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教育指导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教育指导

【摘要】:而儿童认识空间方位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并在实际的动作中试验、理解自己与物体之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思考与练习1.运用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知识,谈谈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建构区活动。研究者认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在幼儿的几何空间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幼儿园的积木区,结合积木建构游戏,将绘本情境搭建方式融入教学中,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空间方位的知识。

(一)充分利用儿童的身体和身体的动作,帮助儿童理解空间方位词的意义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方位词是认识空间方位关系的前提。而儿童认识空间方位是以自己的身体为出发点,并在实际的动作中试验、理解自己与物体之间、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儿童对自己身体有关部位的意识和直接的自我感知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词的意义。儿童将身体的部位与有关方位词联系起来,使词的获得及其意义的理解建立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儿童通过移动物体或自身躯体的运动,可以在实际行动中探索空间关系。如先认识头在上,脚在下,脸在前,背在后等,然后让儿童对自身或物体施加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趋向性的运动,从而进一步探索和理解空间方位词汇所表征的空间方位关系。

(二)利用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境和经验,让儿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空间方位关系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处都可以接触到空间关系,如上下楼梯、排队、吃饭时左右手的使用、日常用具的摆放、搭积木等。儿童的空间经验是在其生活和游戏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儿童的实际生活情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理解空间方位关系。如让儿童观察生活情境中的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可以让儿童在生活情境中拿取和放置某些物品,从而体验和理解空间方位词汇。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利用与空间关系有关的游戏来丰富和拓展儿童的经验。如组织儿童玩“给娃娃布置房间”“捉迷藏”“寻宝”等游戏活动,让儿童在游戏中体验空间方位关系。

(三)鼓励儿童观察、比较、预测、寻找和描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形成向客体中心的转移

儿童对空间概念的理解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传授形成的,而是通过对物体之间关系进行主动探索的结果,是他们在实际的观察、比较、预测、寻找和描述的过程中,不断解决认知冲突,克服“自我中心”,从而学习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为儿童提供观察、比较和描述物体之间空间关系的机会,并鼓励儿童大胆预测,通过具体的操作验证自己的预测。这样儿童可以在一系列具体的观察、比较等操作活动中不断形成认知冲突、解决认知冲突,逐渐形成向客体中心的转移。

【案例分析】

上、下的辨识(中班)

活动目标

1.认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

2.能够说出什么在什么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活动准备

1.球、苹果玩具狗各一个。

2.各种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导幼儿观察

“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几位好朋友到我们班做客,想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看这是谁啊?(教师出示篮球一个)。还有一位好朋友和小朋友们捉迷藏呢!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它在哪啊?到底是谁?咦!找到了,原来它藏在书的下面啊!快出来跟我们的小朋友打个招呼吧!”“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最喜欢吃的苹果,很高兴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二)互动游戏,初步引导幼儿辨别山下

1.教师:“哎哟!是谁咬我呀?”“原来是小狗啊!你也想跟我们小朋友玩游戏么?”

出示玩具狗,以小狗的口吻说:“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汪汪,想跟你们玩一个游戏。”教师说:“汪汪狗你想跟我们小朋友玩什么游戏啊?”教师和汪汪狗说悄悄话:“我知道了,好的。”

2.汪汪狗想请小朋友们闭上你们的小眼睛,然后汪汪狗会躲起来,当你们听到“汪、汪、汪”的时候就可以睁开眼睛把汪汪狗找出来,并说出你们是在哪儿找到的。

3.游戏中教师要引导孩子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什么在什么的下面”。

4.游戏结束后及时对幼儿进行表扬。

(三)利用游戏巩固上下的空间位置关系

1.小朋友们玩得开心么?球宝宝、小苹果、汪汪狗还给你们带来了小礼物,有小汽车、花篮、洋娃娃、铅笔、灯笼等,它们也在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那现在我们一起把它们找出来吧!

2.用欢快的背景音乐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3.教师要适当引导幼儿:我们可以在桌子上找找,到椅子下面看看……幼儿找到后请幼儿说出是在哪里找到的,引导幼儿能够说出:小汽车在桌子的下面、铅笔在书的上面……

“小朋友们,你们真棒,将所有的礼物都找到了,而且还能说出它们藏在什么地方,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主要运用了发现、讨论、操作、对比等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在找一找、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中进行探索,通过游戏这一重要的学习形式让幼儿了解上下空间的方位,培养幼儿探索发现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地与老师、同伴交流,探讨问题,并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幼儿能够很好地掌握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也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初步理解物体间的空间方位。但是有一小部分幼儿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说出“什么在什么的上面或下面”,需要课后加以辅助练习。

