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教育管理学:探索目标管理的现代模式

学前教育管理学:探索目标管理的现代模式

【摘要】:目标管理,又称MBO,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围绕组织与个人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估目标、更新目标所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一)目标的含义和特点

1.目标的含义

目标在《新华词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二是指射击、攻击或寻求的对象。这里指的是其第一种含义,即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也是活动的预期目的。在管理学中的目标,通常是指一个组织、群体或个体,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各种活动所追求的最终目的、预期结果,所要达到的标准或状态。

2.目标的特点

不同的组织与个人往往有不同的目标,目标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有以下特点:

(1)主观性。目标是对活动预期结果的主观设想,是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主观意识形态,具有主观性。依照主观意识反映客观现实的程度,可将目标分为必然目标、或然目标和不可能目标。

(2)方向性。目标是活动的预期目的,为活动指明方向,具有维系组织各个方面关系构成系统组织方向核心的作用。

(3)现实性。目标的价值性、可操作性构成了目标的现实性。从现实目标满足期望程度看,有理想目标、满意目标、勉强目标和不得已目标。

(4)多样性。目标通常是同一定的价值观相联系的。由于人的需要和工作需求的多样性,相应地带来了价值的多元化,因而目标也具有多样性。在众多的目标中,总是有主要目标与次要目标之分。

(5)时限性。目标的时限性指的是目标本身应该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如果缺乏时间限制,目标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二)目标管理

1.目标管理的由来

目标管理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来的,其后他又提出了“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主张。他认为:“应该把一个组织的目的、任务转化为目标,各级领导都应该通过目标对下属进行领导和管理,以目标来动员和协调全体人员的行动,最终来促进组织总目标的完成。”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思想后来又经过管理学家施莱和孔茨等人的完善和具体化,成为很有价值的管理思想观念和具有实效的管理方法,被广泛运用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军事管理中,而且被引进教育管理领域。

2.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内容,既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也是一种现代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目标管理,又称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是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模式。

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围绕组织与个人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估目标、更新目标所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其内容是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并保证目标的完成;其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其核心是注重工作成果和成果评价,强调“自我控制”;其标志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其特点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价其贡献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