一个人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在人际交往、团体与组织行为中,绝大多数人都具有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由于领导者身居要职,作用特殊,其影响和改革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能力更强,意义也更大。领导影响力指领导者的言语指令(命令、建议、劝告)和非言语指令(榜样示范)引起被领导者做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和能力,在本质上它是权力作用的人格表现,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

领导影响力的社会心理基础主要包括:①对杰出人物的信赖与崇拜心理;②对领导权威的敬畏与服从心理;③对榜样的模仿与学习心理;④对组织与团队的参与和归属心理;⑤对团队规范标准的认可与遵从心理;⑥对组织与团队的主动聚合与凝聚心理;⑦对团队目标、任务的认同与激励心理等。

(二)领导影响力的构成

一个领导者是否具有强大而有效的影响力,取决于许多因素,如职务、地位、资历、权力、品格、能力、知识、感情等,这些因素可以分为两类:

1.权力性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即强制性影响力,它由社会的正式组织与团体赋予个人的职务、地位、权力与资历等构成。一般来说,领导者如校长、厂长、经理、行政长官等都有一定的强制性影响力,如威胁与惩罚权力、奖赏权力、规范权力、专家权力、法人代表权力等。有时,非正式团体的领导者也有这种影响力。在特殊情况下,非领导者也有这种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的特点是:①对他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违抗者要遭惩处;②以外部推动力的形式发生作用,对员工的激励作用有一定限度;③被影响者的心理和行为是被动服从的,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④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距离。

构成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如下三种:

(1)传统因素。传统因素主要指人们对领导者的传统认知与观念因素。如,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思想使人们头脑里产生这样的意识:皇帝是真龙天子,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的话是金口玉言,是圣旨,百官与臣民必须绝对服从,不得违抗。今天,皇权世袭制虽已被推翻了,人们也不再相信皇帝是真龙天子,但认为领导者是权威的传统观念仍然存在。人们认为领导者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有地位、有权威、有才干,比一般人要强得多。这种传统观念使人们对领导者产生服从感,并形成某种特定的行为规范。

(2)职位因素。职位是一种社会分工,是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职务与地位,是一种社会性因素。对于领导者来说,社会通过选举、任命、自荐或招聘等方式给予其一定的权力。有了职权,领导者对下级与员工就产生强制性力量(奖惩、指挥、分配工作、职务升降等)。通常职位越高,权力越大,影响力也越大。但是,“县官不如现管”,有时顶头上司比高职位者有更直接和更强的影响力。

职位因素的影响力是以法定形式为基础的领导者的强制权力,存在于领导者实行领导行为之前,它虽不以领导者个人意志为转移,但影响力的大小和性质与个人的心理品质与才干有着密切的联系。

(3)资历因素。资历因素指领导者的资格、经历与阅历因素,是一种历史性因素,反映领导者的历史状况。从影响力来看,资历因素是领导者的任职历史与经历因素,属于强制性的权力影响力范畴。现实中,在资历较深的领导者与资历较浅的领导者之间,人们往往会对前者产生更强的敬重感。老厂长、老经理、老校长、老干部、老首长要比新上任的、年轻的领导干部有更强的影响力。

2.非权力性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也称自然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素质和行为所决定的,与领导者权力没有必然联系的影响力。如,领导者对下级的喜爱与赞赏,关心与体贴,支持与帮助,亲切与友好,尊重与信任,和蔼与谦逊等;对工作与事业的抱负与信心,实干与热情,秉公与廉洁,公道与公正等都属于非权力性影响力,即便一个普通人(非领导者),也有这种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有如下特点:①是自然性的,而非权力性的;②不是单纯的外部动力的被动过程,而是员工在心悦诚服的心理基础上,自觉地、自愿地接受影响的主动过程;③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和谐、心理相容:④与权力性影响力相比较,有更强的、更持久的影响力量。

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有品格、才能、知识、感情。

(1)品格因素。这是领导者的本质性因素。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行、性格、作风等,领导者的品格主要表现在领导者的心理活动与言行之中。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高尚品格的领导者,像周恩来总理,以及焦裕禄、张鸣岐、孔繁森等这样的领导者容易使群众产生敬爱感,并促使他们去模仿与认同,从而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动员力、说服力与影响力;品格不好甚至败坏的领导者,无论其职务多高、资历多深,都会威信扫地,失去甚至产生负面的影响力。可见品格因素是构成领导者影响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选择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领导者提高自我修养的重要内容。

(2)才能因素。才能因素指领导者的聪明才智、工作能力和专业能力等因素。这是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决定领导者能否胜任领导职务与能否完成领导工作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领导者才能是在实践中形成并表现在实践中的,所以它是领导者的实践性因素。领导者的才能主要指组织管理才能、专业技术才能和决策才能,也包括业余专长与才能(如绘画、书法音乐体育、棋艺等),这些均会促使员工增强对领导者的敬佩感,从而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3)知识因素。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科学赋予的一种力量。现代化大生产对知识、科技提出了更高要求,尊重知识、尊重与重用知识型人才,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特点。

知识因素是领导者的科学性因素。一个具有丰富科学知识的领导在指导工作、沟通问题时,容易取得员工的信任,使员工产生一种信赖感,其影响力必然会增强。企业、学校、科研与行政部门的领导者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包括专业技能),还要有管理学、社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使领导者的影响力富有科学性并取得员工信任的重要因素。不仅如此,即便像体育、音乐、绘画等知识,也有助于领导者的人际交往,有助于影响力的增强。可见,专业化与知识化是选拔领导人才的一个重要条件。

(4)感情因素。感情是人对客观对象表现出好恶亲疏倾向的内心体验,是情绪与情感的一种总提法。人与人之间,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感情亲密,关系融洽,心理距离小,则相互之间的吸引力就大,彼此之间的影响力、感染力就强。

领导者待人的态度和蔼可亲,能体贴关怀下属,做员工的知心朋友,真正做到:热心、知心、关心、交心、信心、细心、耐心,员工会对该领导产生亲切感,容易接受其帮助,听信其劝告,服从其领导与指挥管理,其影响力也会大大增强。相反,领导者待人的态度生硬,感情冷漠,与员工在心理上产生排斥与对抗,员工则会敬而远之,其影响力也会急剧下降。

综上所述,领导影响力因素可见下表(表10-1)。

表10-1 领导影响力因素表

权力性影响力与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关系:在整个领导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中,非权力性影响力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管理实践表明,一个有领导能力、素质好、威信高的园长,能够带领全园职工奋发向上,迅速改观幼儿园面貌,使全园工作秩序井然、保教质量不断提高。这里,决定园长威信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其非权力性影响力。具有这类影响力的园长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们的敬爱,让人由衷地敬佩,让人觉得亲切并产生信任感,愿意接受其建议和劝告,心悦诚服地服从其领导。因而,园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大小往往影响幼儿园管理水平的成效。就是说,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如果有巨大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其权力性影响力也会加大,反之则下降。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提高园长领导影响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其非权力性影响力。园长只有积极努力地提高个人素质,注重内功的修炼,才能增强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从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