思考与练习

1.运用学前儿童空间方位的知识,谈谈怎样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建构区活动。

2.以绘本如《母鸡萝丝去散步》为例,设计一则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集体教学活动或区域游戏活动。

拓展阅读

张晓霞(2013)针对4~5岁的幼儿,考察其积木建构水平以及几何空间能力发展的特点,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5岁幼儿的积木建构游戏发展水平从简单的二维结构逐渐过渡到三维初级结构,并且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4~5岁幼儿的几何空间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在幼儿的空间图形及方位识别能力测试中,女孩的得分高于男孩;4~5岁幼儿积木构建水平等级不同,其几何空间能力得分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积木建构水平与几何空间能力存在一定关系;在提升积木构建水平后,所有的4~5岁幼儿几何空间能力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积木建构水平的提升与其几何空间能力的提升存在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通过提升积木建构水平可以促进幼儿几何空间能力的发展。研究者认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在幼儿的几何空间学习过程中,应当重视幼儿园的积木区,结合积木建构游戏,将绘本情境搭建方式融入教学中,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空间方位的知识。[7]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核心经验表明,教师要帮助幼儿提高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首先要让幼儿感知和了解生活中的空间方位,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去发现和比较物体不同的位置、方向和距离;其次要引导幼儿学会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和表征空间方位;再次要扩展对幼儿空间方位概念学习和发展的认识。对于幼儿来说,初步辨认一些空间方位,不仅有利于其空间知觉的发展,也有利于增进其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

朱煜(2018)以“开往春天的小汽车”手工制作为例,设计了一个手工制作主题活动,活动中渗透空间方位辨识的知识点,重在考查小班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认知能力。从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汽车轮子的选择到最终完成小汽车,探讨了小班幼儿空间方位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对提升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也做出如下思考:(1)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感知“融合”于各领域学习中;(2)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辨别“渗透”于有趣的游戏中;(3)将幼儿对空间方位的体验“巩固”于生活的情境中。[8]

【考查要点】

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与教育的内容在历年的考试中题型大多以选择题为主,考试内容涉及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方法等方面,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需要在理解幼儿学习空间方位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幼儿掌握空间方位的相关知识。

【真题解析】

1.(2013年下半年选择题)由于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方向的,幼儿教师在动作示范时应该( )。

A.背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B.面对幼儿,采用镜面示范

C.面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D.背对幼儿,采用正常示范

【解析】B。“镜面示范”指幼儿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舞蹈体操等动作时,面对幼儿做示范动作,涉及左右方位的动作时需要和幼儿学做的动作正好相反,如同照镜子做出的动作一样。

【真题模拟】

1.下列关于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发展的一般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先理解上下,再理解前后,最后理解左右

B.从以自身为参照到以客体为参照逐渐过渡

C.理解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显著低于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

D.从近的区域范围扩展到远的区域范围

2.下列学前儿童空间方位概念的教育要求不属于中班的是( )。

A.能区分并说出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根据自己的身体判断自己与物体的左右关系

B.能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包括自己身体部位的前后位置,在自身身体前面和后面物体的位置

C.能区分并说出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D.能按指定的上下、前后方向运动,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等

3.下列不属于空间方位的基本特征的是( )。

A.可变性 B.相对性 C.连续性 D.顺序性

4.下列哪个年龄段的幼儿能辨别上下,开始学习辨别前后,但不能辨别左右( )。

A.3~4岁 B.4~5岁 C.5~6岁 D.6~7岁

5.“小明在小刚的左边,则小刚在小明的右边”这句话说明空间方位具有的特征是( )。

A.可变性 B.相对性 C.连续性 D.相互性

【思考实训】

1.根据幼儿空间方位概念的教育内容和要求,结合幼儿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特点,设计如下教育活动,并进行模拟实践。①感知上、中、下(小班);②学习前后关系(中班);③学习左右关系(大班)。

2.到附近幼儿园见习,了解幼儿空间方位概念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安排,并做整理和评析。

【推荐阅读】

[1]张晓霞.4~5岁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提升及其对几何空间能力发展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2]朱煜.核心经验视角下提升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思考——以“开往春天的小汽车”手工制作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35-136.

【注释】

[1]周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2]赵振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

[3]周燕.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与活动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

[4]魏晓虹.幼儿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从“自我中心”到“客体中心”的有效过渡[J].教育导刊,2013(11):21-24.

[5]庞丽娟,等.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04):1-7.

[6]李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7]张晓霞.4~5岁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提升及其对几何空间能力发展的影响[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3.

[8]朱煜.核心经验视角下提升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思考——以“开往春天的小汽车”手工制作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8(15):135-136.