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阅读幼儿园的健康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全园的共同参与。因此,幼儿园应该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机构,调动各方面力量,协调各方面工作,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幼儿园要将健康管理工作的各方面要求制度化,建立规范的健康检查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生活作息制度等,以规范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幼儿园健康管理工作的完成,保证幼儿健康发展。......
2023-07-30
班级保教人员要清楚地了解幼儿生活管理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并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幼儿生活管理的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健康状况的观察和检查
班级保教人员要根据卫生保健制度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晨间检查和全面观察。通常要做到一摸、二看、三问、四查。一摸,指摸幼儿的额头,看有无发烧;二看,指看幼儿的面部、皮肤和精神状态有无异常情况;三问,指了解幼儿的饮食、睡眠和大小便状况,看有无异情况;四查,指检查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班级保教人员可以设立晨检卡片袋,以便对幼儿进行全面观察、个别照顾;同时要在对班级每个幼儿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对幼儿身体健康情况做出正确评价,在一日生活中给予相应的照顾。
(二)幼儿生活护理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生活制度和常规的建立是班级保教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常规是管理手段,幼儿生活制度和常规的建立是集体保教幼儿的需要。对于保教人员来说,常规是维持正常保教秩序的保证,可以使保教工作有条理,形成良好的保教氛围,从而提高效率,因而是有效教育的条件。
另一方面,常规本身也是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手段。生活制度和常规的建立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帮助幼儿形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节奏。幼儿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大量的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他们在生活中掌握知识、获得经验、形成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班级保教人员要注重发掘生活常规的教育功能,通过常规培养,将社会性和道德培养与幼儿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促进他们对生活知识和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发展自理自律能力,学习协调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形成群体意识,促进社会性的发展和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班级保教人员要认真执行幼儿生活制度,并注重建立幼儿常规,具体如下:可以根据天气、幼儿体质的差异和户外体育活动前后等不同情况,及时提醒幼儿增减衣服,避免着凉或受热;保证幼儿有充足的睡眠;按时开饭,保证幼儿进餐的时间和进食量,指导幼儿文明进餐,使幼儿明白吃饭前后不做剧烈运动;保证幼儿的饮水量,除了安排饮水时间,可提醒幼儿随渴随喝水;允许幼儿随时如厕大小便,注意在清洁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醒或帮助幼儿擦鼻涕、梳头、剪指甲等。
班级保教人员要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要用正确的方法洗手;能独立进餐,不挑食、不剩饭;不乱丢果皮纸屑,知道保持物品、玩具的清洁,有环境卫生意识。班级保教人员要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其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行为方式,促进其自主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心理氛围
班级保教人员要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心理氛围,具体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午睡时掌握关窗开窗的时间;创设安静、舒适、清洁和安全的进餐、睡眠和活动环境;定时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如被子、毛巾消毒,玩具消毒,定期换晒被褥;注意不同性质活动的交替安排,户外活动掌握幼儿的活动量;等等。
班级保教人员不仅要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还要营造师生和谐的氛围,提供良好的班级人际心理环境,通过合理组织教育活动,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保持愉快、平稳的情绪,避免过度亢奋、浮躁不安或过于压抑。
教育环境因素中,班级人际心理氛围即教师的态度情感所决定的及师幼互动关系中所体现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影响最为明显。由师生关系所营造的班级人际心理氛围可以使幼儿感知教师的态度,从而直接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并制约其学习效果,这决定了教育过程能否取得预期成效。教育环境中的情感因素具有感染性,班级保教人员要善用这一教育因素,对幼儿施加积极、正面的教育影响。
班级保教人员要注意营造对幼儿具有激励作用的良好人际环境,增强教育过程中与幼儿的情感交流,加大与幼儿交往的频率,调整相互作用的方式,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求,以及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需求。例如,班级保教人员要关注、倾听幼儿,理解具体情境下幼儿的行为特点,使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爱,避免从成人角度出发居高临下地对待幼儿;要把幼儿放在活动主体的地位,创设支持性人际环境和心理氛围,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幼儿园愉快地生活、学习;要注意应以正确的言行举止规范自己,做幼儿仿效的榜样,而不宜将个人不良情绪带入教育过程中。
教师是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影响着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探究学习,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视角,理解和接纳他们,尊重和满足他们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要注意避免对幼儿的误解,要允许幼儿出错,不使用同一尺度衡量所有幼儿,把尊重个别差异落实到行动中;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端正教育观念,调整自身的态度与行为,使幼儿能够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四)开展体育活动,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
体格锻炼对幼儿发展来说是很重要的,幼儿园应该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保证幼儿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注意利用自然因素,增强幼儿体质,提高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动作和活动能力的发展,使其动作协调、反应灵敏,并拥有活泼愉快的情绪和勇敢坚强的性格。
