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幼儿园规章制度层次与类型分类

幼儿园规章制度层次与类型分类

【摘要】:幼儿园规章制度按照制定和颁布的主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规章制度;二是由幼儿园根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规定的法规自行制定的全园性的和部门性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幼儿园内部规章制度,是办好幼儿园的基础性工作。全园性的规章制度可以起到组织、指导集体的共同活动,统一各类人员的行为,建立工作常规和行为规范的作用。

幼儿园规章制度按照制定和颁布的主体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由国家的立法机关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规章制度;二是由幼儿园根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规定的法规自行制定的全园性的和部门性的规章制度。

(一)教育政策、法律法规

教育政策、法律法规是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等统一制定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的学前教育行政法规、管理办法、制度规章,是国家和各级政府宏观管理各级各类幼教机构的法令、法规是管理幼儿园的依据,是创办幼儿园必须遵循和贯彻执行的。幼儿园领导者、管理者要熟悉了解并认真学习有关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理解精神并掌握各项法规所规定的具体内容,同时还要注意向全园工作人员广为宣传,以便大家全面深刻地理解政策法规的精神,自觉遵照执行,实现依法治园。

(二)园内规章制度

园内规章制度是幼儿园依据国家法律和教育行政机关制定的政策法规,结合本园实际自行制定的规章制度,是幼儿园具体实施管理的工具,是维持幼儿园工作正常、稳定的秩序,协调各类人员行为,提高组织活动效率的保证。建立健全幼儿园内部规章制度,是办好幼儿园的基础性工作。

幼儿园内部的规章制度主要有四大类:全园性制度、部门性制度、岗位责任制、考核与奖惩制度。

全园性的规章制度可以起到组织、指导集体的共同活动,统一各类人员的行为,建立工作常规和行为规范的作用。幼儿园应根据总目标和培养优良园风的要求,制定出一整套指导集体活动的规章制度,使各部门教职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统一的准则或规范。全园性的规章制度有教职工工作管理制度,包括工作人员考勤制度、奖惩制度、会议制度、考核制度、值班制度、学习制度,以及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制度等;有幼儿管理制度,包括幼儿招收制度、接送制度、安全制度及家园联系制度等。

部门性规章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幼儿园的各层次、各部门明确工作任务和职责,加强科学管理。部门性规章制度包括卫生保健部门的制度、保教部门的工作制度及总务部门的规章制度。卫生保健部门的制度包括消毒制度、隔离检疫制度、预防接种制度、健康检查制度、体格锻炼制度、卫生保健登记制度等;保教部门的工作制度包括备课制度、保教人员常规检查制度、教研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等;总务部门的规章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物资采购与验收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玩教具保管制度、安全保卫制度、收发工作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