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活动目标评价内容应当与当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总目标、学期目标一致。引导儿童学习数学并获得初步的数学概念,也是在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
2023-07-3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环境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二者作为有效组织活动的基础和保障,缺一不可。儿童的心理环境是指教师是否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自由、宽松、安全、和谐的活动环境,从而可以让儿童放松地去参加教学活动,开心地交流,并且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儿童的物质环境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否给儿童足够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去进行互动。
2.对数学教育活动环节的评价
在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教师应该注重活动结构的逻辑性、完整性和合理性。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过程要流畅、层次要清楚。此外,教师应根据自己在不同活动环节中不同的作用,合理地增减与儿童的互动和帮助且互动要和谐融洽。
3.对数学教育活动中师幼关系的评价
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中,应该充分体现教师和幼儿的互动。教师需要尊重儿童和接纳儿童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儿童在不同的活动水平、活动方法、活动节奏等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并给予不同的干预。此外,教师和儿童之间的交往要和谐融洽,要根据儿童的不同能力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教学指导。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活动方法包含操作法、游戏法、讨论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在进行活动方法选择的时候,要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引导幼儿。
5.学前儿童数学活动效果的评价
活动效果主要是指儿童的行为表现中反映出来的教育效果,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是否达到了教育目标的要求,是否帮助了不同的幼儿在不同的水平上得到了发展,是否让儿童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拓展阅读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反思与改进
1.对教育活动目标进行反思
教师最基本的反思方向就是对教育目标的设定进行反思。教师要考虑活动目标是否适宜,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目标是否制订过高,儿童难以达到;二是目标是否制订过低,儿童感受不到挑战性,缺乏兴趣。要想达到适宜的教学活动目标就要求教师在了解儿童数学认知发展年龄特点的同时也要对本班儿童的数学发展情况有一定的掌握。此外,目标的适宜也与涉及目标数量的多少和目标陈述是否清晰有关。有的活动,教师预先有过多的目标要求或者太宽泛的陈述,导致儿童在短期内很难理解和完成。因此,在目标数量的设定上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教师也需要使用准确清晰的描述以便儿童更好地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上。
2.对儿童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
教师需要思考儿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否积极,是否有兴趣。儿童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的参与积极性。儿童的学习兴趣受到他们目前的发展和学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学习内容本身难度的影响。因此,为儿童选择一些难度适中并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内容更容易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比如处在“最近发展区的”的儿童,这类儿童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对于一些学习内容并没有完全掌握,所以一些有挑战性的知识和技能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3.对环境创设和材料运用的反思
儿童的兴趣可以引发儿童学习的动机。好的学习情境则可以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帮助儿童对相关学习和经验进行回忆,因而更好地帮助儿童理解相关数学概念。因此,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将数学内容变成儿童经验和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将生活知识与儿童所学习的知识相关联。一个好的教学活动,不仅是将知识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而且能够引导儿童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强调为儿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至关重要。
在材料运用方面,教师除了思考材料要符合活动的内容要求外,还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是否符合儿童当前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要求。教师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应该选择具有不同难度或者具有多样特征的材料供儿童挑选,给儿童更多的选择机会。并且针对一些年纪较小或者理解能力还需要发展的孩子,教师需要做出适当解释和说明。
4.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4]
针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日常中关于教学细节的反思,比如教师的语言使用、材料运用、教态、策略等,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评价,并没有继续分析其背后所蕴藏的教育理念或教学智慧。这种忽视“寻根究底”精神的做法很容易导致反思在教育实践的价值表面化、肤浅化,因此需要从主观上去调动教师进行反思的意愿。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只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才会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关注儿童和自己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培训、谈话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让自己困惑或者感兴趣的问题得到思考和解答。鼓励教师在亲自参与和亲自实践中,寻找到有价值的研讨内容,将内容与自己的理念和教学相结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更好地加深教学体验、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除此以外,教育管理者需要从客观上创设促进教师进行反思的条件。比如创建学习平台,给教师更多的机会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举办学习专业知识的相关活动,提供集体学习和讨论的机会。
【案例分析】
佩奇过生日(小班)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和区分正方形和圆形。
2.在游戏化的情境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佩奇头饰、4张生日蛋糕图片(2个圆形,2个正方形),4个塑料盘子(2个圆形,2个正方形),3个家庭成员(乔治、猪爸爸、猪妈妈),勺子、叉子若干。
活动过程
引入:以佩奇在家过生日引发儿童学习兴趣。
1.邀请扮演家庭成员的小朋友一起坐在桌子边上。出示头饰、蛋糕图片、塑料盘子。请大家观察生日蛋糕图片,并快速地找出哪一种是圆形的蛋糕。
2.邀请所有的小朋友来参加生日会。先请大家注意生日蜡烛,并要求快速说出:这是几根蜡烛?