体格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教师要注意掌握幼儿的运动量,使锻炼强度按由小到大;持续时间按由短到长的节奏逐步加强或增加,并根据幼儿活动情况进行生活护理,如调整着装,劳逸结合等;要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并使之懂得坚持,懂得持之以恒;还要结合一日生活和体育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
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安全管理和教育时,要注意下面几个要点:
1.维护幼儿安全的原则
幼儿园开展安全管理和教育时,一定要把维护幼儿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具体要做到:
(1)防患于未然,增强预见性。教师应该事先预估可能发生的危险并做好排查工作及预案措施,如,对户外活动场地或设施,能意识到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是维护幼儿安全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2)组织有序,稳定幼儿的情绪。幼儿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当活动组织不力时,幼儿更会受现场影响,从而引发秩序的混乱,这也是一种不安全因素。教师应注意通过建立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生活制度和常规,促使活动有条理、有节奏地进行,形成和谐有序的环境氛围。
(3)提供充裕的活动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教师应注意为幼儿提供比较充裕的活动时间和足够的活动空间,避免幼儿由于过于拥挤而发生危险,造成意外伤害。
(4)教育和信任并重,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教师应注意使幼儿了解正确的行为规范,加强管理与指导,但又不过分限制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要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进运动和协调行为能力的提高,在此过程中使幼儿掌握安全常规,培养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而不能硬性限制、单纯禁止幼儿的自由活动,因噎废食是安全之大忌。教师要避免焦虑心态,焦虑不仅于事无补,反而还会影响幼儿的情绪;要注意在各项具体活动中给予幼儿积极引导,变消极防范为积极促进。
2.安全管理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幼儿安全管理与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活动安全的教育。活动安全涉及室内外幼儿的日常生活起居和活动的安全,如,使用剪刀等危险性工具的时候,要注意教会幼儿掌握操作技能、要领,使幼儿明白剪刀用毕要合好,不能拿着剪刀乱跑;除非特别规定,否则一律不准幼儿玩弄电源插座、插头、电线,不准幼儿玩火柴、打火机等;引导幼儿不随便吞吃非食物的东西,如玻璃球、钱币等;使幼儿知晓要遵守户外活动的规则,使用户外活动器械要遵循正确的运动方法,遵守活动规则,不得做任何危险的动作;走路奔跑要注意四周,户外游戏不远离集体;外出活动时,要整理好衣着,提好裤子,系好衣扣。
(2)关于交通安全的教育。引导幼儿学习认识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不将头、手伸出窗外;在车上不大声喧哗,不玩耍和跑动;要扶好车扶手,以免发生危险;不玩弄车窗和车门。
教师应随时关注本班幼儿情况,加强安全意识,注意安全防范,及时发现并清除隐患。幼儿园要把好门卫关:幼儿入园离园时,要有值班教师守候;户外活动时,要关紧大门,不让幼儿单独离园,不让陌生人接走幼儿。
幼儿园安全工作,关系到幼儿的生命健康,牵动着家长的心。实践证明,注重幼儿的生活管理,提高其成效,能够最大限度确保幼儿的安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有关学前教育管理学的文章
微阅读幼儿园的健康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需要全园的共同参与。因此,幼儿园应该建立健全健康管理机构,调动各方面力量,协调各方面工作,提高健康管理工作的效率。另外,幼儿园要将健康管理工作的各方面要求制度化,建立规范的健康检查制度、环境卫生制度、生活作息制度等,以规范各方面的工作和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确保幼儿园健康管理工作的完成,保证幼儿健康发展。......
2023-07-30
实践证明,一套科学的、具有明确价值导向的经营理念,可以在幼儿园的经营中发挥巨大的效能。在这个三角关系中,追求员工满意是现代幼儿园经营目标的灵魂。利益目标也是幼儿园经营活动的内在动力之一。经营战略关系到幼儿园的前途和命运,决定着幼儿园的经营行为,是全体教职工的行动纲领。扩张战略能够使幼儿园不断扩大规模,使竞争力由弱小发展为强大。......
2023-07-30
保教人员在对幼儿进行生活管理时,应注意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交流有关幼儿在园和在家的信息情况,了解个别差异,以便及时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事实上,对幼儿进行生活管理与指导并不简单,相反地,这项工作对保教人员的要求比较高。生活管理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相配合的一致教育,因此保教人员要增强协调人际关系,特别是做家长工作的能力。......
2023-07-30
微阅读幼儿生活管理是班级日常性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之一,也是将教育蕴含于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形式。幼儿生活管理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使幼儿在每日生活活动中得到细致的照顾和科学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幼儿教育的适宜性和生活化、规范化的观念。幼儿生活管理有两大任务或要点,即身心养护与生活指导。......
2023-07-30
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既要遵循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一般原则,又要遵循幼儿园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原则。因此,幼儿园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把自己看作经营者,在规划或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时,必须关注项目的财务和社会指标,必须能为幼儿园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能为幼儿园降低成本或控制成本。最后,幼儿园是教育机构,幼儿园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符合教育机构的特点,反映教育的属性。......
2023-07-30
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实质上就是目标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实践证明,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对于革除传统管理的一些弊端,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是行之有效的。幼儿园实施目标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导向作用目标属于方向的范畴。......
2023-07-30
幼儿园目标管理是依照目标确定—目标展开—目标实施—目标考评的顺序运行的。实际上,目标管理过程就是目标管理实行的活动程序、步骤及方法,是与一般管理过程基本一致的,或者说二者表现为同一过程。幼儿园目标管理过程具体如下:(一)计划阶段计划阶段包括论证决策、协商分解和定责授权三项活动。以上各阶级的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依赖,构成完整的目标管理过程。......
2023-07-30
幼儿园组织文化所包含的共同价值观、精神信念及行为方式是组织内一种群体意识现象,渗透于幼儿园组织的方方面面。但幼儿园组织文化的“软约束力”并非像法律、法规那样具有强制性,而是通过柔性的引导,使幼儿园文化心理环境与人际氛围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幼儿园的主体文化。因此,幼儿园组织文化对幼儿园成员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使其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