3.接着,播放《生日歌》,小朋友们轮流交换蛋糕图片,音乐停,老师请每一个小朋友说出自己手里的蛋糕是什么形状。小朋友说对了就可以将自己手中的蛋糕放到同样形状的盘子里。说错了进入下一轮游戏。
4.当所有的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蛋糕图片放到相对应形状的盘子里,派对开始了,大家一起给佩奇唱歌。佩奇也给大家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并向小朋友们介绍这些食物的形状。
活动评析
在这个案例中,儿童通过角色扮演,学习了区分圆形和正方形。教师为儿童准备了良好的心理环境。整个游戏环境气氛宽松和谐,儿童愉快。教师准备了丰富的物质环境,有足够充分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空间。每一个环节里,教师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师幼关系融洽。此外,在活动中,教师尊重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对不同水平的儿童给了不同的要求和引导。
有关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文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活动目标评价内容应当与当前儿童的年龄特点、发展总目标、学期目标一致。引导儿童学习数学并获得初步的数学概念,也是在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客观世界。......
2023-07-3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一)按照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划分教师、儿童、活动的过程,构成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二)按照评价的时段和功能划分根据教育评价功能的不同,以及运行时段不同,可以把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外部评价又可以称为他人的评价,是指由第三方从外部对数学教育活动总体进行评价。......
2023-07-30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是为了帮助儿童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活动。在学前儿童数学活动中,鉴别功能是最基本的一个功能。目前,我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幼儿学习数学教育各阶段特点为依据。......
2023-07-30
小班数学教育活动:小矮人上楼梯活动目标:1.能按照正确顺序唱数1~10,并能合着身体动作有节奏地唱数。活动过程一、讲述故事《小矮人上楼梯》,导入活动1.教师操作纸偶讲故事。按数取物是指幼儿依据数词取出相同数量的物体。......
2023-07-30
表5-1数字与数量配对表2.把握数字书写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良好书写习惯大班幼儿书写阿拉伯数字时应达到姿势正确、笔顺正确以及书写工整的要求,教师在设计与组织这种活动时应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幼儿书写的水平,按下列顺序进行,即用数字表示数量—空手书写数字—在田字格上试写—在纸上练习书写。......
2023-07-30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内容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依据,是幼儿学习并感知自己周围生活中最初步的数、量、形、空间、时间等有关数学的知识。(三)各年龄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与要求是各不相同的,具体见表2-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题型多以选择题和活动设计题型为多。......
2023-07-30
学前儿童模式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重复性模式的识别、复制、扩展、创造、比较、转换、描述和交流等。在这种有序的渐进序列中,儿童的年龄阶段是一个重要的参照点,但相对于模式能力本身的发展序列而言,年龄阶段不是绝对的,而发展的线索却是教师在活动设计中要把握好并加以设计的。美术老师林恩女士提供了一个与该数学课有关的艺术活动。......
2023-07-30
认识货币一般是在中班和大班进行,主要是要幼儿认识人民币。幼儿学习认识人民币,进行小数额的换算,使用人民币,这不仅是数学教育的需要,也为幼儿生活教育奠定基础。活动准备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小篮子若干。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理解学前儿童时间和货币概念发展特点,掌握学前儿童时间和货币概念教育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2023-0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